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东部北坡植被垂直分布特征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对祁连山东部北坡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祁连山东部北坡根据气候、土壤、地貌等因素,分为6个垂直分布带:高山寒漠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和山地荒漠草原带,有交替分布的地段.根据其分布,提出了保护措施,为祁连山东部北坡植被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祁连山自然地理概况及荒漠草地生态环境的特点1.1概况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著名的一大山系,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北纬36°30'~39°30',东经93°30'~103°,该地因受大陆性荒漠气候的影响,使之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征,2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属荒漠带。1.2祁连山荒漠草地类型概述[23]1.2.1干荒漠草地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山山间的大块平滩盆地。分布地段海拔1300~1700米,气候温和干旱,年均气温7.6~8.0℃,年总降水量60…  相似文献   

3.
杨再  李金凤 《家畜生态》2000,21(1):43-44
90年代末祁连山已进入植被覆盖率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降雨量减少,冰川储量减少的状况,并出现农业区向牧业区推进,牧业区向林业区推进,雪线向山峰推进,污染向河流侵进的现象。对此,笔者提出了保护祁连山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末祁连山已进入植被覆盖率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降雨量减少,冰川储量减少的状况,并出现农业区向牧业区推进,牧业区向林业区推进,雪线向山峰推进,污染向河流侵进的现象.对此,笔者提出了保护祁连山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海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表现出其特殊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在北半部(不包括祁连山地)表现为径向的水平分布规律。从湟水流域向西,地势逐步抬升,经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由温性草原逐渐向温性荒漠过渡。在青南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草地类型大体出现山地疏林草甸→高寒疏灌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高寒(针茅)草原的...  相似文献   

6.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2,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在土壤和植被中含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养分的总含量分布规律为沼泽草地型(ZZ)嵩草草地型(SC)〉珠芽蓼-嵩草草地型(Z+S)〉禾草草地型(HC),两种养分储量分别为N497.04kg/hm^2,P31.71kg/hm^2;生物量与养分储量分布规律一致;(2)东祁连山高寒草地±0~20cm土壤中,N、P储量分别为43.03t/hm^2和2.72t/hm^2;(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库是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养分储存库。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至9月对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绢蝶繁殖期为每年6~8月;卵产在枯萎的禾本科植物的根基部,离地面的距离约3~4cm,每日产卵5~10颗,卵大小(直径)为1mm,卵呈乳白色。不同的繁殖年间,青海祁连山地区绢蝶的数量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食物资源、物种间的竞争、气候和人为干扰(放牧)等对绢蝶繁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概况1.1自然生态条件海北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北麓,平均海拔3 000~3 500 m。地处东经95°5′25~102°41′03,北纬36°44′00~39°5′18,东南邻海东地区,西接海西州天峻县,南与海南州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毗连。总面积3.47万km2。草原总面积264.81万h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7.73%。草原面积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32.83万hm2。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麓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面介绍祁连山北麓自然概况的基础上,从水源涵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等方面论证了祁连山地重要的生态地位。从气候持续干旱,草原退化面积逐年增加,天然草原超载过牧,虫鼠危害严重,生态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逐步缺失,人类过度干扰、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论述了该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现状,提出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本文以祁连县为重点探讨了提高祁连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6,(8):54-55
<正>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东西蜿蜒1659公里,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地貌复杂多样,高山、盆地、平川、河谷、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境内大岭大山连绵不断,主要有秦岭、子午岭、乌鞘岭、岷山、六盘山、龙首山、祁连山、阿尔金山、马鬃山等,甘肃横贯南北以及复杂多样的地理、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丰富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植物资源环  相似文献   

14.
兰云飞  李传华 《草地学报》2022,30(1):188-195
为探究祁连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基于MOD17A3HGF、气温与降水栅格数据集,计算了2000—2015年祁连山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PP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祁连山NPP均值分布整体上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与水热分布的趋势一致,湟水流域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多年NPP均值可达600 gC·m-2·a-1以上,中西部地区以荒漠、裸岩和冰川为主,自然环境恶劣,多年NPP均值接近于0;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NPP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达13.2%;显著增加和极显著增加的区域达23%和20%,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冷龙岭等地;显著减少和极显著减少的区域不到1%;NPP与气温和降水均以正相关为主,与气温呈正相关分布的高值区面积较大,这与祁连山整体海拔较高,低温寒冷是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东段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法国生态学专家M .Godron提出的方法 ,对祁连山东段天然草地植物群落做了稳定性测定 ,其结果表明 :在测定的 5个草地型中 ,种的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两线相交点分别为 41 5 9、39 61、44 5 6、43 5 7和 43 5 7,与稳定点 2 0 80均不趋于接近。证明祁连山东段天然草地由于放牧过重而导致放牧演替 ,造成植物群落极不稳定。今后应加强保护措施 ,使其逐步向进展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贺国宝 《草业学报》2021,30(12):194-201
干旱区山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分析,有助于探究山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可以分为9个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由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逐渐转变为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由斑块状分布的盐爪爪+珍珠群丛至灌木亚菊+珍珠群丛和合头草+珍珠群丛过渡为甘蒙锦鸡儿+芨芨草群丛、扁穗冰草+西北针茅群丛和西北针茅+赖草群丛,最后逐渐演化为呈镶嵌分布的鬼箭锦鸡儿+高山柳群丛和苔草+嵩草群丛;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R)呈“双峰”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中海拔有最大值,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中海拔有最小值。祁连山植被类型由低海拔荒漠至高海拔草甸草原演化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种类组成的改变,体现了山地环境对植物群落构建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草原气候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分析了祁连山草原光能、降水、牧草资源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干旱、春季的低温风雪等气象灾害 ,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青海草业》2009,18(3):F0002-F0002,F0003
青海省地势高耸,地形复杂,高山巍峨、大川连绵,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东部有黄土高原,西北部有柴达木盆地,北屏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有唐古拉山,中贯昆仑山系,这些呈西北——东南或东西走向的山脉伸展在境内,构成青海高原地貌的骨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祁连山地区2021~2050年不同排放情景对祁连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文使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拟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在SSP126、SSP245、SSP585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祁连山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都呈现增加趋势,SSP126情景、SSP245情景下2021~2050年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增加趋势。SSP585情景在2041~2050年更利于植被生长,2021~2040年不利于植被生长。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两头低的分布特征,西北与东南相比偏低10~20 gC/m^(2)/a,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海北州及海西州天峻县境内,NPP普遍处于60~180 gC/m^(2)/a左右;低值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西南部,NPP值小于20 gC/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