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我国家养雉鸡遗传背景和起源进化关系,采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我国家养6个雉鸡群体(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的分类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雉鸡Clean base数据分别为330.44×106Gb,340.64×106Gb,348.50×106Gb,291.67×106Gb,286.44×106Gb和324.98×106Gb,Q20≥92%、Q30≥85%,GC分布正常,共挖掘到50 078个有效SNP位点。通过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6个雉鸡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和美国七彩雉鸡为一类,蒙古雉鸡单独为一类。研究揭示家养雉鸡种群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对我国不同雉鸡种群的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优良雉鸡的选育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在相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5个雉鸡种群250只(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对其胸肌和腿肌剪切力、pH值、失水率和肌肉颜色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胸肌剪切力均为雄性大于雌性,其中,黑化雉鸡雄性最大,为2.462 kg/cm^2,申鸿七彩雉鸡雌性最小,为1.091 kg/cm^2,雌鸡腿肌剪切力大于胸肌。肌肉失水率均小于60%,p H值均低于6。肌肉颜色L值为47.40~62.90,a值为7.81~11.61,b值为8.27~12.57。pH值与失水率和肌肉颜色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指标分析,申鸿七彩雉鸡的肌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雉鸡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以中华环颈雉、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和白羽雉鸡为对象,对其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常规肉质和体尺的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雉鸡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4种雉鸡之间18周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母雉鸡18周龄体重最大和料重比最小的为黑化雉鸡,其次是申鸿七彩雉。4种雉鸡的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均在90%和75%以上,说明肉用性能表现良好,其中中华环颈雉比其它雉鸡略好。体尺指标总体表现为体重越大的雉鸡,体尺各项指标相应都比较大,同一种的公雉鸡体尺指标大于母雉鸡。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我国家养雉鸡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试验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五种家养雉鸡(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价值评价,并与市购的普通鸡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蛋黄中均检测到7种饱和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酯酸、花生酸,五种雉鸡蛋黄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5.867%、36.050%、36.139%、36.087%和36.208%。五种雉鸡蛋黄中检测到12种不饱和脂肪酸,包括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五种雉鸡蛋黄十七烷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二烯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雉鸡蛋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建议可根据雉鸡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养雉鸡资源丰富,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左家雉鸡、中国环颈雉(美国七彩雉鸡)、黑化雉鸡、白雉鸡、特大型雉鸡、浅黄色雉鸡、天峨六画山鸡、蒙古雉鸡和绿雉等。我国雉鸡养殖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营养标准和产品加工方面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对雉鸡资源和养殖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对雉鸡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选取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绿雉鸡200只(每个品种各40只,公母各占1/2),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测定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肌苷酸、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黑化雉鸡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雉鸡(P0.05)。雉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3.22%~37.2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在0.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于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味道强度值最大(19.53~22.77)。2)雉鸡胸肌中检测到22种脂肪酸。黑化绿雉肌肉中12~16碳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雉鸡。由此可知,5种雉鸡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黑化雉鸡脂肪酸含量优于其他雉鸡。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蒙古雉鸡、黑化雉鸡、日本绿雉、中国环颈雉和杂交雉鸡5种雉鸡,对其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雉鸡鸡蛋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种雉鸡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日本绿稚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全蛋中分别为25.43、10.61和8.52 g/100 g;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蒙古雉鸡、日本绿稚和黑化雉鸡全蛋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超出模式谱参考值。5种雉鸡全蛋的平均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23分,日本绿雉最高为89.37分。雉鸡鸡蛋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表明雉鸡鸡蛋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11):51-54
本试验检测了中国环颈雉、AA肉鸡和吉林黄鸡的H-FABP基因的多态性,并对H-FABP基因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群体中H-FABP基因4个位点上均检测出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分布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中国环颈雉4个SNP位点不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得到14种单倍型,21种单倍型组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家养雉鸡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4项血液活性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和8项血浆有机物(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补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七彩雉鸡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最高,蒙古雉鸡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清补体含量最高,孔雀蓝雉鸡谷草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最高,日本绿雉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从生化挣陛方面研究雏鸡的种质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晓民 《野生动物》2004,25(1):23-24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别 名 雉鸡、野鸡、七彩山鸡 分类地位 鸡形目 雉科 利用性质 无限制 环颈雉体长为78厘米(雄),62厘米(雌)。嘴灰色,跗跖污灰;雄鸟夏羽头侧裸部朱红;枕侧有一对闪绿辉羽簇;颈绿有白环;长尾具黑、栗横斑;肩和翼覆羽羽缘锈红;胸橙棕闪金辉;腹黑;跗跖后缘有距。雌鸟上背锈红,余上体(含尾、翼)灰棕杂褐斑;下体棕黄。食嫩叶、芽、浆果、谷类、豆类、昆虫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128头嘉兴黑猪为实验群体,通过直接测序检测FSHβ和RFRP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探讨其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SHβ和RFRP基因外显子中各检测到1个SNP位点。FSHβ基因在外显子2存在突变位点C1035T;RFRP基因在外显子3存在突变位点T4696C,且2个位点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FSHβ-C1035T对嘉兴黑猪的初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RFRP-T4696C对初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FSHβ、RFRP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对嘉兴黑猪繁殖性状有一定的遗传效应,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以突变体黑羽鹌鹑为试验动物,用优化煮沸法提取鹌鹑基因组DNA。根据日本鹌鹑MHC classⅠ的mRNA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突变体黑羽鹌鹑MHC classⅠ基因片段,运用DNAStar6.0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显示该片段大小为991bp,G+C含量较高为62.46%,A+T为37.44%,并检测到5个突变位点。利用Blast程序与日本鹌鹑mRNA比对,该片段上含有第4~8外显子和第4~7内含子,其中第4外显子上含有4个T/C突变位点。结果表明,突变体黑羽鹌鹑MHC classⅠ第4外显子具有多态性,这些多态性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环颈雉的原产地是亚洲大陆北部、中部,有许多亚种。日本国的环颈雉是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输入的。雄雉颈部的白环不完全,人工养殖下年平均产蛋量为65枚/羽。日本养雉业近二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规模的养雉场其收益是产蛋鸡的8~10倍,日本养雉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原因是他们尽量降低成本。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育雏育成终生制饲养方法的应用。所谓商品雉终生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GPR41基因多态性对沃金黑牛不同阶段生长性状的影响,选取63头沃金黑牛(去势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利用“牛等家养动物群体遗传分析工具V1.0”评价沃金黑牛群体遗传结构,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GPR4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沃金黑牛GPR41基因外显子2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S1:Chr18:46058902bp处的G/T突变和S2:Chr18:46058908bp处的C/T突变;S1、S2位点多态性与沃金黑牛不同生长阶段部分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P<0.05);2个SNPs位点共形成3种有效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H2H2(TT/CC)显著影响沃金黑牛体斜长与背膘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 挑选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DK4基因第1~1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参数等。利用SPSS 21.0软件对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熟肉率、肉嫩度、失水率、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外显子8和外显子11上共检测到3个SNPs;PDK4基因第8外显子57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57C),且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PDK4基因第11外显子在330和389 bp处存在2个SNPs位点(G330T和C389T),在G330T位点上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在C389T位点上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第8外显子G57C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第11外显子的G330T和C398T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第8外显子G57C突变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等位基因数为1.1429,表明其在中国草原红牛中的变异较小;第11外显子G330T和C398T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431和1.6447,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第8外显子中G57C位点GG和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第11外显子G330T位点GG基因型滴水损失和初水分量显著高于GT基因型(P<0.05);GG基因型肉嫩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389T处C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PD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相关,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OLR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不同基因型对肉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58头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草原红牛OLR1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利用"牛等家养动物群体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德国牧羊犬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试验以警用德国牧羊犬的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报道的拳师犬FSHR基因第1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克隆和测定FSHR基因第1外显子序列,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30只受试犬基因遗传同源性高达100%,6只受试犬基因遗传同源性达99.6%,存在1处有义突变(SNP T89C)。  相似文献   

19.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分子标记对12个无芒雀麦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1.72%.无芒雀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36%,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33,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84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2735,说明无芒雀麦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聚类结果显示,部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这可能与人类的广泛栽培加大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控制马香槟毛色的CH(Champagne gene)基因家族包含4个候选基因(SLC36A1、SLC36A2、SLC36A3、SPARC),研究发现SLC36A1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是造成马香槟毛色的关键位点。为揭示中国马SLC36A1基因遗传多态性,本研究以玉树马和德保矮马共74个样本为研究对象,以马DNA池为模板扩增SLC36A1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共发现马SLC36A1基因5个SNPs,分别位于内含子3(g.26699953 A>G, g.26699851 G>C, g.26699850 G>C),外显子4(g.26699562 G>A)及外显子6(g.26697018 C>T)。利用PCR RFLP方法对74个家马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发现外显子6的SNP有基因型CC、CT;外显子4的SNP有基因型GG、GA;内含子3的g.26699850 G>C突变有基因型GG、GC;内含子3的另外2个SNPs(g.26699953 A>G, g.26699851 G>C)通过测序,发现有AA、AG、GG与GG、GC、CC基因型。所有5个马SNPs均为野生型占主要优势。由此界定了马SLC36A1基因有9种单倍型(H1 H9),其中H5是最主要的单倍型。德保矮马遗传多样度为0.4190,比玉树马(0.2228)高,表明德保矮马香槟毛色遗传多态性比玉树马更丰富。玉树马与德保矮马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3160,表明其香槟毛色遗传多态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