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999年以来经过化学诱变得到的杂交狗牙根品种“Tifdwarf”的诱变后代的6个坪用性状指标的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秋水仙碱诱变的后代中,0.1%秋水仙碱处理的后代的叶片宽且长,而节间则比0.25%、0.4%秋水仙碱处理的后代细;(2)0.1%秋水仙碱浓度处理24h的后代的节间直径高于同样浓度秋水仙碱48h处理得到的后代,而相同秋水仙碱浓度相同时间处理的后代间也存在差异;(3)在0.1%~0.4%浓度范围的秋水仙碱处理24h或48h可以改变叶片宽度(以变窄为主),也可以使节间变粗,而对节间长度、密度和草层高度则没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
狗牙根辐射诱变后代外部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997-2002年经过辐射诱变得到的狗牙根诱变后代的6个坪用性状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辐射诱变剂量处理的后代间坪用性状有显著差异,尤其在节间直径和密度上,6 800 rads处理的后代节间都比9 000 rads处理的后代粗,而密度是前者低于后者,2种剂量处理都可以显著降低草层高度;2)不同辐射诱变代数的后代间存在着差异,原始种源进行多代的辐射诱变,可以使得叶片显著变窄,草层高度显著降低,节间变细变长; 3)同一材料在相同辐射剂量诱变处理后匍匐茎不同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悦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6,25(2):141-149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5%、0.10%、0.20%)按处理时间(4,8和12 h)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胚根进行诱变,通过观察清水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确定出诱变清水苜蓿多倍体的秋水仙素适宜剂量,并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内含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诱变可使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发生变异,产生出多种变异类型(4x<2n<8x、2n=8x、2n>8x的类型)。能够诱变出较高频率八倍体细胞(2n=8x)的秋水仙素剂量为0.1%+8h,诱变率为13.33%。随秋水仙素处理剂量的增加,叶片下表皮细胞内保卫细胞尺寸(长、宽、长/宽)、内部叶绿体数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孔密度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剂量下保卫细胞长度、宽度、长/宽、叶绿体数目均在0.1%+8h、0.1%+12h及0.2%+4h剂量较其他处理剂量增大,而气孔密度则在这3个处理剂量下相对较小,尤其是在0.1%+8h处理剂量变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EMS诱变处理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种子的最适条件,获得化学诱变性状稳定的突变系和育种后代。本试验以淮扬金花菜种子为材料,EMS为诱变剂,采用5个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浓度(0.1%,0.3%,0.5%,0.7%和0.9%),3个处理时间(3h,6h和9h),分别对诱变后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移栽成活率及相对越冬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EMS诱变处理对淮扬金花菜发芽率和胚根伸长有抑制效应,且EMS诱变浓度抑制效应大于诱变时间;EMS处理对淮扬金花菜移栽成活率影响较小;低浓度EMS处理后淮扬金花菜保持了较高的越冬率,但高浓度EMS抑制金花菜的越冬。0.7%EMS 9h组合和0.9%EMS 6h组合的发芽率均接近50%,最终确定0.7%EMS诱变处理9h和0.9%EMS诱变处理6h的组合为金花菜种子最佳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下苜蓿SP1代叶片细胞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筛选最优诱变处理,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甲基磺酸乙酯(EMS) 0.1%、0.2%、0.4% (v/v) 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 d;测定苜蓿叶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不同诱变处理后4个苜蓿品种叶片厚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公农1号EMS 0.4% (v/v)浓度下,叶片厚度最大,为446.16 μm,增厚幅度达到25.86%,同时诱变降低了叶脉突起程度;公农1号60CO-γ辐射和紫外线处理细胞结构疏松度均高于对照,诱变后Wega7F细胞结构紧密度升高;EMS处理下海绵组织厚度均降低;低剂量诱变处理下[150 Gy 60Co-γ,30 min紫外线,0.1% (v/v) EMS],细胞叶绿体出现变形、基粒片层松散、类囊体解体、脂质球增多等现象,高剂量处理[4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0.4% (v/v) EMS]和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绿体膜会有部分模糊或解体,基粒片层膨胀或模糊、基粒垛叠程度变化随诱变处理种类增加或降低。4种苜蓿品种的叶片厚度诱变后叶片厚度均增加。在一定梯度范围内,60CO-γ射线和EMS诱变效率较高,突变体材料丰富,操作简单,适宜诱变育种的实际操作;150 Gy, 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EMS诱变老芒麦种子的适宜条件,本试验以"川草2号"老芒麦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0.2%、0.4%、0.6%、0.8%、1.0%、1.2%和1.6%)的EMS溶液处理老芒麦种子不同时间(8h和16h)后,通过分析老芒麦种子发芽情况,得出随着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老芒麦的开始发芽日和发芽高峰日推后,发芽势和发芽率下降趋势也愈明显;EMS诱变老芒麦的适宜浓度为0.8%,处理时间为16h。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α-卡茄碱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系IPEC-J2为试验材料,向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卡茄碱,分别于培养的24、48、72h采集细胞样品,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结果]浓度为0.1、0.2μg/mL的α-卡茄碱处理24h后,其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0.4、0.8、1.6μg/mL组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处理48h后,0.1μg/mL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0.2、0.4、0.8、1.6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处理72h后,各处理组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结论]α-卡茄碱可以降低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其浓度越高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越明显(P<0.01),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增殖率降低越明显(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4%、0.5%、0.6%)的NaCl、Na_2SO_4、Na_2CO_3对蓟(Cirsium japonicum)幼苗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POD、SOD、CAT)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NaCl处理蓟苗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无盐胁迫(CK)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且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处理下苗高依次为CK的62.15%、58.00%和45.77%,而0.5%Na_2CO_3处理幼苗死亡;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随盐浓度、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尽一致,3种酶活性均出现了阈值,POD出现在0.3%NaCl、0.3%Na_2SO_4、0.4%Na_2CO_3胁迫5d,SOD出现在0.3%NaCl处理3d、0.5%Na_2SO_4处理1d、0.4%Na_2CO_3处理3d,CAT出现在0.3%NaCl、0.2%Na_2SO_4、0.1%Na_2CO_3胁迫3d;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盐浓度的增加,除NaCl胁迫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后减外,Na_2SO_4和Na_2CO_3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3种盐胁迫下可溶性糖(SS)含量均逐渐增加。综上认为,蓟对NaCl、Na_2SO_4、Na2CO4这3种盐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在低于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h,研究RS分别补添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的百脉根(LC0、LC10、LC20、LC30、LC40、LC50、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h、6h、12h、24h、36h与48h的瘤胃体外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显示,3~48h各组的pH值在6.64~6.99,NH3-N浓度为2.98~28.74mg/100mL,甲烷产量为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LC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LC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反刍动物RS基础日粮与LC组合可以降低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HP株)中两种病毒的最佳甲醛灭活浓度和灭活时间,试验选取四种甲醛最终浓度0.1%、0.2%、0.4%、0.8%,分别对两种抗原进行灭活,在灭活10 h、12 h、14 h、16 h、18 h、24 h、30 h、36h、42 h分别取样,对每个样品进行灭活检验和血凝价测定。从试验结果得出,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最适合的甲醛浓度为0.1%,灭活时间为16 h;禽流感病毒(H9亚型HP株)最适合甲醛浓度为0.1%,灭活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BEI灭活疫苗制备与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浓度为0.1%、0.2%、0.3%、0.4%、0.5%和0.6%的二乙烯亚胺(BEI)37℃灭活禽流感病毒(Re-5株)24h,经灭活效果检测BEI浓度≥0.5%可以完全灭活病毒。0.5%的BEI和0.2%的甲醛灭活禽流感病毒,以相同配方制备疫苗,免疫效力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按照规程要求免疫21d后采血HI效价分别为8.35log2和7.66log2,BEI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要高于甲醛灭活疫苗。本研究为禽流感灭活疫苗灭活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0.05%,0.1%和0.2%3个浓度秋水仙素对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种子进行4h处理,在幼苗3~4叶期进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胁迫0、3、6、9及12d复水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及叶绿素含量,研究不同浓度处理下清水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清水紫花苜蓿叶片RWC及叶绿素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均在0.2%处理下降低最小;而MDA及Pro含量呈不同程度增加,但MDA含量在0.1%处理下积累最少,而Pro含量在0.2%处理下积累最多。同时,对各处理植株的叶片RWC、Pro含量、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4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植株抗旱性强弱顺序为:0.1%0.05%0.2%CK。  相似文献   

13.
提高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诱导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浓度0.4%~0.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十个无性系二倍体桑品种嫁接苗的萌发芽,或当年嫁接成活苗的顶芽;第二年春季将畸叶枝段的桑芽,应用芽接方法分离嫁接;对经过处理而未形成四倍体的植株,施行连年齐拳剪伐.四倍体的诱导率,平均达到35.42%.  相似文献   

14.
尖叶石竹种子的EMS和60Co-γ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更多尖叶石竹(Dianthus spiculifolius)新品种,本研究利用EMS和~(60)Co-γ射线对尖叶石竹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显示,处理时间为16h时,1.0%的EMS浓度接近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变异率达到7.0%。当剂量率为0.1Gy·min~(-1)时,300Gy的~(60)Co-γ射线接近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变异率达到4.2%。通过表型观察共获得了1 038株M1代变异植株,其中,EMS诱变处理获得了95株,~(60)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了943株。本研究为丰富尖叶石竹种质资源提供了帮助,而且为石竹属其他植物的诱变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0.9%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分别对直立型扁蓿豆2种萌发状态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分析其发芽率及出苗率,并观察其幼苗成活率及部分生长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0.9%EMS分别处理直立型扁蓿豆发芽种子、吸胀种子48h和3h(半致死时间),其相应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整体呈降低趋势;而0.9%EMS处理直立型扁蓿豆发芽种子1h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半致死剂量下的浓度和时间处理直立型扁蓿豆吸胀种子的变异率、成活率分别为15.38%和43.3%均高于处理其发芽种子,EMS处理吸胀种子可作为更有效的诱变方式。同时试验通过设立2个对照得到磷酸缓冲液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应激处理对猪血细胞参数和急性期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模拟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不同应激条件,探讨应激类型与猪群血液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APPs)浓度的关系,为评价猪群健康状态提供试验依据。利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Pasteurella multocida vaccine,PMV)、猪乙型脑炎活疫苗(swin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SJEV)及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别模拟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及炎症状况的应激状态,研究不同应激状态下猪的行为学、血细胞参数及APPs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LPS处理后仔猪出现呕吐、发烧和呼吸急促等现象。PMV处理后48 h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和单核细胞(monocyte,MO)数量显著升高(P<0.05),LPS处理后24 h NEUT数量和处理后48 h MO数量显著升高(P<0.05);SJEV处理后48 h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和处理后24 h的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显著降低(P<0.05);LPS处理后24和48 h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数量、HGB含量和PLT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T)浓度在PMV处理后48 h和SJEV处理后72 h显著升高(P<0.05);主要急性期蛋白(major acute phase protein,MAP)浓度在PMV处理后72 h以及LPS处理后24、48和72 h显著降低(P<0.05),SJEV处理后24 h显著升高(P<0.05);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浓度在PMV处理后72 h、SJEV处理后48 h,LPS处理后24、48和72 h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正相急性期蛋白HPT浓度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模型下显著升高,负相急性期蛋白Apo-A1浓度在本试验的3种感染模型下均显著降低,这初步证明了血液HPT和Apo-A1浓度可以作为评价猪只健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使黑麦(Secale cereale)抗倒伏性增强,并能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矮壮素喷施浓度,本研究通过在黑麦拔节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0,0.1%,0.2%,0.3%,0.4%),研究其对黑麦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喷施浓度为0.3%和0.4%时,黑麦株高降低约30cm,节间缩短,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增粗,抗折力增强,钾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氮含量减少,抗倒伏指数增大,同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喷施矮壮素),增产1 500kg·hm-2(P0.05)。黑麦种子产量与株高和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抗折力、抗倒伏指数、钾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和第1节间长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强黑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其种子产量。0.1%和0.2%浓度的矮壮素对黑麦的抗倒伏性以及种子产量等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经济效益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喷施浓度为0.3%的矮壮素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矮壮素用量,为黑麦进行种子生产的适宜用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麦由于倒伏引起的种子产量低的问题,为黑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缕草是我国重要的草坪草种质资源,但我国十分缺乏结缕草新品种。辐射诱变是草坪草育种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yin No.3')匍匐茎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0)Co-γ射线20,50,80,110和0 Gy(CK)5个剂量对其进行辐射处理,分析各辐射剂量下的成活率,确定适合兰引3号结缕草变异的辐射诱变剂量;通过测定各疑似突变株性状的叶宽、株高、匍匐茎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以及坪用性状密度、盖度、色泽、均一性、绿期、综合质量,确定性状优良突变体。结果表明,兰引3号结缕草成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适宜辐射诱变剂量约为53 Gy。突变株"80-1"叶宽、株高、匍匐茎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都显著低于对照,而密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突变株"110-1"越冬能力强,绿期长达315 d,比对照延长了13 d。综合分析,突变株"80-1"和"110-1"产生了良性突变,坪用性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7.02 kg±3.03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绵羊(公羊)12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4%苜蓿黄酮。预试期7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苜蓿黄酮12 h后,0.2%组pH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NH3-H)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变化幅度随剂量增加而变大。②与对照组相比,0.1%和0.4%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平均浓度均提高,0.2%组则相反;添加苜蓿黄酮2 h后,0.1%、0.2%组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0.4%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0.1%和0.2%组木糖酶、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下降,0.4%组则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可维持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稳定,不同剂量苜蓿黄酮对纤维降解酶活性作用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苜蓿黄酮在杂交绵羊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添加不同水平L-赖氨酸的精液稀释液对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杜泊种公羊3只,采集精液,等量分装,分别加入到含不同水平(0、0.1、0.2、0.3、0.4和0.5 g) L-赖氨酸的120 mL稀释液中,在0、6、24、30、48、54、72和78 h对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0、0.1、0.2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较其他添加水平组高,添加0.4和0.5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下降速度快,添加0.5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30 h时降为0,添加0.4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48 h时降为0;添加0.1 g L-赖氨酸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最高,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 0.05);质膜完整率0.1 g组最高,贮存0~54 h间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72 h后与对照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0.4和0.5 g组最差,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 0.05);顶体完整率0.1 g组最高,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0.4和0.5 g组最差,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除贮存0和6 h外,与其他组间差异极显著(P< 0.01)。结果提示,稀释液中添加高浓度的L-赖氨酸对精液品质有抑制作用,当L-赖氨酸添加水平≥0.2 g,精子品质显著下降,添加0.1 g L-赖氨酸有助于提高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