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鸭投资少,见效快,很受农民欢迎。下面介绍二种养鸭法供养鸭户参考。1.利用天然水面,养鸭又收鱼鱼池、水库、池塘等均可在养鱼的同时放养鸭群,鸭与鱼互不相害而且相得益彰。鱼池中的水草、小虾及浮游生物提供鸭的良好饲料;鸭的粪便又可肥水,即有利于这些动植物的繁衍,又可成为鱼饵。由于鱼鸭生活在不同水域,且受游动速度、水中能见度及鸭采食习性的限制,鸭不会成为鱼的敌害,相反还会消灭部分对  相似文献   

2.
越南养鸭业     
<正> 1 越南养鸭概况养鸭是越南传统的饲养业,农民养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际上是很粗放的,主要靠在水稻田中自由采食并结合水稻生产进行少量的饲喂。水稻田养鸭有利于水稻生长及改善土壤肥力,减少了水稻害虫。但是,没有注意蛋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是将雏鸭放入稻田中,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技术。鸭子在稻田里,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生这一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并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并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的目的。稻鸭共生技术将水稻生产和鸭的生产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鸭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力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和刺激生长,水田则为鸭提供生活…  相似文献   

5.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冉茂林  陈铮 《中国畜牧杂志》1993,29(5):58-59,61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据有关农史记载,人工饲鸭最初以舍饲(圈养)为主。如春秋战国时期,吴县东南20里有鸭城,便是专业养鸭场地。明清时代逐渐放牧于稻田,形成放牧与圈养相结合。明代霍韬记述了用鸭防治稻田蟛蛴的事迹,其后陈经伦饲鸭治蝗获得成功,陈九振、顾颜等人加以引用,证明此法行之有效。养鸭除虫便在生产上运用,稻田养鸭因此得以发展。 一、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 我国稻田养鸭受地域、水源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自身变化规律:在我国农村专业和副业养鸭生产中,利用稻田放牧养鸭占有绝对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南方稻区优于北方,平坝、浅丘优于山区;饲养方式上,放牧优  相似文献   

7.
如何解决稻田养鸭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来,养鸭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但要开创新局面,还有两个带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的制约矛盾。如有资金无技术,或有技术无资金;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无饲养防疫技术等。二是稻田养鸭中存在的农牧矛盾。稻田里有蛋鸭所需的丰富的动植物饲料。但管理不当,会遭踏禾苗,尤其是责任田到户后,情况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茵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茵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中水和鸭子在水中活动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稻-鸭复合生态互利互补系统,从而促进生态平衡,生产出食用安全的稻米和无污染绿色鸭子。稻田养鸭技术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养鸭有利于增加效益1.1对水稻的好处稻田养鸭可形成水稻和鸭子的种养结合,形成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稻、鸭子双丰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鸭,是利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利用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一半精料,而生产的鸭产品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勿需增加劳力,适合千家万户生产的养鸭新途径,又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的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有关稻田养鸭的技术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 永修县委、县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群鸭生产.1982年全县饲养群鸭20万只,比1980年增长一倍今年初,由于农业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养鸭户承包了责任田,不愿养鸭,加上群鸭放养场起了变化,全县群鸭有下降趋势.县政府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决定大力支持办好新城板鸭厂,以板鸭厂为纽带,与养鸭专业户、重点户签订合同.专业户和重点户把活鸭交售给板鸭厂,板鸭厂对他们实行四扶助:一.负责供给专业户、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鸭地区。本病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现已成为对养鸭业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生态养鸭就是在水稻生长的季节,把鸭子放养于稻田中,利用水稻和鸭子生长互补的特性,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促进生态循环的一种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江西饲料》2008,(4):43-43
武汉市首次试用生物发酵床技术,铺上一层经微生物处理的有机垫料,养猪、养鸭无臭气,可实现零排放。 近日,武汉市首次在黄陂明翔牧业公司、王家河群益循环经济试验小区进行该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混合精料补饲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鹅是食草家禽,我国广大农村养鹅以放牧为主,有条件的地区早晚补饲。近几年由于粮食生产徘徊,粮价上涨,用粮食转化成肉不划算,农民由养猪养鸡转向养鹅养鸭,尤其养鹅已成为我国发展家禽生产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肥农药的情况下,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浮游生物的消涨规律并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方式。该项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协调提供动植物之间的生活环境,来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增加水稻产量,生产无公害的稻谷和鸭肉。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绿色产业,完全适合现代农业对食品安全性、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1实施程序1.1稻田的准备。示范稻田最好选择在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较充足的田地…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鸭生产中,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养鸭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在养鸭生产中乱用或滥用药物,不但会造成养殖成本的明显增加,给养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也将为药残控制带来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金定鸭是我国优秀的蛋用鸭品种之一,原产于福建省,以产蛋多、蛋大、绿壳蛋比例高、蛋黄比例高和蛋品质好而著称于世,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较大规模的饲养。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养鸭业,金定鸭也有一定的饲养量,但因我省地处寒冷地区,缺乏一套适合寒冷地区的饲养管理技术,致使金定鸭生产性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养鸭生产的经济效益。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多年饲养金定鸭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