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被混凝土在采石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众多采石场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广州岑村东升采石场的生态治理为例,通过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详细介绍了植被混凝土在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我国南方等亚热带地区进行采石场生态恢复、岩质边坡绿化工程施工的治理思路和植物应用搭配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同类型采石场的生态恢复、混凝土或岩质边坡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坡体采用生态石笼护坡技术,边坡挂网技术和混合喷播技术;石壁采用喷混植生技术,引入适宜矿山复绿的植物品种,并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采石场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变废为宝,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发展多种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水土流失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蓉 《草业科学》2005,22(12):51-51
有关资料显示:贵州省每年铁路、公路、水电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00多万m^2,治理费高达2亿多元,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03年底开始实施生态植物绿篱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该工程的核心植物——香根草用于人为形成的道路、水库等边坡、采石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重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四川会理县某废弃铁矿山的分析,让大家对废弃矿山环境影响的重视,如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矿渣的无序堆放、岩体崩塌、滑坡、矿渣坡面泥石流、松散矿渣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对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影响等,所以对废弃矿山的治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中国西部道路基础建设,是国家西部开发工程投资的重点,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结我国西南部高速公路堑边坡类型、特点及生态治理模式,应用喷混植生新技术绿化治理石质坡面,并作出规模示范。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与布局的立体性出发,提出以草为主,乔灌草结合,恢复破坏边坡自然生态植被,以促进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提高边坡绿化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业近几年发展蓬勃,以实现公路人文景观和谐为目的 ,在美学发展和环境恶化两者之间,产生了对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探讨。公路景观是美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设计中赋予生态理念的做法越来越被相关部门所重视,这就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忽视公路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等问题。本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行和景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广州市瀛洲生态公园的河涌进行生态治理,在一段河涌的边坡上对35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筛选试验.经过4个月的观测,发现有13个种综合表现最好,12个种表现较好,10个种表现较差.其中前25个表现好和较好的种都可用于河涌的景观改造或生态护坡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淮河流域内涝地区的环境特点,寻找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乡村聚落景观的影响,针对内涝地区流域性生态景观重建,提出建立聚落景观生态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最后强调苏皖沿淮内涝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设计肩负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希望通过筹建富有淮河流域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试点工程,再造一条苏皖沿淮新农村水乡田园风光带。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镇湿地是城镇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镇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镇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镇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镇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道路边坡。恢复和重建道路边坡的生态植被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深圳的生物气候特点和道路边坡特点,结合大量道路边坡生态工程实践,总结了深圳地区道路边坡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模技术。提出根据生物气候的地带性,道路边坡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形态共生的互补性,以及生态景观的统一性,以灌木为主,以豆科植物为主,以地方乡土种源为主,多科属、多品种结合,构建乔、灌、草、藤、蕨立体群落。  相似文献   

12.
盐化草地景观中的斑块形状指数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学录 《草业科学》2000,17(2):50-52
利用GIS技术研究了盐化草地景观中的斑块形状指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斑块形状指数在描述斑块和斑块的空间格局方面,与斑块的分维数一样具有明确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作为反映一定尺度上斑块和景观复杂程度的定量指标,斑块形状指数越小、斑块的形状越规则,简单,斑块形状指数越在,斑块的形状越复杂,斑块形状指数的变化范围比分维数要大,可以大于分维数的上限2。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东环路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天然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针对张掖市东环路天然芦苇湿地改造规划项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遵循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原则,依据历史足迹和自然特色,以"苇影浅溪"为主题,通过湿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具有西北荒漠绿洲城市特有的芦苇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及观光、休憩、健身、垂钓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建成后的芦苇湿地景观带芦苇生长动态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密度、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1.29%、16.27%和21.83%;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在夏季芦苇旺盛生长时期,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70%、80.96%、68.38%和66.25%。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甘肃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中起关键性作用,也为当地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态服务。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甘肃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遭到严峻挑战。本研究基于欧洲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数据(CCI-LC),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2005-2019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2005-2019年间,裸地面积减少最多,变化率1.88%,耕地次之,变化率2.31%;草地面积增加最多,变化率1.83%,建设用地次之,变化率191.08%。2)所有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且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变化速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综合动态度最大的时期为2010-2019年。3)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裸地之间的转入与转出以及其他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入。4)2019年整体的生态风险值较2005年明显上升。其中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最多,转化最频繁;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虽然较少,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景观空间异质性是一个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其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巨大影响,而生态系统服务会随着景观格局的改变而改变。景观空间异质性可划分为景观组成异质性与景观构型异质性。这两方面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和内容有所不同。目前很多学者都是对“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对应关系,或者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缺乏将景观格局、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三者结合起来,并关注三者变化与相互关系的研究。关于景观异质性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总结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简述景观空间异质性是如何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以期为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天祝县草原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遥感、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天祝草原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计算景观组分的面积(CA)、景观类型百分比(PIAND)和斑块个数(NP),基本清楚了研究区的总体景观分布是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草地是整个景观的基质;并从高程、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定量化地反映研究区景观组分空间分布,得出: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至山顶,景观类型的分布表现为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耕地→水域→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顺序,在不同的坡向、坡度上景观也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Preferences for landscapes are critical because they can drive landscape changes over time. The mediating role of wildlife value orientations in influencing preferences for urban wetland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ecolog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insectivorous bats) was experimentally tested. Residents (N = 198) were asked about their preferences for wetlands, as depicted in 27 photographs.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provided with ecological information. Urban wetlands of high habitat quality for bats were preferred by both group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information on preference, although unexpectedly, this was on wetlands of low quality habitat; people who received ecological information had lower preferences for wetlands that provided lower quality habitat for bats. This influence was mediated by wildlife value orientations (wildlife rights and recreational wildlife experiences).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ferences for landscapes can be influenced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value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18.
王欣国  田嘉瑞  刘照辉 《草业科学》2013,30(10):1540-1546
依据高尔夫球场景观分类,划分景观元素,以景观学三大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高尔夫的特点,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首次构建高尔夫球场景观评价AHP递阶层次模型;同时构建植物景观目标层评价AHP模型,形成指标类型层、景观学系统层、景观评价指标层,科学选择评价指标,合理确定权重,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并首次将景观人文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