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现代生产生活模式的影响,传统游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总体上"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结合对传统游牧生活模式特点与当前草原生态系统维护现状分析,探讨一种扬长避短、传承和弘扬特色游牧民族文化、协调现代生态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青藏高原牧区传统游牧方式及生态意义。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游牧是草原传统的基本生产方式,是高寒草原的一种生产适应方式,其中蕴含了人类的生存智慧。面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由人、草、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为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草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草原退化、草原沙化、资源衰退等问题日渐严重,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文化是一种朴素的游牧文化和生态文化,它以人与草原和谐共处为基本思想,以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崇尚自然、崇拜英雄、践行自由等为精神内核。草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深入考察草  相似文献   

4.
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游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草原文化,就要给游牧以适当的地位。游牧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学,其合理内核可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不可一概视为落后而废除。草原文化从徒步游牧到骑马游牧,是一大进步,对人类文化的沟通交融作出了的重大贡献。一旦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发生系统耦合效应,将产生生态的、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而导致文化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为‘文化造山运动’。草原文化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中始终是活泼元素。人类文明将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原经历了游牧制度、清末的放垦、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及人民公社运动、牲畜承包及草原承包等不同治理制度或方式。从价值角度看,"天人一体"的游牧制度借助宗教、文化与生态律令等方式将牧业生产控制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因而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草原退化;清末、民国以来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治理制度则以草原作为生产性资源,为获取短期财政收益大量开垦公共草原而使草原快速退化;在畜草承包时期牧民在高贴现率激励下,为获取高收益而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立足新时期,需要对比草原退化治理的市场与文化取向,建立长效草原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草原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休闲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也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区,既有辽阔雄伟的草原生态风光,又有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民俗文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能够更好地开发内蒙古草原的旅游价值。1内蒙古游牧生态经济的特点内蒙古自治区(下称内蒙古)是我国五大牧区之首,当地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经济形式——游牧经济,这也是草原游牧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草原系统从原先自我封闭、自我调节、自我维持、低效粗放的游牧经济形态转变为自由、开放的生态经济形态.在此过程中,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农村人口的迁入,使得较大范围的草地不断被开垦甚至撂荒,天然草原不断被挤压,致使草原陷入退化困境.基于此,文章在对草原退化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得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提出及加快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邢莉 《草地学报》2014,22(1):7-11
草原游牧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所传承的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性格及广博取纳的文化意识永远彪炳于史册。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滥垦乱挖、地下水超采、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草原退化严重,生产力大幅度降低,生态生产功能衰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地挖掘草原潜力,是有效提高优质牧草产量、缓减草畜矛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收入和应对气候变化及灾害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生产力。主要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和标识调控管理等措施,这是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生态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环境、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批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益于这些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恢复,草原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草原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