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线性趋势和R/S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开鲁县1953—2010年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开鲁县年及各季均温呈上升趋势,夏季均温的时序相关系数在0.01显著水平以上,其他为0.001极显著水平以上,倾向率为每10年上升0.19~0.41℃,而且均符合赫斯特现象,H值≥0.7139,未来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年及夏、秋季平均降水量为减少趋势,时序相关系数大于或接近0.10水平,春、冬季为增加趋势;年及各季降水量变化符合赫斯特现象,其中,年及春、夏、冬季的H值≥0.6026,未来年及夏季降水量将维持减少趋势,春、冬季维持增加趋势,秋季H值接0.5,未来趋势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2.
玛曲县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玛曲县1967~199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玛曲县年际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在下降中呈现丰枯波动变化,引起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枯水年接近于分析年数的2/3,降水量主要分布于距平年份的0~20%;盈水年数稍大于分析年数的1/3,降水量分布于距平年份的10%以内;玛曲县33年内降水量主要取决于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17%,集中于4~9月。玛曲县多年平均气温1.26℃,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年和1998年温度上升剧烈,增温异常;年内多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年内最高温与最高降水量一致,出现在7月,雨热同期。年内气温变暖时间提前,4月上旬变暖出现年代增多,变冷时间推后,由10月下旬转向11月中旬及下旬。  相似文献   

3.
气象信息     
《江苏蚕业》2007,29(2):62-62
<正>江苏省气候中心2007年5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如下:预计今年夏季(6~8月)总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以正常或正常偏少为主,淮北及江淮之间局部地区降水可能偏多,全省在雨季过后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伏旱。  相似文献   

4.
逯玉兰  李广  闫丽娟  董莉霞  李杰  聂志刚  王钧 《草地学报》2021,29(11):2556-2565
为了探索甘肃农牧交错带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关键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1971-2019年甘肃农牧交错带30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时间序列,研究了区域49 a来降水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区域降水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2.24 mm,以5.39 mm·(10a)-1的速率增加,并分别于1973,1980,1984和2018年发生了突变;就季节而言,夏季降水量最多,但呈微弱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冬季降水量最少但呈微弱增加趋势,4季降水量均发生了突变;年内各月降水量变化不一致,3月和8月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5月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年降水量南多北少,自南向北逐步递减;而年降水量变化速率自南向北逐步递增。  相似文献   

5.
根据内蒙古通辽市10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的降水量数据,通过"Z指数"计算,划分为7个等级,统计干旱发生的频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在近40年中,Z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即该地区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玛曲县1981~2010年气候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河曲马场地面气象站提供的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对玛曲县1981~2010年的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年平均温度为1.7℃,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和1999年温度上升剧烈,增温异常;同一年内1~12月平均温度接近于正态分布。年际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同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高降水量均出现在7月,雨热同期。平均日照时数为2 594h,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量与日照时数负相关,月平均温度与降水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金强河地区高寒草地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1980—2000年金强河地区草地气候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年间的年均温呈增长趋势,增幅约为0.0609℃/a;年降水量波动较大,1991—2000年的年均降水量比1980—1990年减少约4.7%,草原湿润度值年均减少O.0008,这种水热变化不致引起高寒草甸草原生境发生本质改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黄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春季平均气温大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秋季是四季中气温演变最平缓的一个季节;冬季气温变化是四季中气温变化最大的季节,气温呈曲线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大;春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仅在80年代有小幅度的上升;夏季降水量除80年代异常减少外,总体也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量则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冬季降水量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温度、降水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9.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08,25(1):77-81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 ℃/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时间以0.42 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 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草地干燥指数和草地蒸发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0.5 mm/10年的趋势减小,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外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务川自治县桑蚕僵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务川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蚕区分布在海拔700~1 100m之间,地面崎岖,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的特点;全年平均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阴雨天多,一年平均阴天日数200d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称.  相似文献   

11.
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社旗县1981—2010年夏玉米生育期总降水量、土壤湿度及历年玉米产量资料,用线性分析方法,对社旗县历年玉米产量做了加权滑动平均处理,从中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玉米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和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玉米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总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时有干旱、雨涝灾害发生,是玉米稳定增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玉树地区1971~2014年6个气象站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并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以及滑动t检验和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6.84h/10a;四季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冬季的减少幅度最小,夏季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74、-18.601h/10a;70~8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8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减少可能受降水量和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近50年春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气象站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计算方法,划分了3—5月各月干旱等级,统计分析了该地春季降水、气温和干旱发生的几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春季降水量少,气温高;近50年气温明显升高,而降水量变化不大,春季干旱发生几率高;干旱主要发生在牧草返青和春播生产的4—5月,20世纪80—90年代春季连年干旱持续时间长。进入21世纪后,春季降水量较稳定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0-2015年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MODIS NDVI数据,反演该区植被覆盖状况,结合同期6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与偏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植被覆盖较好区域主要集中在陈巴尔虎旗的东北部、鄂温克旗的中东部以及新巴尔虎左旗的东南部区域;近15年间的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呈逐年波动改善趋势,尤其是2010年后的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2000-2009年间的年均温呈小幅波动的平稳提升趋势,降水则呈不显著降低趋势;而自2010年后,二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年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气温呈不显著降低、降水则呈显著波动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均有利于植被生长;降水是植被覆盖状况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加格达奇最近40年(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加格达奇气温、降水量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格达奇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年均降水量1971~2000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2000~2010有下降的趋势。1988年至2000年之间降水增加最为明显,2005~2007年降水减少最为明显。加格达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1961年1月-2010年12月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对科尔沁区近50年来的气候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科尔沁区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十分明显;2007年是50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50年来的气温分为冷、暖两个阶段,1989年以前为冷期,之后为暖期;降水量波动明显,总体呈下降趋势,50年平均减少58mm。  相似文献   

18.
李春娥  刘秋荣  张丽君 《草业科学》2015,(11):1740-1747
本研究分析了新疆2000-2012年每年的6-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水量和植被降水利用率(RUE)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NDVI空间分布均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13年间年降水量和年NDVI均呈现北疆递减、南疆递增的特征,但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范围更明显;2)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RUE空间分布对比不明显,年RUE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相反趋势;3)不同土地类型中降水量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r0.3,P0.05),降水条件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明显,不同土地类型中降水和RUE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夏季过量降水对植被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海晏、刚察年潜在蒸散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天峻呈微弱减小趋势,春季潜在蒸散量增加明显;青海湖流域天然牧草高度均呈下降趋势,海晏、天峻、刚察分别以每年0. 23、0. 4、0. 06cm的倾向率下降,牧草覆盖度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0. 82、0. 5个百分点增加,刚察以每年0. 5个百分点减小,牧草产量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178. 5、97. 5kg/hm2增加,刚察以每年45kg/hm2减少;各气象因素中,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其次是潜在蒸散量,牧草高度、覆盖度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因各站所处位置不同,气温的影响有正有负;建立的气象产量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以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初、终日分别作为天然草地青草期初、终日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近56年乌鲁木齐市青草期初、终日、青草期日数、平均气温、≥5℃积温、降水量和干湿指数等水热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地青草期初日的空间分布具有"平原荒漠类草地早、山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晚"的特点;青草期终日与初日相反,呈现"平原荒漠类草地晚、山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早"的特点;青草期日数、平均气温、≥5℃积温均为"平原荒漠类草地多(高)、山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少(低)",青草期降水量表现为"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多、高寒草甸和平原荒漠类草地少",青草期干湿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1961-2016年,乌鲁木齐市青草期初日以每10年-0.424d的倾向率呈不显著(P0.05)的提早趋势,青草期终日以1.455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1)的推迟趋势,青草期日数、平均气温、≥5℃积温、降水量以及干湿指数分别以每10年1.879d、0.16℃、61.14℃·d、6.93mm和0.015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的增多或上升趋势,但上述变化具有区域性差异。近26年(1991-2016年)较前30年(1961-1990年),除青草期初日提早幅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外,青草期终日的推迟幅度以及青草期日数、平均气温、≥5℃积温等要素的增多幅度表现出"平原荒漠类草地多、山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少"的特点,青草期降水量和干湿指数增大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原荒漠类草地少、山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