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为探索乙醛脱氢酶1A1(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1,ALDH1A1)基因功能,本试验以16月龄延黄牛母牛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ALDH1A1基因mRNA序列(登录号:NM_174239.2),利用Oligo 7.0软件设计引物,应用RTPCR扩增ALDH1A1基因,将扩增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获得延黄牛ALDH1A1基因完整CDS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及其蛋白结构。以延黄牛不同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LDH1A1基因在延黄牛各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ALDH1A1基因CDS序列全长1 506bp,编码501个氨基酸;延黄牛ALDH1A1基因序列与野牛、牛的同源性最高(≥99.7%),与猫和豹的同源性分别为89.4%和89.6%,符合物种进化规律。ALDH1A1蛋白分子质量为54.805ku,理论等电点为7.16,亲水性较强,占86.4%,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分别占11.4%和12.2%,属于可溶性蛋白,但不是分泌性蛋白,无典型信号肽切割位点;存在31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分值>0.5)。延黄牛ALDH1A1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2.12%、16.17%、8.18%和33.53%,与该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LDH1A1基因在延黄牛肝脏、胃、皮下脂肪、十二指肠和肾脏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在背最长肌中显著表达(P<0.05)。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延黄牛ALDH1A1基因功能及肉质基因筛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17-β-雌二醇处理后,采用CCK-8法、E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1及CyclinB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雌激素显著抑制MTEC1细胞的生长,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雌激素处理组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出现G2/M期阻滞;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出现形状变大、多核、核染色质凝聚等现象;CDK1及Cyclin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MTE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正调节因子CDK1及CyclinB1的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2/M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鸡ESR1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与早期产蛋性能存在的关联性,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124只绿壳蛋鸡的基因型与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鸡ESR1基因In1片段中发现5种基因型:T1T1、T1T2、T2T2、T1T3和T3T3;试验群体处于高度多态,群体遗传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方差分析显示,各基因型个体间的早期产蛋性状指标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其中T1T3基因型个体性能处于优势,对该群体进行人为选择可提高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2):51-56
为分析T1R1(味觉受体1家族Ⅰ型)、T1R3(味觉受体1家族Ⅲ型)及PepT1(Ⅰ型寡肽转运载体)基因对湖羊氨基酸吸收的影响,以6月龄的湖羊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湖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T1R1、T1R3和PepT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1R1和T1R3基因在检测的各段组织中均有表达,而PepT1基因在结肠中不表达;其中T1R1和T1R3基因在十二指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空肠,并且两者差异显著极显著(P0.01);T1R1和T1R3基因在十二指肠(P0.01)和空肠(P0.05)中的表达量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ep T1基因在空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回肠,并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Pep T1基因在空肠和回肠中的表达量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1R1、T1R3和Pep T1基因对湖羊氨基酸吸收相关功能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和 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 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 ,有 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杂种 F1的 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 ,正交 (野大麦×披碱草 ) F1和反交 (披碱草×野大麦 ) F1的酶谱基本相同 ,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 ;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 (BC1)的酶谱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 ,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 BC1代中进一步加强 ;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 ,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云南特有的高黎贡山猪不同组织中谷氧还蛋白1(GRX1)、硫氧还蛋白1(TRX1)基因的表达规律,并探讨维生素E对高黎贡山猪氧化应激细胞中该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高黎贡山猪脑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胸腺、胰腺、生殖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皮肤、肝脏11种组织中GRX1、TRX1基因表达;以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应激源,建立猪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FSF)氧化应激模型,研究维生素E对G RX1、TRX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G RX1、TRX1基因在高黎贡山猪被检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基因表达谱为肝脏中GRX1、TRX1基因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皮肤、空肠,而胰腺和内分泌腺各组织中的表达量不高。母猪胸腺、生殖腺、回肠、肝脏中GR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猪(P<0.05),胰腺中GRX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公猪(P<0.01);母猪垂体、胸腺、胰腺、生殖腺和肝脏中TR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猪(P<0.05)。2)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受到H2O2刺激时,氧化应激细胞中TRX1基因产生过表达(P<0.05),维生素E对GRX1、TRX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适宜浓度为40μg/mL。综上所述,高黎贡山猪GRX1、TRX1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和组织特异性;诱导猪体内GRX1、TRX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的一种重要方式;添加适宜浓度的维生素E可以提高氧化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表达,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和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有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正交(野大麦×披碱草)F1和反交(披碱草×野大麦)F1的酶谱基本相同,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BC1)的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中进一步加强;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PCR测序技术对黔东南小香羊和贵州黑山羊的POU1F1基因外显子6进行SNP筛查,并分析其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2个山羊群体POU1F1基因外显子6均检测到2个SNPs(T58G和T172C);在黔东南小香羊群体中,POU1F1基因外显子6的T58G位点AA和aa型个体的屠宰率显著高于Aa型(P<0.05),T172C位点Bb型个体的屠宰率显著高于BB和bb型(P<0.05);贵州黑山羊群体中,T58G位点Aa型个体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厚和腰部肌肉厚显著低于AA和aa型(P<0.05),瘦肉率显著低于AA型(P<0.05),T172C位点BB型个体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腰部肌肉厚、净肉重、瘦肉率和骨重显著低于Bb和bb型(P<0.05);其他各性状在各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测POU1F1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可能对山羊的屠宰性状有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g.13504098 C>T位点、核受体辅抑制子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A member 1,NR6A1)基因g.11204707 A>C位点和α-甘露糖苷酶(alpha-mannosidase,MAN1A1)基因g.18795097 C>T位点的多态性与乌珠穆沁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高产乌珠穆沁羊分子选育提供新的遗传标记。运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乌珠穆沁羊DGAT1、NR6A1和MAN1A1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g.13504098 C>T、g.11204707 A>C和g.18795097 C>T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基因型与其4、6月龄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这3个位点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具体为:g.13504098 C>T位点的基因型为:CC、CT和TT,优势基因型为CC (0.49),优势等位基因为C (0.70);g.11204707 A>C位点的基因型为:AA、CA和CC,优势基因型为AA (0.54),优势等位基因为A (0.73);g.18795097 C>T位点的基因型为:CC、TC和TT,优势基因型为TC (0.51),优势等位基因为C (0.55)。卡方检验显示,g.13504098 C>T、g.11204707 A>C和g.18795097 C>T位点在乌珠穆沁羊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这3个位点在乌珠穆沁羊种群中属于中度多态性(0.25<PIC<0.5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3504098 C>T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6月龄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及6月龄的胸宽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g.11204707 A>C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6月龄的体高、体斜长及4月龄的体重、6月龄的胸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6月龄的体重、管围均呈显著相关(P<0.05);g.18795097 C>T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月龄的体高、6月龄的胸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4月龄的体重、胸围以及6月龄的胸宽均呈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DGAT1基因g.13504098 C>T、NR6A1基因g.11204707 A>C和MAN1A1基因g.18795097 C>T位点多态性与乌珠穆沁羊群体部分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可以作为乌珠穆沁羊遗传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_1与M_1(AFB_1与AFM_1)对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4周龄ICR(CD-1)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AFB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0.3mg/kg体重AFB_1,AFM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3.0mg/kg体重AFM_1,AFB_1+AFM_1组每只每天灌胃AFB_1与AFM_1的混合溶液,其中AFB_1终浓度0.3mg/kg体重,AFM_1终浓度3.0mg/kg体重,以上3组毒素溶剂均为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每只灌胃剂量均为200μL,每天09∶00灌胃一次,连续灌胃28d。灌胃结束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收集结肠内容物,采用16SrRNA测序的方法对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的门水平、科水平及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3个毒素处理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优势菌群均未发生明显排序变化(P>0.05),但不同的毒素处理仍造成了不同分类水平下细菌菌群丰度的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及联合灌胃组小鼠肠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Facklamia、Staphylococcus、Corynebacterium属细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FM_1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AFB_1单独作用或与AFM_1联合作用可诱导小鼠肠道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细菌增殖,改变肠道健康微生物区系,损伤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