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文采用琼脂扩散法、PDA平板对峙法初步测试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和肉桂醛在0.5%浓度下对两种荔枝主要病害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精油在各浓度下的抑制率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荔枝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力相比较,对炭疽病菌:香芹酚>丁香酚>肉桂醛>柠檬醛,对霜疫霉病菌: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因此,4种植物精油可应用于荔枝安全生产和天然保鲜。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上旬以来,因受到连续强降雨影响,导致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霜疫霉病大发生,造成大量落果。据各荔枝产区调查,部分产区荔枝因该病发生造成落果率高达30%以上。为了防止荔枝霜疫霉病的进一步蔓延,广西区水果技术指导总站最近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个荔枝产区的水果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霜疫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荔枝病虫害防治是荔枝生产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是结果期的病虫害。许多果园喷药次数并不少 ,但却仍然过不了病虫关 ,常常造成严重落果、烂果及虫粪果 ,甚至使一年的辛苦在短短几天内便付之东流。因此 ,必须了解病虫防治之难点所在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在闽南 ,危害荔枝的病虫害最主要有蒂蛀虫、荔枝蝽、造桥虫 (尺蠖 )、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等 ,但较难防治的是“一虫两病” ,即蒂蛀虫、霜疫霉病和炭疽病。荔枝蒂蛀虫 (原名爻纹细蛾 ) ,在南靖一年发生10代 ,从 5月上旬第二代幼虫至 7月上旬第五代幼虫连续蛀害…  相似文献   

4.
凯特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专门针对霜疫霉病开发的全新专利杀菌剂,其活性成分为吡唑醚菌酯(6.7%)+烯酰吗啉(12%),强强组合,有效预防霜疫病菌。具有多重作用机制,更有效地阻止病菌侵入、扩散和杀死病原菌,预防及治疗效果突出,早期使用还可提高植物免疫力,减少作物发病次数及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5.
560克/升阿米多彩悬浮剂是先正达公司用两种具有不同作用的杀菌剂嘧菌酯和百菌清混配而成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可有效隔离和杀死病菌,阻止孢子传播,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霜疫霉病、早疫病、蔓枯病和炭疽病等均  相似文献   

6.
"井冈红糯"是由荔枝实生树(可能是"怀枝"和"糯米糍"的自然杂交种)中选出的优良品种,2009年2月4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此品种抗裂果,抗荔枝霜疫霉病,果肉厚,  相似文献   

7.
荔枝害虫发生很普遍 ,为害较严重的有椿象类 ,荔枝瘿螨、金龟子类、蚧类、天牛类、蛾蜡蝉类、木蠹蛾类和角颊木虱等。荔枝病害发生也很普遍 ,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丛枝病 (又名鬼帚病 )、溃疡病、叶斑病类和霜疫霉病等。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 加强植物检疫 近年来 ,许多地区大力开发或扩大荔枝栽培 ,苗木、种子和接穗的交流非常频繁 ,因此 ,必须加强检疫 ,以减少危险性病虫害 ,特别是荔枝丛枝病、溃疡病和荔枝瘿螨的传播和扩散。2 农业防治 包括从建园到果实采收、运输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以加强荔枝树管理。同时根据荔枝生长发育的需要 ,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大棚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逐年加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瑞毒霉、乙磷铝等常规农药,多年超量使用已产生抗性,防效逐年降低,不但难以控制病害的发展,而且病害日愈严重。霜疫清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的特效新药,主要有5种功效:1.治病迅速。在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始发期和流行期,喷霜疫清后,迅速杀死病菌,药到病除,3天内病情得到控制,新生叶片和果实无任何病斑,防效达84.4%,优于国内外常用农药,喷3-4次,基本不发生病害。2.保护性好。霜疫清治病后,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再…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江西省赣州全部18个县(市、区)进行了赣南脐橙贮藏期病害的调查,并对病果样品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8种病原真菌,分别为: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leosporioides)、柑橘干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柑橘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柑橘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柑橘黑斑病菌(Phoma citricarpa);2种由病原细菌,分别为: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亚洲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其中检出率高的贮藏病害包括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柑橘炭疽病与柑橘溃疡病,其中柑橘青霉病与柑橘绿霉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0.7%,柑橘炭疽病与柑橘溃疡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  相似文献   

10.
由疫霉菌引起的苗疫、褐腐病是柑桔苗期和结果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柠檬褐腐病菌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霜脲氰、氟菌?霜霉威、甲霜?锰锌、代森锰锌、百菌清、三乙膦酸铝、氢氧化铜和丁子香酚,EC50值分别为0.0017、0.0116、0.6264、0.6471、1.596、4.034、13.23、25.40、41.74、69.15和71.51 mg?L-1。  相似文献   

11.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染性、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呼肠孤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进行概况综述,希望对生产有所指导,对科研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5):898-913
前文报道了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中引发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桑叶斑病的病原细菌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中引发桑萎缩病、桑皱褶花叶病和疵壁菌门中引发桑叶日灼病等的病原菌分类演变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与病害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其中对桑萎缩病进行了重点介绍,内容涵盖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大同市是我国饲用燕麦的主产区之一,叶部真菌病害已成为限制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病害种类及病原。此外,早播燕麦罹患病害产生的侵染源可能增加复种植物病害流行风险,阻碍燕麦可持续生产,迫切需要明确影响早播燕麦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鉴于此,利用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大同市天镇县的早播饲用燕麦种植田发现的叶部真菌病害进行鉴定,并且分析了收获期病情指数和病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播饲用燕麦共发现3种由真菌引致的叶部病害,分别为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叶枯病,燕麦内脐孺孢(Drechslera avenacea)引致的条斑病和禾柄锈菌燕麦转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 sp. avenae)引致的秆锈病。不同种植和管理方式下,饲用燕麦叶枯病、条斑病和秆锈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情指数均值分别在1.9~5.6,1.0~6.2和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喷灌是导致条斑病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豆禾混播能降低饲用燕麦叶枯病的发生程度。此外,土壤速效N和速效K含量也能影响叶枯病和秆锈病的发生。建议牧草种植者在生产饲用燕麦时,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模式,推广牧草混播等种植技术,使用低毒高效杀菌剂对早播饲用燕麦进行病害防治,保证饲用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花腐病是一种猕猴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具有发病早、蔓延快、难防治等特点,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阻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猕猴桃花腐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其分布与危害、病原种类、发生流行规律、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措施,并探讨了该病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猕猴桃花腐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张掖市养羊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羊的疫病也随之频发,呈现多系统混合感染、隐性感染、引入性疫病致病率高等特点,本文论述了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综合防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对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综合防制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定西市渭源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7个主栽品种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源县晚疫病8月初开始发生,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其病情指数与平均温、湿度综合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青薯9号和庄薯3号单产分别为1 467.40、1 371.06kg/667m2,出苗率分别为91.90%、96.70%,病薯率分别为5.95%、5.16%,晚疫病情指数分别为44.56和33.92,表明主栽品种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边界病(border disease,BD)是由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引起绵羊和山羊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临床表现为母羊生殖障碍,羔羊畸形、震颤、多毛等。BDV在绵羊、牛和猪的种间传播经常发生,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边界病的防控,因此,了解不同区域的边界病流行情况有助于防止其传播并优化控制措施。结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报道,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措施等方面对边界病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topical 1% diclofenac liposomal cream proved to be safe, easy to use, 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equine lameness caused by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Diclofenac liposomal cream was shown to reduce lameness as graded by owners and veterinarians, regardless of the severity or chronicity of the clinical condition. Topical application allowed for more convenient administration than oral or injectable agents, and no clinically relevant hematologic or serum biochemical changes were noted. The liposomal cream provided a delivery system for diclofenac, an NSAID, to achieve therapeutic levels locally with decreased risk for systemic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and improved targeting of the painful area.  相似文献   

20.
珠芽蓼内生菌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莫海威芽孢杆菌ZA1分泌吲哚乙酸(IAA)、固氮、溶磷和产抑菌酶等能力进行定性测定,并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对其防治马铃薯病害及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ZA1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12.17和9.75 mg/L,具有固氮能力并能分泌胞外蛋白酶,但无溶磷能力,且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10倍液喷雾对贮藏期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85.9%;20倍液拌种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26.56%,但马铃薯商品薯增产率达36.29%,每hm2增产率达33.88%。采用10倍稀释液对马铃薯块茎拌种后盆栽55 d,根、茎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经10倍ZA1处理后,根长与干、鲜重分别增加8 cm、0.75 g和5.07 g,株高、茎粗及茎干、鲜重分别增加2.74 cm、0.27 cm、0.52 g和5.73 g,干湿根冠比分别增加0.214和0.094,叶绿素含量增加0.54 mg/g;且可诱导马铃薯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菌株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及对其防御酶的诱导,为ZA1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