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椹酿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波  李勇  周洪英 《北方蚕业》2011,32(1):1-4,8
介绍了桑椹酿酒酵母、发酵工艺和桑椹酒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复合桑椹果酒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桑椹酿酒的研究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桑椹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桑椹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药用保健作用和开发价值。近年来,桑椹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出了桑椹酒、桑椹膏等一系列加工产品。对桑椹的生理活性成分、桑椹的药用价值及药理作用、桑椹深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桑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促进桑椹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桑椹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功能性物质及桑椹红色素.桑椹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合理开发.本文通过对桑椹的化学组成、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目前饲料原料紧缺和提倡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时期,桑椹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桑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功能性物质及桑椹红色素。桑椹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合理开发。本文通过对桑椹的化学组成、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目前饲料原料紧缺和提倡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时期,桑椹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桑椹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椹花色苷是重要的天然色素,也是桑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防治乳腺癌、保护心肌的作用等药理作用。本文采用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效率较高;桑椹花色苷溶液在529nm处有特异吸收峰。不同成熟时期的桑椹花色苷含量有所不同,在花后的前三周花色苷含量较低,后三周花色苷含量的迅速增长,到花后四周左右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桑椹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但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采用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考察结肠发酵后桑椹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同时分析桑椹对肠道菌群组成和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的影响。经体外结肠发酵后,桑椹总酚含量提高46.43%、抗氧化活性也显著提高,但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显著下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桑椹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了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生长,并有效抑制克雷伯菌、Lachnoclostridium菌和巨球型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桑椹可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SCFA,其中丁酸浓度提高了2.52倍,占发酵液SCFA总量的56.51%。综上,结肠发酵可通过桑椹活性成分转化进而促进其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肠道SCFA等活性代谢物的产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桑椹健康效应发挥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紫一号桑树的桑椹鲜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远红外3种不同干燥方式,通过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桑椹花色苷、总黄酮、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变化,旨在为桑椹的深度研究与精深加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桑椹干物质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以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桑椹干果中的花色苷、总黄酮、总糖、还原糖等活性成分的保持率最高,损失最低,果形保持最好;而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的损失率则较高,对桑椹干果的综合品质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0,36(1):152-156
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可呈现出香气的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69个峰,鉴定出6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排在前9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苯乙醇、2-甲基-1-丁醇、1,2-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3-甲基-1-丁醇、甲苯、丙烯酸丁酯、1H-吲哚-3-乙醇、邻苯二甲酸异癸基辛基二酯、邻苯二甲酸癸基辛基二酯。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研制开发的桑椹汽酒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占83.72%),酒中香气比较纯正,有典型、浓郁的桑果果香。  相似文献   

9.
采用果品干燥技术,将不易保存的新鲜桑椹加工成营养品质优良的桑椹干,为有效拓展桑椹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3种方式结合4种温度(45、50、55和60℃)处理新鲜桑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加工桑椹干的感官色度和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与新鲜桑椹相比,3种干燥方式制备的桑椹干样品的色度均有较大变化(ΔE*9),同一干燥方式处理温度越高,色度变化越明显(P0.05);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桑椹干样品中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燥温度对游离态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桑椹干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ORAC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各项营养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工生产中采取45℃低温热风干燥处理新鲜桑椹,有利于保护桑椹色泽,并减少桑椹中酚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抑菌剂和抗氧化剂。将桑椹鲜果用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浸泡5 min后于4℃冷藏不同时间,调查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15、20、25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的桑椹鲜果,其货架期和功能活性成分的保留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冷藏保存21 d时,蒸馏水处理组(对照组)桑椹的腐烂率高达95%,失重率达到11.34%,而20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组桑椹的腐烂率与失重率分别为53%和6.25%;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处理均有效减缓了桑椹中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0.05),同时对黄酮类物质的保护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对保持桑椹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为有效,冷藏保存21 d时,25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组桑椹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对照组桑椹的2.36倍。试验结果初步提示茶多酚可用作桑椹鲜果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11.
黄盖群  邬谨  刘刚  危玲 《蚕学通讯》2007,27(4):41-43
本文对桑树叶、枝、根、果的营养和功能成分、药用价值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在保健和药用产品方面的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我国桑树品种资源的食用价值,指导桑叶、桑椹的食用新产品开发,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00份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和桑椹进行营养品质、功能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鉴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与桑叶蔬菜、桑叶茶和桑果汁(酒)的营养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食用价值,筛选出一批食用优势品种。其中,最适合桑叶茶制作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粤诱19、任抗1号、粤诱33、抗10、粤诱18、鄂诱1、69、抗11、北-4-1,最适合桑叶蔬菜开发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任抗1号、英沙3、抗锈3号、坪镇2、粤诱19、抗10、粤诱25、抗11、白沙2,最适合果汁(酒)加工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椹15号(大10,无籽)、粤椹2号、粤椹18号、粤椹29号、粤椹27号、粤椹26号、粤椹33号、粤椹16号、粤椹66号、粤椹38号。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桑树品种有适合果汁(酒)开发的品种大10,适合开发桑叶茶和桑叶蔬菜的品种抗10。另还确定了一批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优势储备桑树种质资源,可作为以食用价值开发为导向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桑树的营养功能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对国内外有关桑树果、叶、根、枝的营养和功能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认为桑树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和食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殷浩  佟万红  王振江  李勇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蚕业科学》2011,37(6):1106-1110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梁艳英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2,(3):571-574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16.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桑果经过压榨、过滤获得桑果汁,以桑果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分别获得桑果酒和桑果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桑果汁中含有36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酒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醇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醋中含有39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酸类为主。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中,相同的化合物有15种。  相似文献   

18.
牦牛乳营养价值丰富,其脂肪(5.5%~7.5%)、蛋白质(4.0%~5.9%)和乳糖(4.0%~5.9%)含量均高于普通牛乳,其含脂率较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是生产加工保健功能产品的优质原料。同时,干果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纤维、矿物质、生育酚、植物甾醇和酚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为人体健康提供诸多重要营养物质,还是一种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益生元来源,适合作为强化剂添加到酸奶中,强化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制备功能性酸奶。本文论述了干果作为强化剂添加到牦牛酸奶中制备功能性酸奶的益处,包括改善理化性质、丰富酸奶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增添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益生元成分。同时指出了当前功能性酸奶研发及消费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功能性酸奶强化剂的应用短缺、国民对功能性酸奶的消费意识薄弱和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等,旨在为开拓功能性酸奶市场提供助力,为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桑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有的珍稀果实与药材兼用桑树种质资源而备受民间百姓推崇。依据查阅维吾尔医药文献及民间调研等获取的信息,对药桑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药用价值,特别是在维吾尔医药中的应用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分析药桑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对药桑资源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