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仔猪哺乳期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应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下功夫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重。一方面断奶重直接影响育肥的速度,另一方面哺乳仔猪也易患病死亡。做好  相似文献   

2.
断奶对仔猪是一个生长发育环境的重大改变,因断奶日龄提前,体重较小,适应能力差,给饲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养育断奶猪的任务是:力争断奶后成活率高,体格健壮,并获得较高的日增重,为培育后备猪和育肥猪打好基础.1饲养1.1搞好饲养仔猪因断奶日龄早,体重小,消化系统不健全,因此在饲粮配合、营养水平和饲喂方法都应逐步过渡,不要突然改变.仔猪断奶后,肌肉骨骼生长十分旺盛,因此营养需要全面、丰富.还可以针对消化机能较弱的特点,在饲粮中加入外源消化酶,帮助仔猪对饲粮的消化吸收.1.2预防腹泻腹泻是早期断奶仔猪发生…  相似文献   

3.
罗士津 《猪业科学》2009,26(7):94-97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整个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断奶仔猪的生长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小猪、中猪及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影响到整个养猪的最终目的,即,经济回报.因此,在养猪过程中有必要格外重视选择合适的乳猪断奶日及加强对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又叫保育猪,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断奶后1周内仔猪负增长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 g的个体延迟10~15 d上市.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搞好驱虫和防疫,控制腹泻,是断奶仔猪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通常刚断奶的仔猪采食量会减少,这是由于断奶应激造成的。如果饲养管理得当,1周后即可正常进食。鉴于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因而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1分猪仔猪断奶后1~2d很不安定,若将母猪转走,仔猪则不混群、不并窝,在原圈中进行培育,这样可  相似文献   

6.
制定断奶前策略时应考虑若干种因素,任何策略能否成功依赖于如下因素:管理措施、生产目标、猪群健康和母猪分娩前的处理、设备、以及饲料。例如,若目标是取得每头母猪的最高仔数,则可实行早期(即18~23日龄)断奶;若经营者有其他商业目的,那么晚期断奶(即28~35日龄),则较为明智。进一步的研究可望对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断奶措施提供良策。  相似文献   

7.
仔猪早期断奶是指断奶日龄早于21d的.实施早期断奶技术有3大好处:一是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二是可以节约哺乳母猪料;三是减少疾病的垂直传播,提高生长肥育猪的日增重,缩短了出栏天数,为养猪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问题是猪的营养中的焦点问题。早期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不仅与猪的品种、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相关,更重要的是猪的营养调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早期断奶仔猪的断奶综合症,从而最终为养猪业谋求更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1早期断?..  相似文献   

9.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虚损综合症( PMWS)是仔猪断奶和成长阶段的一种新疾病 ,可导致断奶仔猪和肥育猪的极高死亡率。该病多发于欧洲、北美 ,常给规模化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导于下。1 流行特点1996年 ,加拿大西部很多猪场经历了PMWS,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分析猪群的生产报告 ,得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数据。PMWS大部分出现在断奶和架子猪阶段 ,少数在断奶前。PMWS最早发现是 42± 13.5日龄 ,临床症状的爆发日龄与猪的流动、设备、隔离和迁移受感染猪的能力有关 ,断奶后高浓度的母源抗体也能提供保护力 ,从而延迟临床…  相似文献   

10.
断奶仔猪培育是育肥猪饲养的关键和基础,而仔猪断奶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故因断奶,营养,转群等应激因素所引起的应激性疾病(常见腹泻、水肿及僵猪综合征)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仔猪断奶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 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仔猪断奶期间 的死亡是影响断奶成活数重要因素之一.因 此如何加强断奶期间的饲养和管理,过好断 奶关,在养猪生产中至关重要. 断奶仔猪腹泻是这期间发病率最高、死 亡最多的疾病.一旦发病,仔猪表现拉稀,胃 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继而排出水样便,粘 于肛门处,被毛粗糙、无光泽,食欲不振,严重 者死亡,轻者逐渐消瘦,变成僵猪.腹泻对养 猪生产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水料饲喂对新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之间的编号为1、2、3、4号的4批杜长大断奶仔猪,每批分养在16个栏,每栏15~16头,共约1 000头。1号和4号猪饲喂猪场自用教槽料(干料),2号和3号猪在断奶后3 d内饲喂颗粒教槽料的基础上,还将颗粒料和温水以1:3的比例混匀成水料供仔猪采食。结果显示,断奶仔猪更倾向于采食水料;对于体重较轻的断奶仔猪,水料饲喂可以明显地提高断奶后3天猪群采食量,对于体重较高的断奶仔猪,水料饲喂对采食影响不明显;采用水料饲喂,使较早断奶的猪采食情况可以达到较晚断奶猪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断奶仔猪的饲养是养猪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早期断奶比传统断奶方式,每头繁猪每年可多产3—5头仔猪。随着营养科学和饲养技术的进步,早期断甚至超早期断奶已被广泛采用。一般认为20-30d断奶为早期断奶,而实践生产中多采用30~35d断奶。  相似文献   

14.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可达 3 0 %,成了当前困扰养猪生产的一大难题。它不仅使猪的死亡和药费增加 ,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存活猪的生长。随着集约化生产断奶日龄的不断提前 ,该问题更为突出。为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 ,提高其增重和饲料报酬 ,我们根据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们的经验 ,将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和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供同仁参考。1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1 .1 仔猪的断奶应激仔猪断奶后离开母猪的精神应激 ,仔猪由舒服的产房到保育舍 ,由依附着母猪的生活变成独立生活的环境应激 ;仔猪由吃奶和乳猪料到完全吃断奶料的饲料应激 ;断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方法选择30头奶仔猪和30头育肥猪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猪随机抽取其中的15头共30头作为实验组,另外30头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断奶仔猪喂仔猪基础日粮,对照组育肥猪饲喂育肥猪基础日粮;实验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喂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比较两组猪的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约390g,40d后增重约15.6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520g,40d后增重约20.8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比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40d后增重高出5.20kg.实验组断奶仔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断奶仔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对照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680g,40d后增重约27.2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840g,40d后增重约33.6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比对照组每头育肥猪40d后增重高出6.20g.实验组育肥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育肥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结论: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更加快速健康地发育、生长,增重速度更快并改善腹泻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早期断奶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不论是规模猪场还是家庭猪场,普遍选择在产后21~28天断奶。很多饲养单位因为断奶技术和设备条件达不到仔猪生长发育的要求,造成断奶仔猪出现断奶应激综合征,导致仔猪拉稀腹泻、生长迟滞甚至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仔猪的生理特点新生仔猪或哺乳仔猪各脏器系统发育尚不完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养猪生产中提高仔猪断奶体重是生产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断奶体重给猪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仔猪发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养猪生产者不能盲目地提高断奶体重,要对影响断奶体重的因素进行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断奶体重。1断奶体重的重要性仔猪断奶阶段不但是猪生长发育最好最快、可塑性最大、料肉比最高的阶段,而且也是最利于定向培育的阶段。研究表明,仔猪断奶体重越大,出栏日龄越小、日增重越大[1]。仔猪断奶不仅关系着猪场的  相似文献   

18.
断奶至60~70日龄的猪称为仔猪,又称保育猪,它是继哺乳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应激,包括3种类型: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在不当的饲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应激可使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仔猪的培育目标是尽量减少断奶应激,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和死亡率,促进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是当前各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本文就早期断奶仔猪营养调控方面做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断奶仔猪是生长猪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阶段。断奶仔猪第一周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预防和消除疾病的侵入,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为肥育猪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