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丁荷芳 《中国蚕业》2011,32(1):63-65
分析了宜兴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要充分利用茧丝绸市场的大好形势,推行桑园规模化经营、实施蚕桑科学规范化生产技术、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桑园安全生产、开拓蚕桑综合经营、适度发展果桑等稳定宜兴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近2年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调查情况看,一是养蚕劳动力结构呈数量缺乏、男性化、老龄化、素质下降的趋势;二是蚕桑生产经营观念由过去的农村多种经营转变为规模产业化经营;三是在政府退出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后,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功能要社会化。针对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发生的变化,提出要将实施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为应对生产基本要素变化的思路和对策,重建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开发蚕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等支撑体系;要重点解决蚕桑生产主流方向、生产规模效益、蚕病危害与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发放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4个贫困县(市、区)的蚕桑生产现状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意愿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配套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市场销售秩序欠规范、传统蚕桑产业效益不理想等贫困县(市、区)蚕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贫困县(市、区)科学合理发展蚕桑生产的对策建议:广西应高度重视有蚕桑生产意愿的贫困县(市、区),加大扶持引导,构建产业配套;挖掘基层人才资源,加大蚕桑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种苗流通与检疫检验制度,确保市场健康有序供给;加快推进蚕桑多元化开发,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贫困地区蚕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和蚕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蚕桑前景看好,蚕桑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在最基层普遍出现“断层”现象,如何解决,本文就规模大村蚕桑技术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户营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蚕桑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养蚕劳动力缺乏等问题,除了推行省力化技术外,必须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探讨了蚕桑生产基本养蚕户适度规模生产与经营,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小琴 《蚕桑通报》2005,36(1):44-45
村级蚕桑技术员是指导蚕桑生产和蚕桑新技术推广服务最基层的队伍,是乡镇蚕桑站联系广大蚕农的桥梁和纽带,是蚕农赖以信任的"土专家"、"田秀才",事实证明,村级蚕技员在促进蚕农增收,推进蚕桑产业化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蚕桑形势的不断变化,村级蚕桑服务体系受到很大冲击,掘港镇利用技术和物资服务相结合的方法,稳定和巩固了村级蚕桑服务网络,为蚕桑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蚕桑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集约化经营和基地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益。今后继续稳步发展浙江蚕桑,需要继续贯彻发展蚕桑的政策;改革茧丝绸体制,增加蚕桑生产的投入;全面推广高产技术,通过提高亩产茧保持蚕茧产量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9.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蚕桑强国,当前蚕桑生产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中国新型蚕桑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全量数据,系统梳理各类蚕桑经营主体的注册和在营数量演进,分析新型蚕桑经营主体的发展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3年至今,各类型蚕桑经营主体发展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其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其他农业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第二,与“东桑西移”发展规律相符,东部地区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减缓、甚至下降,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第三,蚕桑产业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且近年来增速加快,但仍明显低于农业产业平均发展水平,尤其是蚕桑生产大省(区)的规模化组织化经营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经营主体、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实现我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有16名技术干部,42名乡蚕桑员,513名村中心技术员,5116名社蚕桑技术骨干,这支技术队伍是武胜蚕桑生产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他们大多数同志能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指导生产,送技术上门,解决了养蚕中一些技术问题,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欢迎。从近年蚕桑发展速度看,与乡蚕桑员的素质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蚕桑生产是一项技术型产业,随着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高创汇方面发展,广大蚕桑经营者与生产技术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直接影响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搞好蚕桑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质量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蚕桑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培训的艰巨性。目前,各级业务部门普遍反映现在农村的蚕桑技术培训工作愈来愈难搞。首先,蚕桑经营效益与粮棉效益倒挂,带来蚕桑生产者积极性下降。部分蚕农对蚕桑失去信心,主观上对掌握这门专业技术抱无所谓态度。第二,业务部门的财力普遍紧张,培训经费无着,使得技术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化、经济化、正规化。第三,基层技术人员工资过低或无保障,尤其是对村级技术员缺乏必要的调控措施,不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使得这一级的技术培训基本断层或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县蚕桑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紧紧依托和发挥县、乡二级蚕技站统一服务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加强了村级蚕桑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我们在全县522个蚕桑村中已设有农民蚕桑辅导员308名,其中专职蚕桑辅导员197名。随着这支队伍的不断充实和壮大,我县蚕桑技术三级推广网络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蚕技队伍的人数结构已发展为1:5:20,逐步趋向合理。为广大蚕农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一、村蚕桑辅导员队伍建设由兼职到专职 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面临了新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在进行了高效生态桑园建设、智慧蚕桑管理、精准蚕种生产、桑园立体种养复合经营、蚕桑资源开发利用、蚕桑茧丝绸文化传承等系列试验的基础上,瞄准精品蚕桑发展新定位,探讨了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提高蚕桑生产与经营效益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树桢  杨建设 《中国蚕业》2011,32(3):55-56,59
云南省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蚕业发展,只有打破传统模式、加大投入,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走集约高效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才能实现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沪州金娟茧丝绸集团公司在蚕业产业化进程中大胆探索,采取“公司+大户”的做法,抓住全县1000个蚕桑“大户”,并不断培养新“大户”,在蚕桑生产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公司现有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大户”指导技术,帮助提高养蚕技术水平,切实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改变了过去公司与蚕户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增强了两者间的技术联络和情感交流。 二、加强基层技术队伍建设。蚕桑重点村配备专业蚕桑技术员,并解决报酬,提高了蚕桑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帮、带、传作用,稳定了基层蚕桑技术服务队伍。 三、向“大户”投资,并向他们推广塑料折簇等优良族具,进行扶持补贴,售茧后还本。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了多年良性发展,东台市蚕桑产业具备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先进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熟的贸工农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方式,蚕桑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户均规模偏小、技术进步慢,产业机械化、省力化水平低,蚕桑安全生产有隐患等问题。建议全力拓植桑园,打牢产业基础;实行复合经营,提升增收水平;深化三大创新,突破制约瓶颈;拓展产业功能,促进融合发展,加快东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百年来广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如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创立"桑基鱼塘"自然生态循环耕作方式、建立独有的热带亚热带蚕业生产技术以及改革开放后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蚕区转移等;分析认为新形势下广东省蚕桑产业既面临产业竞争、区域竞争、技术与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的挑战,又具有定位全国蚕桑产业"华南优势区域"和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发展机遇;探讨了积极实施人才与技术、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品牌创新等现代化蚕桑产业生产与经营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浅析蚕桑生产和蚕茧经营建德市农业局袁绍华,叶丽娟,聂雪凤蚕桑生产是一项商品生产,它与其它商品生产一样,即对蚕茧经营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蚕茧经营对蚕桑生产起着巨大的后作用力,蚕茧经营合理对蚕茧生产起着推动作用,蚕桑生产就发展;蚕茧经营不合理,对蚕桑生产起...  相似文献   

20.
章俊文 《四川蚕业》2001,29(4):37-38
<正>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程的加快,蚕桑产业化经营也如雨后春笋,呈现蓬勃生机。特别是租赁承包成片土地进行蚕桑规模开发经营的业主和大户不断涌现,成为了蚕桑发展的新亮点。截止目前,我县蚕桑业主已发展到42户,经营面积达4000亩,部份业主已初见成效。推行蚕桑业主制经营,实现了蚕桑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