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14个,在赤峰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并对初花期和晚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与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气候生态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内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98%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为84%~92%的占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数的56%,越冬率为32%~46%的占44%;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生态适应性良好,而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初花期和晚花期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20.73%,24.37%,19.68%,26.77%。  相似文献   

2.
高寒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华北高寒干旱地区引种16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抗旱性、产量、越冬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5种苜蓿越冬率达90%以上,3种苜蓿越冬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刈割频率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与主根C/N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逐渐降低.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越冬率极显著高于和平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肇东苜蓿、敖汉苜蓿主根中C/N略有升高,且变化比较缓慢;而和平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主根C/N逐渐下降,且变化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4.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其不同生长年限的生产性能也不同,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不同生长年限间生产性能的差异,对哈尔滨地区主栽品种肇东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探讨其在生长期间产量、粗蛋白以及越冬率的变化情况,从而选出最适宜在哈尔滨地区及同类地区多年利用的紫花苜蓿品种,旨在为紫花苜蓿的科学管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的引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国外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材,于2002-2003年在科尔沁沙地水浇地条件下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率在80%以上的品种有6个,占供试品种的75%;各品种平均分枝数差异显著,以农宝最高,苜蓿王最低;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宝、阿尔冈金、WL-323HQ、费纳尔、WL-324、全能、WL-232HQ、苜蓿王;平均粗蛋白含量以苜蓿王和阿尔冈金相对较高,全能最低;粗蛋白产量以阿尔冈金最高,农宝、WL-323HQ位居其次.综合越冬率、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认为,阿尔冈金、WL-323HQ和农宝是科尔沁沙地农田种植紫花苜蓿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8.
于华北高寒干旱地区引种16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抗旱性、产量、越冬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5种苜蓿越冬率达90%以上,3种苜蓿越冬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9.
四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哈尔滨地区对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两年间各品种在产量、品质及越冬率方面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阿尔冈金苜蓿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和平苜蓿在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肇东苜蓿越冬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肇东苜蓿,其更适于在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花  英陶 《草业与畜牧》2009,(11):25-26,33
引进紫花苜蓿5个品种在德令哈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通过对生育期、鲜草产量、抗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紫花苜蓿5个品种越冬率为70%以上,生产性能较好,可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13~2017年在海河平原区对35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越冬率、枝条数、冬前株高、株高、茎叶比、草产量、饲用品质等方面开展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随着苜蓿秋眠级数的降低,有返青期提前的趋势,秋眠级越高,返青期越晚;大多数品种第4~6茬开花现象不明显。高秋眠级品种越冬率、单位面积枝条数、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株高和冬前株高表现相反:秋眠级8级以上苜蓿品种秋播第1年越冬率仅有40%左右,这类品种越冬存在较大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冬前株高、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枝条数、CP、RFV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越冬率和冬前株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6,相关性最强。综合分析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秋眠级为3~5级,该试验中适应性较好的苜蓿品种为甘农3号、甘农6号。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秋眠性紫花苜蓿品种初冬季节的植物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初冬季节植物量(包括地上植物量和地下植物量及茎叶比值和茎叶含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当年苜蓿的越冬和第2年返青及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地下植物量不再增加),在所试品种中部分品种茎叶含水量达萎蔫系数含水量以上时,地下植物量不再增加,而地上植物量在不断减少。由此可知,在供试品种中敖汉、苜蓿王、创新、皇后、劳博、WL-323、WL-424、WL-525HQ、WL-612在4℃之前可以对其地上植物量进行利用,对于WL-232HQ、WL-442、13R应该在0℃之前对其地上植物量进行利用,对于阿瑞博最早可以在-2℃时对其地上植物量开始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农宝、神农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试验地的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并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引进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5年产草量开始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14.
以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3个品种优异(Merit)、新哥来德(NuGlade)和肯塔基(K.B.G)及紫羊茅(Festuca rubra)的2个品种宝瑞(Boreal)和梦神(rubra)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遮阴控制下,对其成坪期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用黑色遮光网分别设置遮阴度22%、45%、66%、83%处理,以不遮阴的全光照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叶绿素a/b值先降低后增加,但都低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宝瑞和其他4个品种分别在遮阴度45%和22%时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各品种显著(P0.05)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宝瑞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有显著(P0.05)变化;含水量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谢楠  赵海明  李源  刘贵波 《草原与草坪》2010,30(4):39-44,50
以饲用黑麦、饲用六倍体小黑麦、饲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的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了4种麦类作物远缘杂交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正交和反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饲用小黑麦之间杂交结实率(53.86%)和籽粒饱满度(39.50%)相对较高,亲和性好;饲用黑麦和冬小麦杂交组合结实率(10.21%)低,亲和性差,但籽粒饱满度(41.20%)相对较高,远缘杂交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所用12个品种按类别进行比较,同类不同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并选择出4个亲和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秋季刈割对紫花苜蓿根贮有机物质在越冬期间变化情况及对翌年越冬率、头茬产量的影响,本文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第二次刈割后900GDD,1000GDD,1100GDD,12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在2013年秋末至2014年初春越冬期间主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种植翌年,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越冬率及头茬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 < 0.05),与未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越冬期间,紫花苜蓿根贮藏性有机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秋季刈割具有可行性,且在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时刈割不会影响牧草翌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刘春光 《中国饲料》2021,(3):132-134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添加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1日龄樱桃谷肉鸭400只,随机分成4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重复10只,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8.0%苜蓿草粉,预试验7 d,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试验2、3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1.1%、16.2%(P<0.05),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6.4%、9.3%(P<0.05),试验2、3、4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2)试验2、3、4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组的胸肌率、瘦肉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28.7%、40.6%、16.8%、21.8%(P<0.05),腹脂率较1组比分别降低10.3%、12.7%(P<0.05);(3)试验2、3组每日净收益较1组相比分别提高9.8%、15.2%。综上,4.0%苜蓿草粉添加可以提高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45个苜蓿品种秋眠级初步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11个苜蓿秋眠性标准品种为对照,依据Teuber等方法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共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建立了11个标准品种秋眠级与秋季再生株高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天的再生自然株高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643和0.9867。相关性分析表明,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存在极显著正相关;13个已知原秋眠级的引进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9,存在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1个国内苜蓿品种中90%的为秋眠和极秋眠类型,其中渝苜1号、甘农5号和凉苜1号实际秋眠级评定结果分别为6.8,7.4和8.5,属于非秋眠类型,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类型多样性高,各种类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伟  张新全  李芳  马啸  范彦 《草业学报》2007,16(3):55-61
利用72条ISSR引物对西南区42份野生狗牙根和3份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仅11条引物能产生清晰扩增产物。在45份供试材料中,11个ISSR标记共产生82条扩增片段,每条引物能产生5~10条,平均为7.45条。在这82条扩增片段中,有58条具有多态性,占70.9%,平均每个ISSR标记能产生5.27条多态性片段。ISSR标记揭示的西南区45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8,其中42份野生狗牙根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7~0.98,表明西南区野生狗牙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栽培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ISSR标记能够将西南区45份材料区分开。供试材料可聚为4类,其中栽培品种单独聚成1类,野生材料聚为3类。基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分析显示,西南区野生狗牙根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与其地理来源间没有严格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