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地生态农业是我国著名的草原生态学家任继周先生所倡导的一种农业生态经济类型。目前,这一农业生态经济类型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已经推进到了实验和实用阶段。本文,笔者对甘肃省永靖县二房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作了解剖分析,指出了该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草地生态农业思想为指导,运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给出了该村农业结构调整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配置方案;提出建设高效和谐的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草地农业系统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解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草地资源在形成草地农业系统的过程中,通过自组织作用,天然地构建了自己系统的序,从而得以持续发展,其中的自由能可以认定为序参量,通过自由能的传递,可以改善系统的环境,建立耦合系统,提高系统的生产水平。系统耦合往往伴随系统相悖,导致系统耦合的不完善运行,同时也孕育着生产潜势和机遇,应妥善分析,加以挖掘。最后,介绍了生态阈限的通用公式,并论述了阈值点、阈值线和阈值带对于草地农业系统持续发展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的健康发展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草原生态文明,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草原资源的过量利用已经严重破坏了草地生态,而且,土壤、气候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使得草地畜牧业在当前的环境下难以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如何通过改进草地畜牧业的管理和技术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青藏高原地理位置、气侯条件和高寒草甸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草地生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水土流失以及人类活动干扰是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阻碍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利用天然草地,优化草地生产结构,培育家育优良品种,开展季节畜牧业生产,建立稳产高产人工草地,并建立健全草地资源监测、预测预报和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研究是防治草地退化,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提高草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海北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地农业系统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就其结构优化的途径进行了讨论,并以四子王旗农区为例,应用线性规划进行草地农业系统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草地区域是一个区域性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草地区划实际上是草地自然环境条件,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划的结合,即草地区域规则,科尔沁草地区划以气候类型,草地类型和家畜类型为依据和指标,划分四个区,草地区各划各级单位体现了气候-草地-家畜为基本特征的分区系统。  相似文献   

8.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汀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汀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王海波  孙娟  玉永雄 《草业科学》2006,23(12):83-86
草地农业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模式,本身有其生态效应和工程系统效应。本文就草地农业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的基本关系、草地农业系统的生态分析以及草地农业中的关键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从生态工程的整体界面和高度去加强草地农业系统的管理,做到合理利用、良性开发、高效运作,最后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阿合奇县草地畜牧业优化配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人工草地为支撑,对天然草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地畜牧业优化配置模型.优化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阿合奇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东华 《青海草业》2008,17(2):21-25
本文依据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认为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西部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提出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西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阐述了草地农业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及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决策专家系统的技术流程。应用多种数据源、多种决策分析方法,建立生态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库,确定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模型,依据专家系统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分析生态环境适宜度,决策生成植被恢复的布局方案和优化栽培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3.
试论牧用林业在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王晓江 《草业科学》1996,13(5):30-34
牧用林业是我国草地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给牧用林业定义后,对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浅析,阐述了牧用林业在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明峰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6):62-66,77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平凉市肉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协调和理顺系统关系,提高系统功能和效益,促进系统保持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法和热力学定律,描述和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从系统调控的角度提出平凉市肉牛产业系统应围绕产业配置资源,合理调控产业要素(环境、结构、技术、投入),释放肉牛产业内在活力,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多结构、多功能、多出路的经济发展模式。[结论]依系统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最终达到生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三保 《家畜生态》2002,23(1):53-55
在研究黄河中游地区不同自然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畜牧业经营现状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国内外良性生态畜牧业结构模式,确定该区畜牧业发展的划分类型区、适宜的经营方式和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畜牧配置措施,建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畜牧产业化总体发展格局,使畜牧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方式,逐步过渡为适应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整体轨道上,使区域现代畜牧业形成经营产业化、畜种品牌化、结构合理化;组成不同类型区生态气候多样性、畜牧业生态要素合理性、畜牧业生产规范性、畜牧业产品品牌性和生态经济高效性的畜牧支持服务体系。为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并促进当地经济合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地生态资产受损致因及重建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考察了西北部分地区草地生态资产受损状况,分析了长期以来人为因素为主要的破坏因素.过去向草地生态资产无限索取换来表面的经济繁荣,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今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常规经济模式为生态经济模式,才能有效地抢救生态资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理论阐述,然后研究乌海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营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认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应从政府行为、法制建设、经济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8.
对藏北典型区域那曲县进行了生态文明统计测度与评价,并对未来8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进行预测,为藏北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与思路。采用生态模型评价的方法,在分析生态文明内涵、发展、描述、评估和评价的基础上,寻求了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并能反映藏北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标;以那曲县为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目标进行了定量判断。引用协调发展程度计算模型,采用灰色系统方法(GM(1,1)模型)对那曲地区过去及未来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并预测。结果表明:那曲县生态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2001~2013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处在初级协调发展类和勉强协调发展类之间,未来8年协调发展程度呈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总结分析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及采取的一些重大发展措施,得出了内蒙古畜牧业改革发展的启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经营体制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经营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提高科技含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