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花碱茅茎适应盐胁迫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碱茅的茎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在显微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茎的角质层、表皮层及机械组织加厚;维管束贴近茎边缘分布,髓腔所占比例较大;维管束的排列不很规则;维管束数目明显增多,导管的运输能力在高盐胁迫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花碱茅茎适应盐胁迫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花碱茅的茎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在显微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茎的角质层、表皮层及机械组织加厚;维管束贴近茎边缘分布,髓腔所占比例较大;维管束的排列不很规则;维管束数目明显增多,导管的运输能力在高盐胁迫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娟  李昭良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2018,44(4):516-522
以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地区来源的8个桑品种的植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其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根据桑树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不同桑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差异及桑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并筛选出能表征桑树耐旱能力的重要解剖结构特征性状。不同桑品种植株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茎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茎直径和髓直径等在各桑品种间也有显著差异。对桑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项茎、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作为桑树耐旱能力评价的代表性性状指标,进一步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8个桑品种的耐旱性相关解剖结构特征性状的隶属函数值从大到小,即显示的耐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吴堡桑、白桑、新一之、甜桑、育2号、育711号、湖桑32号、陕桑305。  相似文献   

4.
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根、茎、叶及根茎等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各营养器官长期适应干旱的外部环境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和结构:根的内皮层细胞形成马蹄形加厚,在紧靠内皮层的两层中皮层细胞有规则地排列成两环,但细胞壁未加厚;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厚;叶上下表皮具有发达的角质层并密被表皮毛,具有发达的维管束,叶脉维管束鞘为典型的C3植物结构;根茎的构造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近似于茎的构造,表皮无表皮毛或其他附属结构,维管束分布在基本组织内,其中近表皮层的维管束有规律的相对紧密的排成一环,内侧其他的维管束无规律的散布在基本组织内。  相似文献   

5.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刚荣  蔡庆生 《草地学报》2006,14(4):301-305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表皮和叶肉的可塑性较大,而中脉则相对较为稳定;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上表皮外切向壁平展,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较薄,细胞较小,排列疏松,中脉较厚;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阴生叶特征,叶片较薄,上表皮细胞凸透镜状,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不规则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较大,排列紧密,中脉较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上表皮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栏细胞长宽比和中脉厚度等性状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光强下鸭跖草科植物茎秆性状和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以紫鸭跖草、花叶水竹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网设置5种光强梯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75%、50%、25%、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强对4种植物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节间长显著增加(P<0.05),比茎重显著降低(P<0.05),除紫鸭跖草的茎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3种植物的茎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的光强对4种植物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以及茎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各组织结构与茎粗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光强降低使4种植物的髓细胞长和皮层细胞长显著增加(P<0.05),髓细胞宽和皮层细胞宽显著降低(P<0.05);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和抗压强度以及紫鸭跖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组织结构强度随光强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茎重、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茎粗、皮层细胞宽、髓细胞宽与弯折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髓细胞宽与组织结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茎重、表皮厚度、髓直径、髓细胞宽与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综合上述结果,4种植物可以通过增加茎生物量的分配、节间长的方式在弱光环境中获取有限的光资源,但茎生物量的增加存在明显的阈值,且与节间长的增加呈失衡状态,导致比茎重的降低以及茎秆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组织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不同光强下花叶水竹草和吊竹梅的茎秆特性较优,其次为绿叶水竹草,最差的为紫鸭跖草。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沙丘对油蒿解剖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蒿在3种不同类型的沙丘即流动沙丘(Shifting sand dunes)、半固定沙丘(Sernjfixed sand dunes)、固定沙丘(fixed sand dtumes)上的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构造观察,得知了以下结果;根和茎的内分泌腔、皮层细胞层数、维管柬数、导管直径、导管壁厚度等指标都有差异,但规律都一样即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叶角质层、栅栏组织层数、内分泌腔数、导管直径、叶脉数、导管壁厚度在3种不同类型的沙丘上都不同,但都遵循同一规律即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剂量分别为0,600,900,1 200和1 500Gy的~(60)Co-γ射线对苜蓿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利用光镜显微镜观察~(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苜蓿根的表皮、皮层薄壁细胞和根及维管柱、原生导管和后生导管的直径,茎的表皮和皮层薄壁细胞的厚度及维管束和髓的直径,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凸起、叶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有增加的变化趋势,除辐射剂量为600Gy时其栅海比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外,其他辐射剂量的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程度均有减小的变化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苜蓿幼苗的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无芒隐子草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叶片表皮为一层细胞,叶肉细胞为短柱状,与表皮细胞垂直排列;夜间放牧和自由放牧区叶片的中脉厚度、叶片厚度和叶肉细胞面积较白天放牧区低,上下表皮细胞面积和上下角质层厚度较白天放牧区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短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花针茅是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物种,在放牧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的抗旱性可为草原物种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短花针茅叶片石蜡切片对叶片实际结构进行矢量化,统计各结构面积、厚度、密度等参数,选择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叶片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脉维管束导管腔/主维管束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密度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得到叶片结构数据,随后分别对8个样地的叶片结构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CCA分析,对叶片结构与主导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的生长环境,短花针茅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2)影响8个样地短花针茅叶片结构差异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居于次要地位;3)短花针茅叶片维管束和叶面积的比值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主维管束导管腔与维管束面积的比值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4)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相似性矩阵和遗传相似性矩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任尚福 《草地学报》2022,30(5):1150-1158
本实验以不同生境下3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大果白刺、唐古特白刺)叶片为研究对象,测量3种白刺的叶片解剖结构中叶片厚度、上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下角质层厚度等性状指标,用经典异速方程(Y=βXα)描述叶片解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白刺叶片解剖性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呈显著性幂指数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系数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速指数表现出两类完全不同的规律,一类是≈1,另一类是<1,存在着资源分配的权衡。不同生境白刺叶片解剖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10~0.45之间,属于相对稳定的系统演替性状。植物生境中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是影响叶片性状的主要因素,3种白刺通过长期的外界异质性的环境因子驱动改变叶片结构性状,可以使其在不同的生境下朝着最适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叶片表皮特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特性,本试验以6份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分别为3份美国引进品种:Merit、Jackrabbit和Park,2份山西本土野生居群:应县和浑源,1份由山西野生居群选育的‘太行草地早熟禾’品系,按照两个施氮水平N1:10 g·m-2(低氮)和N2:40 g·m-2(正常)进行处理,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测定叶片上下表皮厚度、细胞长宽比、细胞密度、气孔指数、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以及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N1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N2处理,而气孔大小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下,Jackrabbit和Park的叶片厚度显著高于浑源和应县,其中Park的叶片厚度最大,为173.39μm,Jackrabbi...  相似文献   

15.
三叶草不同品种叶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了解其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以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以及2个引进品种瑞文德(T.repens L.)和普通红三叶(T.pretense L.)为材料,田间播种后正常管理,于当年选取成株叶,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3个品种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定的10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包括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值、上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主脉导管直径,以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评价三叶草抗旱性的理想指标,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瑞文德>普通红三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居群达乌里胡枝子茎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07年9月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山西6个居群野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盛花期的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并且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旱性,为其抗旱能力的评价以及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15个指标中根据方差分析结果结合植物学知识选定11个指标,并聚成3类,分别反映了茎的维管组织特征、中柱结构和茎的宏观特性;通过相关分析选择表皮厚度、木质部厚度、茎直径、髓腔直径、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各类的典型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阳泉>静乐>交口>太谷>沁水>沁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米氏冰草种群在沙地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取种群繁殖生态学的方法,对米氏冰草种群在沙地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营养繁殖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米氏冰草营养繁殖潜在种群中,冬性苗的比率比冬性芽高3~4倍;营养繁殖现实种群中99% 以上是由前一年的冬性苗转化形成的。冬性苗中的分蘖节苗转化为现实种群的比率略高于根茎苗。不同生境之间,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冬性根茎苗和冬性分蘖节苗的转化效率分别比流动沙地高1.6~1.8倍。反映了随着沙地植被的恢复,米氏冰草营养繁殖潜在种群对现实种群的作用逐渐增强,从而揭示了无性系植物在沙地的繁殖扩散及调节适应机理,为种群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为材料,采用20% PEG模拟干旱胁迫0, 24, 48, 72 h后,观测根、茎、叶各器官显微结构特征参数。利用单位干旱时间内各显微结构参数相对响应关系及干旱时间与干旱指标实测值关系,获取能够在显微结构尺度上定量评价植物体各组织对干旱胁迫响应关系的干旱指数:干旱响应率(RR)和干旱响应度(RD),旨在为干旱胁迫与细胞响应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结果表明: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茎韧皮部厚度和筛管直径及髓腔直径、根直径和表皮厚度分别对干旱胁迫有相对较高的响应特征,其中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茎髓腔直径的响应特征最高。综合响应率和响应度分析得出各器官对PEG的耐受性依次为根> 茎> 叶。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本研究以带有Epichloё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E-)为试验材料,用50 mmol·L-1和100 mmol·L-1的混合碱(Na2CO3∶NaHCO3=1∶1)处理21 d后分别观察植物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碱胁迫导致根的表皮出现皱缩和破裂,减小了根的维管束面积,增加了导管直径、表皮和内皮层厚度,并且E+的皱缩程度小于E-。碱处理使E+植株茎的气腔直径降低,表皮厚度升高。碱胁迫减小了叶的维管束面积和导管直径,增大了泡状细胞面积,且E+的维管束面积、导管直径和泡状细胞面积大于相同处理条件下的E-植株。内生真菌通过改变宿主植物根、茎和叶的显微结构,促进宿主植物在碱胁迫中加快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增加对细胞的保护和减少水分的散失以及提高植物的气体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