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我国南方某猪场高热病死猪的组织中分离出能引起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经过血清中和试验、RT-PCR测定,确定分离物中存在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将细胞病毒液感染13头55~105日龄健康猪,另有3头健康猪用于同居感染。随意挑取13头中7头再用大肠杆菌培养物加强感染,感染后每天测温,观察临床症状,记录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PRRSV单独感染猪6/6发病,5/6死亡;大肠杆菌与PRRSV混合感染猪7/7发病,5/7死亡;同居感染的3头全部发病,1头死亡。所有感染猪于感染后2~4 d内均出现体温升高。两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直到死亡前体温不再升高。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的34~50d的2周时间内。将圈舍温度升至29℃对感染猪发病无加强作用。死亡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间质性肺炎,肢体远端皮表出血。结果表明,虽然PRRSV感染能够引起猪产生高热和高的发病死亡率,但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及某些病理变化上看,和南方猪场的发病死亡猪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猪场的一些激发因子或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有关,从组织和细胞分离物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兽药市场指南》2010,(7):43-47
猪高热病自2006年在我国发生以来,一直时有发生,2007年农业部证实了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但是由于基层工作者对高热病的名称更为熟知,为此,我们还暂称“高热病”。进入2010年夏季以来,编者不断接到各地发生高热病的消息,湖南网友“我行我素”表示,南方高热病发生严重;广西的邓先生也表示,当地的猪高热病发病率较高,每天都奔波于此;而湖南某企业的技术经理也反应南方的高热病“来势凶猛”。可能和气候有关,目前北方的猪病还较平稳,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可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该病主要是以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感染导致猪的免疫系统抑制继发猪瘟、蓝耳病等其他病毒性或者细菌性病混合感染的一种疾病。通过制定较为合理的防治方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疫病即可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猪高热病多由病原继发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属于高致病性、高致死性急性疾病.该病对生猪健康具有较大威胁,对养猪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防治不当可引起疫病蔓延和生猪死亡,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对猪高热病的有效防治,减少或避免疫病发生,减轻疫病危害.本文主要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中兽医的角度出发,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提出了解表法、宣肺法、攻下法、通淋法、凉血法、刺络法以及吊黄法七种方法。一般而言,在温病初始阶段,热在卫分,一般采用辛凉解表以及刺络疗法进行治疗。热到气分后,如果出现邪热壅肺,则采用宣肺法进行治疗,如果存在热结胃肠,则采用攻下法或者通淋法进行治疗。热在营血则采用清营凉血法进行治疗。吊黄法适用于卫分、气分、营分以及血分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育肥猪、母猪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高热病。该病症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病症。为了及时预防以及应对猪高热的发生,本文着重研究了猪高热的相关防治对策。1猪高热的预防措施1.1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任何传染病的传染途径都是基本相同的,其中最为普遍的传播途径就是病原携带猪或者是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疾病进入猪场主要是通过购买育肥猪或者是引种而造成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再加上本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遭遇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于本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猪的高热病是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一般发生在秋天和夏天,发病比较急,蔓延较快,死亡率也很高.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来说,最好进行封闭管理,并完善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制度;在管理和饲养方面,要进行驱虫,保持养殖场卫生,最重要的做好消毒工作.多次进行免疫,确保免疫效果.治疗要注意中药为主并且增强免疫机能.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都对本病情有很好的治疗和稳定病情作用.一般来说中草药服药方式有熬粥喂服和煎汁饮水这两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灌服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流行因素并提出了高热病的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危害严重,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易造成猪只大量死亡。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对猪高热病的治疗原则应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清热解毒,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007年对济宁地区不同养殖场(户)猪“高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细菌病原学检查,从表现出“高热病”症状的患猪体内主要分离到5种细菌。通过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传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猪“高热病”的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4.4%)、沙门菌(61.6%)、巴氏杆菌(34.9%)、猪丹毒杆菌(30.8%)和链球菌(34.2%),并且多呈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复合磺胺、青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湖北省襄樊地区7家猪场采集病料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培养,获得36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的菌株有81%,氟苯尼考42%,庆大霉素39%,痢菌净33%,新霉素31%。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为86%,氯霉素72%,土霉素56%,卡那霉素47%、庆大霉素47%。通过本次试验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襄樊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氟苯尼考作为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一起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猪场发生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病例。笔者对其送检的内脏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其内脏样本中检测和分离到多种病原。从其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细菌学方法鉴定,一株为副猪嗜血杆菌,另一株为猪链球菌;将送检样本接种到Marc 145细胞,能观察到细胞病变,收获的病毒液经PCR检测,为蓝耳病病毒阳性;将送检的样本接种SPF鸡胚,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有血凝性,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猪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4.
从陕西杨凌某发病牛场采取腹泻犊牛病料5份,经微生物学诊断,从中分离出革兰阴性疑似致病菌6株。经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6株分离菌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分离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氯霉素、菌必治、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及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呋喃妥因和复达欣等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及红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小鼠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辽宁猪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分离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占98.46%,其中对四环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33%、81.54%和80.00%;对甲氧苄啶、磺胺异恶唑、氯霉素、恩诺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4.29%、74.29%、69.23%和68.57%;对米诺霉素及多粘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和9.23%;分离株多药耐药率较高,达92.31%。ESBLs确证试验结果发现,辽宁省分离株中29.23%的菌株能产生ESBLs。说明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较为广泛,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西藏地区牦牛自然病例中分离出5株大肠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5株分离菌是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具有很强致病力、血清型不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高热病”病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热病"猪的鼻液、支气管和肺组织分泌物的11份病料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亚胺培南分离筛选到7株疑似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出其中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命名为PSM-1、PSM-2).与GenBank中临床和环境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相比,两株菌的16 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动物试验证实,2株细菌具有一定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从广东某珍珠鸡场发病死亡的初产珍珠鸡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观察,以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合其16SrRNA序列分析,判定其为大肠杆菌。这是一株不发酵乳糖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6年10月—2008年5月,从国内5个省的9个规模型鸭场的发病鸭或死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7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3代、4代,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钠(56.7%)、头孢噻呋(71.6%)、头孢吡肟(31.3%)、头孢噻肟(49.3%)、左氧氟沙星(50.7%)、环丙沙星(71.6%)、加替沙星(62.7%)、亚胺培南(0%)、氨曲南(56.7%),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且同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