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调查表明,玉树州冬虫夏草年产量高达180t,主要分布在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菜、囊谦和称多等地;海拔分布范围为4100—5000m;生态地理分布受产地植被类型、温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质鸡种资源--藏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学余 《中国家禽》2003,25(10):44-45
1藏鸡的产地、分布、数量藏鸡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分布于山南、拉萨市、昌都地区东南部,日喀则地区中东部,那曲地区东部和阿里地西南部,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西藏东三江中游流域高山深谷区分布最多,此外,藏鸡还分布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洲东部的玉树、囊谦、称多三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海省玉树州啮齿动物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的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玉树州有啮齿动物2目5科10属17种。结论:该州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松田鼠、小家鼠、高原鼢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灰尾兔等啮齿动物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奶牛》2010,(5):51-51
“前年,我们家乡受灾时,大家都捐款,现在玉树受灾了,我们也要献一份爱心。”19日,福建长富乳业集团公司的喻远好、戴琼英等40多名四川籍劳务派遣工响应公司号召向玉树灾区捐款。目前,该公司员工已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4.5万多元。  相似文献   

5.
玉树州草地毒草调查报告雷豪清(玉树州草原站815000)棘豆、狼毒、橐吾是我州天然草地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毒草。常因家畜误食而造成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防除其危害,1995年9月—10月玉树州草原站和玉树县草原站组成调查组,对全州草地...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分布的独特家畜品种,长期以来是牧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来源,目前全世界牦牛存栏量为1 400万头左右,其94%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存栏牦牛400多万头,约占中国牦牛存栏的三分之一。据统计,2014年青海全省存栏牦牛414.4万头,主要分布在玉树州(132.9万头)、海西州(104.6万头)、果洛州(79.9万头)、海南州  相似文献   

7.
在玉树州所属六县采集牦牛血清571份,经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ELISA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3份,平均阳性率为7.5%,各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治多、称多、杂多三县的阳性率较高,超过10%,初步证明该病在我省玉树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8.
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在测定青海省4个地方牦牛品种(即青海高原、环湖、雪多和玉树牦牛)22条全线粒体基因组(Mitogenome)序列的基础上,从GenBank下载了已公布的野牦牛及上述4个地方牦牛品种的142条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 7.2.5、Arlequin 3.11和Network 10.1等软件对共计164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15种单倍型,其中野牦牛和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分别拥有22种和93种单倍型;在野牦牛和青海高原、环湖、雪多、玉树牦牛中分别检测到22、26、18、23、19种特有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92 8±0.014 4),且高于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单倍型多样度(0.973 1±0.007 7);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大小依次为:雪多牦牛(0.988 5±0.012 6)、玉树牦牛(0.975 8±0.018 7)、青海高原牦牛(0.973 0±0.016 6)和环湖牦牛(0.939 3±0.027 8)。2)野牦牛与环湖牦牛之间的固定分化指数值(FST值)最大(0.041 2),分化程度最高,而与玉树牦牛间的FST值最小(-0.008 8),分化程度最低。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中,雪多牦牛与青海高原牦牛之间FST值最大(0.035 8),分化程度最高,而雪多牦牛与环湖牦牛间FST值最小(0.011 2),分化程度最低。3)聚类分析显示,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各自为1类,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相比而言,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聚类较近,青海高原牦牛和玉树牦牛聚类较近,而野牦牛与玉树牦牛聚类关系更近,各品种(群体)间的聚类结果与其分化程度、地理分布一致。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15种单倍型分布在3个大的母系遗传分支(即Mt-Ⅰ、Mt-Ⅱ和Mt-Ⅲ),其中Mt-Ⅰ支系所占比例为72.17%,由A、B、E和F 4种单倍型组构成;Mt-Ⅱ支系包括C、D和H 3种单倍型组,占26.09%;而Mt-Ⅲ支系只包含G单倍型组,由雪多牦牛和野牦牛所拥有,所占比例为1.74%,提示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野牦牛和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均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其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牦牛、雪多牦牛、玉树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环湖牦牛。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间及与野牦牛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均较弱,但各自拥有特有的母系遗传信息,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野牦牛和青海家牦牛品种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9.
牦牛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牦牛(Bos grunniens)是一种适应高寒地区的家畜,自然分布只限于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的海拔3,000米(高纬度地区为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 青海省玉树州是牦牛的重要产区,有牦牛1,672,304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12%,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14%,为全省牦牛总数的36%。牦牛和藏羊是玉树州国民经济中的两大台柱。  相似文献   

10.
叶枫 《草业科学》2005,22(3):67-67
2005年青海省确定同德、共和、尖扎、同仁、玛多、玉树、称多、曲麻莱、治多、杂多、囊谦、天峻、乌兰、祁连等县及德令哈市为省级重点灭獭地区。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冬虫夏草子座制成纵、横切片,用光学显微镜并拍照,对青海冬虫夏草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第一子囊壳中所含子囊,每一子囊所含子囊孢子的数目、长度、宽度、横隔隔数和隔距进行了测量与描述。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和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所有被检蝙蝠蛾幼虫的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1个不同菌群,其中以葡萄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特别是可以确定LG03、LG04菌株是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肠道内的优势细菌。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冬虫夏草寄生的幼虫肠道内。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 ,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冬虫夏草及菌丝体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已弄清的成分包括虫草多糖、蛋白和氨基酸、D-甘露醇、脂肪和脂肪酸、虫草素和生物碱、抗菌活性物质、微量元素、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青海冬虫夏草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市场上贩卖的冬虫夏草,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脂肪酸成分含量分析,分析结果为脂肪酸含量总计在99.46%以上。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morphology of Sarcocystis sinensis and Sarcocystis hominis, and assessed the infectiousness of S. sinensis for human volunteers. The cysts of S. sinensis were from water buffalo (Bubalus bubalis) and those of S. hominis were from cattle (Bos tauru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S. sinensis cysts revealed that the cyst wall had leaning, finger-like protrusions measuring 1.44-5.08 μm in length and without invaginations on the tip surface of the protrusions. In contrast, the cyst wall of S. hominis had upright, finger-like protrusions measuring 9.43 μm×2.42 μm and with vesicle-like invaginations on the tip surface of the protrus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surface of the protrusions was arranged as rectangles in S. sinensis, as compared to tongue-shaped in S. hominis. Other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S. sinensis include a thin ground substrate (GS) zone with microtubules and small, circle-like structures located at the base of the protrusions. Human volunteers, after consuming S. sinensis cysts, produced no sporocysts or oocysts in feces, suggesting that humans could not serve as definitive hosts for S. sinensis. By contrast, many sporocysts and oocysts were passed in feces of a human volunteer 11-29 days after ingestion of S. hominis cyst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 sinensis and S. hominis are separate species and S. sinensis cannot use human being as the definitive host.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省杂多县冬虫夏草及其寄主的自然生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县虫草主要分布于海拔4 000~4700m的高寒草甸或高寒灌丛中。因海拔、植被、地形和水热条件的不同,虫草及其寄主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在青藏高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虫草寄主形成耐寒、耐涝、耐饥的生态习性。水、热、光是完成虫草有性世代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羊茅属两种牧草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中华羊茅和苇状羊茅在青藏高原等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研究了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氮肥施用量与苇状羊茅草地稳定性及产草量的关系,以及青海环湖高山草原区中华羊茅覆盖播种的保苗效果及补偿生长效应对草地建植的影响。结果表明:苇状羊茅在西北海拔2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和亚高山草原区能良好地生长,在海拔3200 m以上的青海刚察高寒区不能越冬;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2龄苇状羊茅草地施尿素337.5 kg/hm2,肥料报酬率最高;中华羊茅在西北高寒阴湿地区适应性良好,是良好的混播草种;采用油菜覆盖播种,保苗效果好,补偿生长效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