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桑蟥(Rondotia meniciana Moore)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大多数蚕区桑园均有分布,以幼虫取食桑叶危害。调查北京房山地区的桑蟥1年发生2代,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以二化性居多。一化性桑蟥产有盖卵块越冬,二化性桑蟥产无盖卵。第1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2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造成夏秋季桑叶减产。田间桑树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4.7%;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为94.3%。在桑蟥幼虫发生盛期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用上述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桑蟥是秋季最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害叶片成孔洞状,仅残留叶脉,严重时整株无收,直接影响着秋蚕饲养.幼虫期正值秋蚕饲养来临期,这样给药剂防治幼虫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利用春季消灭越冬卵压低越冬基数对预防桑蟥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为搞好桑蟥防治工作,我们于2001年3月25日(萌芽前)用柴油乳剂对桑蟥过冬卵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桑蟥属鳞翅目,家蚕蛾科,以幼虫危害桑叶的害虫。全省都有发生,尤以陕北关中为害最重。桑蟥危害桑树的程度不同,表现为轻者吃成洞孔,重者仅留叶脉,甚至成片桑园被吃光。近几年由于气候反常,我校桑园及了解到省蚕研所桑园,桑蟥危害都有加重趋势,影响夏秋期桑叶产量和树势。所以为使桑叶的叶质得到保证,对桑蟥的危害不能低估。为提高认识,加强防治,笔者特写此文。  相似文献   

4.
桑蟥是江浙地区重要的桑树害虫,几乎年年造成严重的災害,损失巨大,特别在太湖地区发生更为猖獗,在浙江省全面规划中,要在七年内消灭的农作物十大病虫害,桑蟥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继续贯徹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防治桑蟥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浙江省于1955年在吴兴县练市乡大面积地使用含魚藤酮百万分之31.25的魚藤精药液喷杀头蟥,平均死亡率达90%以上,接着辅以人工辅杀,最后死亡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桑蟥化性的调查江西农大植保系詹根祥,尹益寿,魏洪义,吴德龙,沈荣武桑蟥RondotiamencianaMoore是一种重要的食叶性桑树害虫,分布国内多数蚕桑省(区)。该虫的发生世代,历来认为分一化性、二化性和三化性,没有见到其发生3代以上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蚕蛾科,是食害桑叶的重要害虫,历史上曾猖獗成灾.它食性专一,到目前为止仅发现它只为害桑叶.它化性虽复杂,有一化、二化和三化性之别,但都以有盖的卵块在桑树枝干上越冬,并且都于翌年六月下旬孵化为幼虫,爬上夏伐后新长的枝叶取食为害.老熟后多数结茧于桑叶背面与化蛹.羽化后一化性的即产有盖卵块越冬,二、三化性的产无盖卵块当年孵化.桑蟥的天敌种类较多,过去祝汝佐先生  相似文献   

7.
桑蟥是原吴兴县的主要害虫,50年代为害猖獗,造成无叶养蚕,后经防治蟥害得到控制。至80年代初桑蟥为害又开始蔓延,近几年大量养桑,越冬卵块增加,冬春又不刮蟥卵,因而再次造成严重为害,据1986年统计为害面积约达6900亩,1987年竟达2万余亩,一向认为无蟥害的太湖沿岸织里分区6个乡,乡乡有蟥害。为使50年代的蟥灾历史不再重演,1987年市、区组织力量开展了联  相似文献   

8.
章晔  许梅 《江苏蚕业》1990,(4):60-61
<正> 五十年代我省苏南地区曾有成片桑园被桑蟥危害成灾。近几年来苏北沿江地区又有发生并有蔓延趋势,尤以如皋县境内为甚。我县在1986年桑病虫普查时,仅发现12条桑蟥,1987年中21个乡镇9.85万棵乔木桑被桑蟥危害。1988年蔓延到42个乡镇,受害特别严重的是高沙土地区的搬经、江安两区,高大的乔木桑无一完全叶片,甚至全部被蟥食光,造成二次、三次重新发芽,仍有部分桑树叶片被桑蟥吃光,导致全株闷死。由于乔木桑干高冠大,又在农户家前屋后和农田林网上,使用药物喷雾防治桑蟥幼虫难度较大,同时对人畜安全也难以保障。所以,为探求一种既能治虫,又要安全的方法,故进行了内吸剂农药防蟥试验,现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9.
桑蟥屬鱗翅目家蠶蛾科,學名為Rondotia menciana Moore,幼蟲食害桑葉,為江浙蠶桑地區中最嚴重的桑樹害蟲。早在1931年,据報導江浙兩省蟥災損失秋葉面積估計達885,000畝,損失秋葉約佔總產量的24%。1954年浙江吳興縣秋葉損失約達60%,該縣南潯、練市、數林三個區(共33個鄉,桑地7萬多畝),平均損失秋葉達79.9%,因此,蟥災地區的蠶農都不敢多養秋蠶,損失非常巨大。桑蟥有一化性、二化性和三化性的,一般以二化性的最多,三化性的很少,1954年7月至9月在浙江吳興縣練市、菱湖兩個地區內,共調查3243頭母蛾的  相似文献   

10.
本省桑树面积很大,抓紧冬季有利时机,彻底消灭桑虫桑病,是保证明年桑叶高速度增产的重要关键。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防治桑树病虫害已取得很大成绩,群众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全面推广“鱼藤精”“敌百虫”药械防治桑蟥,大大增产了桑叶,吴兴县16.4万亩桑园今年全部防治一遍,有20个大队51个生产队实现无蟥化,嵊县创造推广了“666”注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异小杆线虫防治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多年(1992~1995)筛选试验,发现从我国山东土壤诱集的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8406对桑天牛防治效果最佳。在广东地区应用线虫防治桑天牛的最适温度为23±5℃,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大田400hm2推广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注射量为3×103~4×103条线虫/mL,防治效果达86%~98%。从2年田间应用线虫后桑叶喂蚕的安全性测定表明,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是汉江沿岸桑园新发现的食叶害虫。田间调查和实验室观察表明,该虫在陕西省汉中地区1年发生1代,其中:幼虫在土中越冬,生活期长达8~10个月;成虫自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食叶危害桑树,危害期长达80~100 d,并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于土壤中。化学防治采用40%辛硫磷(phoxim)1 000倍液,于春蚕期结束后在桑园喷雾杀灭成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相似文献   

14.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2):24-27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15.
椹瘿蚊是本所1986年发现的一种桑树种子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寄生于雌花子房内为害。被害桑椹畸形,种子不能正常发育。幼虫老熟后弹跳入土,结茧越复、越冬。  相似文献   

16.
桑橙瘿蚊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04,30(1):15-19
查明我国桑橙瘿蚊的分布在苏、浙、鲁、皖、赣、粤、桂、云、贵、川、陕、渝等省 (市 )。桑橙瘿蚊在长江以北地区年发生 5~ 6代 ,幼虫发生在 6~ 10月 ;长江以南地区年发生 6~ 7代 ,其幼虫在 5~ 10月发生为害。根据桑橙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和养蚕布局 ,提出了重点防治夏秋季为害严重的 2~ 5代幼虫 ,抑制 6~ 7代虫口密度的策略和以土壤杀虫剂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菲岛长距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菲岛长距茧蜂各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和研究 ,发现菲岛长距茧蜂在苏州一带的自然寄生率在 2 0 9%~ 2 7 4 2 %之间 ,平均 11 5 9% ,是当地的次优势天敌种群。菲岛长距茧蜂产卵于桑螟的 1、2龄幼虫体内 ,直至桑螟幼虫老熟时才从其体内钻出 ,虽对当代桑螟的控制作用不大 ,但是可明显减少当代成虫的虫口基数 ,对控制下一代桑螟的发生和危害具有积极意义。成虫有孤雌生殖现象 ,雌成虫不经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后代 ,为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生物防治的实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桑天牛成虫人工饲养试验 ,阐明了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 ,补充营养与产卵、寿命的关系。并进行野外调查和蛹期前后剖树检查 ,查明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桑天牛危害的树种、桑品种间危害程度的差异性、桑天牛在桑树上的寄生率和自然死亡率、桑天牛蛹期前后的活动规律以及羽化后的取食和产卵习性。用 2 0 %氰戊菊酯5 0 0倍液制成的软膏防治桑天牛幼虫 ,效果达到 10 0 %。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YJ-2000菌株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作了初步评价。该菌株对家蚕基本无毒性,而对蔬菜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水稻害虫三化螟、二化螟,桑树害虫桑螟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对小菜蛾和菜粉蝶的毒性最强;幼虫死亡率可高达100%。该菌株是对家蚕安全而对其它鳞翅目害虫具杀虫活性的特异性菌株,有望用于养蚕地区桑园及其邻近作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20.
人纹污灯蛾在太湖流域桑园内一年发生3代,代次分明,以蛹越冬;人纹污灯蛾幼虫期发生量很大,但基本上为天敌绒茧蜂所控制;第1代幼虫被绒茧蜂寄生率58%~60%,第2代为47%~49%,第3代为28%~29%,致发生量均在防治临界点以下.幼虫食性杂,喜阴暗潮湿,怕阳光.眠期不喜伏于桑叶上,3龄眠起后不再上桑树为害等习性,故人纹污灯蛾是桑园中第一只不需防治的桑叶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