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起猪回肠炎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菌——劳森氏菌(劳森氏胞内菌),此菌最容易在肠陷窝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生长。劳森氏胞内菌是一种弯曲或直的弧状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碘剂敏感。  相似文献   

2.
刘国信 《养猪》2020,(1):111-11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劳森氏菌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在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寄生与繁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节段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等病变。  相似文献   

3.
任静雷 《猪业科学》2020,37(8):52-56
正猪回肠炎也叫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容易传播,低剂量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都会影响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指标。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率很高,会引起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王怀山  相似文献   

4.
一.病原 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可感染猪群及其它动物(人除外)。1931年首次发现胞内劳森氏菌,而直到1993年才分离培养成功。因该病原易传播,通常在猪群中呈高比率感染状态。该病不仅能导致生长育肥猪腹泻、出血性下痢甚至猝死,而且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表现,从而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1,(3)
正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PPE)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发生腺瘤样的增生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增多、肠管增厚为特征。猪增生性肠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3年从发生增生性肠炎(PPE)的病猪中成功地分离到劳森氏胞内菌,并复制出PPE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证实存在PPE病例。但由于劳森氏胞内菌在体外培养较困难,需要特殊的细胞系,所以我国对该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少数猪病诊断实验室能应用PCR方法来检测劳森氏胞内菌。现将我们在2004年1-10月间对17个疑似PPE猪群中劳森氏胞内菌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疑似PPE猪群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2 ̄4月龄猪散发性腹泻;(2)后备种猪或育肥猪急性死亡,皮肤苍白。2.检测样品的采集:腹泻粪便或回肠…  相似文献   

7.
《山东饲料》2014,(22):39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点: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随粪便排放出大量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胞内劳森菌对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回肠炎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enthy,PPE)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aris,LI)引起的一种猪的消化道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及腹泻,更为严重的可导致猪猝死。我国养猪业的养殖模式一直是传统的散养模式,缺少对该病的评估,因此对该病造成的损失报道的较少。本试验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对该病原菌最为敏感的药物,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10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对细胞内劳森氏菌所导致的猪增生性回肠炎的防控效果进行比较[1]。试验结果表明,泰万菌素和泰农对猪增生性回肠炎都有一定的疗效,对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回肠炎性价比最好的是110mg/kg的泰农[2]。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肠病(PE)是以回肠至结肠黏膜增厚,肿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不同的临床疾病群。本病的特点是病原在肠道增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肠炎、回肠炎或急性增生性出血性肠病。慢性或急性出血性肠病已成为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肠道疾病。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本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故须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的注意。1流行病学据报道,B iestre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曾首次描述了PE在猪体内形成的病变。1993年,兽医科研人员通过体外培养,最终确立PE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主要生长于肠黏膜…  相似文献   

10.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所引起的回肠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胞内劳森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场。临床症状与小肠内发生的病变有关,一般察觉不到临床症状,急性型会表现为血肠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确诊需结合临床诊断和ELISA检测粪便法等。一旦发病,可应用抗生素疗法。应采用合理的免疫和管控预防措施。1病原和传染胞内劳森菌存活于大肠和小肠黏膜细胞内。目前认为回肠炎会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成绩,包括猪群均匀度差、饲料转化率差、胴体分级较差、肠道功能受损等。该病包括4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19,36(11):70-72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2.
1病原导致猪急性和慢性回肠炎的病原是胞内劳森菌,1973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首次发现,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内寄生。2临床表现回肠炎的发病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小肠腺体、淋巴增生;坏死性回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增生性、  相似文献   

13.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专性寄生回肠上皮细胞内的劳森氏菌引起猪的接触性肠道病。该文介绍了其病原学、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致的以回肠黏膜呈现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回肠炎广泛的发生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大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国,从6周龄的保育猪到接近上市的育肥猪均存在感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肥育猪肠道传染病,急性感染猪在出现血便后1~2天内死亡,慢性感染猪以顽固性腹泻为特征,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该病在欧美国家报道较多,并已研究成功用弱毒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但由于胞内劳森氏菌的培养要求较高,需要特殊的细胞培养技术,我国目前对该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仅在少数实验室开展胞内劳森氏菌的PCR检测,  相似文献   

17.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诊断、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猪急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病猪以小肠或大肠肠壁增厚,肠隐窝内未成熟上皮细胞呈腺瘤样增生为特征。1流行特点胞内劳森菌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2周,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较为敏感。本病分布广泛,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急性回肠炎主要发生于4~12周龄的断  相似文献   

19.
李永彦 《猪业科学》2020,37(9):49-51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以猪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传染病~([1])。在后备和成年猪群主要表现为急性猝死和血痢,在6~20周龄的育肥猪主要表现为腹泻、生长整齐度变差等。当前,我国养猪业正处于受非洲猪瘟影响以及饲料"禁抗"双重压力下的关键时期,为防止在此期间猪回肠炎对猪场造成更大损失,猪场管理者应加强对回肠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回肠炎(猪增生性肠炎)是世界广泛流行的、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肠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病猪排泄物内含有胞内劳森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