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黔饲1号小黑麦适宜刈割次数及刈割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黔饲1号不同刈割次数及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乳熟期不同刈割时期,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株高、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品系的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刈割2次处理鲜草产量达45.638 t/hm~2;不同刈割时期以乳熟期干草产量最大,为19.45 t/hm~2;抽穗期粗蛋白产量2.24 t/hm~2,均高于其他生育时期,且综合评价也最高。要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应选择乳熟期刈割;要得到最佳利用率,应选择抽穗期刈割。  相似文献   

2.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苜蓿品种及播种量、行间距、 播种深度、刈割高度等栽培因子对苜蓿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前三茬及年总干草产量中,行距的产量贡献率均最大。而苜蓿品种及刈割高度对茎叶比的影响较大。不同的行距处理中,苜蓿产量以20 cm行距最高,显著高于50 cm,随着行距的加大,干草产量逐渐下降,但与30 cm行距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第4茬干草产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新疆大叶和金皇后苜蓿品种产量较高。而播种深度、播种量、刈割高度各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苜蓿的茎叶比在苜蓿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苜1号苜蓿茎叶比最小,金皇后茎叶比最大。茎叶比在行距、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不同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灌水定额分配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分配比例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苜蓿灌水定额分配比例。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设置3种灌水模式:(1)F1刈割前灌溉35%+刈割后灌溉65%;(2)F2刈割前灌溉50%+刈割后灌溉50%;(3)F3刈割前灌溉65%+刈割后灌溉35%。结果表明,第1年生紫花苜蓿第1茬刈割前株高为F3F2F1处理(P0.05),叶茎比F1、F2显著大于F3处理(P0.05),茎粗为F3F2F1处理(P0.05),产量为F3F2F1处理(P0.05)。第2茬刈割前苜蓿株高为F1F2F3处理(P0.05),叶茎比为F3显著大于F1和F2处理(P0.05),茎粗为F1F2F3处理(P0.05),增长速率在分枝期F1显著大于F2和F3处理(P0.05),现蕾期和初花期F1和F2显著大于F3(P0.05),苜蓿产量为F1F2F3处理(P0.05)。第1年紫花苜蓿的干草总产量为F1F2F3处理,F1处理最高,为10 472kg/hm2,比F2处理增产8%,比F3处理增产19%。综合分析苜蓿的各个性状指标,在新疆绿洲区滴灌条件下,第1年生紫花苜蓿每茬刈割前灌溉35%+刈割后灌溉65%(F1)有利于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适合晋北地区的多年生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本文研究了有机肥施量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随刈割次数增多,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在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下,刈割3次和4次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刈割次数处理下,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着有机肥施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均随着有机肥施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在各产量指标和营养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紫花苜蓿种植的第三年宜采用刈割3次、施有机肥15000kg/hm~2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酒泉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播种量,本研究以BR4010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粒/hm^2共5个不同密度梯度进行试验,研究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播种量在600万粒/hm^2~900万粒/hm^2时最高,经过综合筛选,600万粒/hm^2为该地区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6.
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高产饲用甜高粱品种为目的,引进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比较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刈割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参试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鲜草产量以最高,与大卡以外的其他4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鲜草产量排序为大力士(80.27 t/hm~2)大卡(71.37 t/hm~2)牛魔王(64.53 t/hm~2)海牛(64.42 t/hm~2)绝佳(47.28 t/hm~2)蒙农青饲4号(46.45 t/hm~2);干物质产量尽管差异较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刈割次数对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1次的产量(21.58 t/hm~2)高于刈割2次的产量(12.12 t/hm~2);刈割次数间鲜草产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刈割次数与品种间具有交互作用,其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刈割1次的鲜草产量为85.50 t/hm~2,干物质产量为30.99 t/hm~2,均高于其他品种刈割1次和2次的产量。综合分析,6个参试品种中草产量以大力士在刈割1次时表现最好,最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刈割茬次对3个生长高度的苜蓿干草进行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第1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品质最优;随着生长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在每一茬次和全年的产量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在酒泉玉门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75 cm左右进行刈割可获得高产量和好品质的苜蓿干草。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优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刈割后施用氮肥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草量和山羊体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桂牧一号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碳铵比施尿素效果好,其中刈割后施碳铵821.4 kg/hm~2的处理,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02.2 t/hm~2和13.05 t/hm~2,比对照组提高21%和31%。同时在山羊体外干物质和有机物的降解率亦最高,分别为60.8%和67.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时期各茬次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计算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奶吨指数和奶亩指数等综合指标,并结合气象因子指标分析了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时期总干草产量表现为:盛花期现蕾期初花期,各刈割时期干草产量均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下降;紫花苜蓿的品质整体表现为初花期和现蕾期显著优于盛花期,各刈割时期均以第一茬品质最佳;随着紫花苜蓿茬次间生长天数的增加,其干草产量和奶亩指数增加;随着刈割时期内温湿度的增加,苜蓿品质劣化,表现为NDF含量增加而粗蛋白质、NFC、TDN含量以及RFV、奶吨指数和奶亩指数下降,茬次间最高气温30℃高温天数的增加是品质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北部苜蓿种植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刈割时间,本研究采用在不同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days,GDD)刈割紫花苜蓿的方法,研究了第1次和第3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品质、越冬的影响,同时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苜蓿抗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大于650 GDD以后进行第1次刈割,会显著降低第2次刈割的干草产量;第1次刈割GDD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2次刈割后GDD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适宜在610~650 GDD进行第1次刈割,9月初前完成末次刈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紫花苜蓿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别对WL系列7个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在贵州3个地区的株高、产量及干鲜比等指标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7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次刈割时的株高、干草产量最高,第2、3次刈割时逐渐降低。不同茬次间紫花苜蓿干鲜比存在差异,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干鲜比逐渐升高,但品种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品种间紫花苜蓿株高及干草产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初花期WL712、WL656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但WL712的干草产量较低。贵阳麦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54;独山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525;威宁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66。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开展不同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以1:1比例种植的金皇后(Golden Empress)与三得利(Sanditi)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与刈割高度进行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与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相比,苜蓿生长高度80 cm(现蕾期)左右时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初花期分别高2510.4 kg·hm-2和807.3 kg·hm-2,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分别高2.45%、1.35,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在赤峰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80 cm左右时刈割可以得到质量兼优的苜蓿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夏季复播光敏型高丹草的影响,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采用6.75万株/hm~2、9.75万株/hm~2和12.75万株/hm~2三个密度种植了"海牛"、"BJM"和"大卡"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并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不同茬次的产草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时,品种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鲜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种植密度对各品种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株高影响极显著(P0.01)。3品种刈割1茬的产草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是后者的3.30倍;品种仅对刈割1茬和刈割2茬第2次产草量有影响,种植密度对各茬次产量均有影响。在刈割1茬时,3品种的产草量12.75万株/hm~2组较6.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17.43%、较9.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4.15%。综合分析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时,以12.75万株/hm~2、刈割1茬和"大卡"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刈割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刈割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40.5kg/hm2,孕蕾期刈割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54.3kg/hm2;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荚果/结荚花序、种子数/荚果显著增加,而千粒重却明显降低;刈割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的正常种苗数量,硬实率增加,但对正常种苗与硬实种子数之和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丘陵地区紫花苜蓿播种量和播种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victorian)在南方丘陵山地红壤土不同播量、不同播期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播种量与出苗率和密度、刈割平均株高、分枝数、越夏存活率、青草产量、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关系;播种到出苗、齐苗的时间及适宜播期;播种至出苗、齐苗的积温数及其关系;不同播期处理的出苗与越冬存活率等。结果表明,每亩播种量以1.0~1.5kg为宜。播种时间秋播以10月中下旬为宜,春播以3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更是奶牛不可或缺的饲草之一。紫花苜蓿播种后生长45 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让其再生至45 cm高左右进行刈割,然后施予农家肥,旱季适时灌溉;每个供试品种进行4、6和8茬不同的刈割茬数,每个品种测产点设4个重复,最后进行产量统计。结果紫花苜蓿鲜草产量随着刈割茬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刈割茬数平均产量为:8茬102.47 t/hm2、6茬84.62 t/hm2和4茬59.05 t/hm2,其中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和速生紫花苜蓿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06.55 t/hm2和106.45 t/hm2。三得利紫花苜蓿居中,平均产量94.22 t/hm2,最低的是游客和赛特紫花苜蓿,仅仅约89 t/hm2。种植紫花苜蓿年产97.25 t/hm2,按目前市场鲜紫花苜蓿价350元/t计算,产值34 037.50元/hm2,是种植玉米收籽粒产值13 200元的2.58倍;种植青贮玉米产值18 750.00元/hm2,是种植玉米籽粒产值13 200元的1.42倍;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刈割次数对健宝(Jumbo)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多次刈割及鲜草持续供应期长的优势。2002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的健宝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健宝有效分蘖数、根干重、支持根数、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一次性刈割干草产量最高,达40.08t/hm2,分别是二次刈割、三次刈割干草产量的1.38倍、1.87倍;二次刈割鲜草产量最高,达162.42t/hm2,分别是一次刈割、三次刈割鲜草产量的1.20倍、1.16倍;三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2.63t/hm2,分别为一次刈割、二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的1.73倍、1.17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播种量(103.2kg/hm~2、154.8kg/hm~2、206.4kg/hm~2)、施肥(尿素:75kg/hm~2、150kg/hm~2、225kg/hm~2,有机肥:4500kg/hm~2、7 500kg/hm~2、10 500kg/hm~2)对红壤丘陵地区秋冬闲田种植燕麦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肥力条件下,燕麦的干草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播种量大的2个处理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播种量低的处理(P0.05);在同等播种量和有机肥的情况下,随着尿素施肥量的提高,总干草产量为150kg/hm~2处理225kg/hm~2处理75kg/hm~2处理(P0.05);在同等播种量和尿素施用量的情况下,随着有机肥施肥量的提高,10 500kg/hm~2处理和4 500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7 500kg/hm~2处理组(P0.05)。在3个因素8个处理中,以处理4(播种量103.2kg/hm~2、施尿素150kg/hm~2、有机肥0)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组。  相似文献   

20.
刈割时间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刈割时间是影响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不同的第1次刈割时间和第2次刈割时间的田间试验,分析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与粗蛋白产量均以初花期最高,此后随第1次刈割时间的推迟逐渐下降(P<0.001),第1次刈割提前会导致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下降(P=0.003)。随着第1次刈割与第2次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P<0.001),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P<0.001);初花期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间隔时间分别为72 d(2009年)和68 d(2010年)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2275.2和180.2 kg/hm2、2063.6和263.1 kg/hm2。研究区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时间为初花期(6月中旬)第1次刈割、70 d左右(8月下旬)第2次刈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