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is)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极具开发潜力的乡土地被植物,存在着有性繁殖材料不易获得且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而扦插繁殖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能为莓叶委陵菜的快速繁殖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以莓叶委陵菜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针对不同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莓叶委陵菜叶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莓叶委陵菜插穗在扦插45 d后能够形成根系,不同处理水平的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间的交互效应对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 <0.05)。扦插基质是影响莓叶委陵菜叶插生根率的主导因子,而激素种类是影响平均单株生根数、平均单株总根长、最长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的主要因素。以草炭+珍珠岩+蛭石(1:1:1)为基质,扦插前使用300 mg·L-1的IBA对插穗进行处理生根效果最佳,该处理方式下扦插生根率达63.33%,平均单株生根数为6.90条,平均单株总根长为27.98 cm,最长根长13.83 cm,根系效果指数达20.50。本研究结果可为莓叶委陵菜无性系繁殖体系的快速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G3)、和田(HT)、陇东(LD)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生根粉(ABT)对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mg/L NAA处理下的G3紫花苜蓿试管苗生根率达100%,且具有较高的生根数(8),最大根长(17.5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1mg/L NAA处理下的和田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为100%,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29.6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2mg/L NAA处理下的陇东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10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10.2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设置的浓度梯度下,甘农3号和陇东紫花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最适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是0.2mg/L NAA,适于和田紫花苜蓿的是0.1mg/L NAA。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香橼当年生春梢和夏梢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留叶量处理下插穗茎粗、新芽数、新叶数、最长芽长、根层数、根总数、最长根长、二级侧根数量以及统计生根株数、死亡株数、发芽株数和长二级侧根株数等11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采用“成熟枝条+留两个半片叶”浸泡生根粉最有利于香橼侧根萌发,特别是当年生春梢越粗对插穗生根和新稍的萌发越有利,留叶处理对不定根和新梢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会抑制插穗根系生长和二级侧根萌发。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荆州市西郊乡土狗牙根茎节进行的扦插、撒播试验结果表明,茎节在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ABT1溶液处理下,其扦插生根率显著增加,均与蒸馏水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成坪速度加快;茎节撒播试验显示,其生根率和成坪速率与茎节的木质化程度、节间长短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荆州市西郊乡土狗牙根茎节进行的扦插、撒播试验结果表明,茎节在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ABT1溶液处理下,其扦插生根率显著增加,均与蒸馏水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成坪速度加快;茎节撒播试验显示,其生根率和成坪速率与茎节的木质化程度、节间长短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粘土为基质,采用全光照人工间歇式喷雾装置,用IBA,ABT和GGR 3种不同浓度浸泡时间组合的植物激素,对不同株龄的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插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插穗成活率最大值均出现在植物激素ABT 200mg/L,处理200min时,当ABT浓度过大时,对插穗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激素对插穗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表明:不同激素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根长、生根数、根系效果指数差异较为显著,生根率为ABTIBAGGR,不同株龄插穗生根对激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插穗根系生长情况受母株株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紫花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异花授粉植物,其有性繁殖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原有的遗传完整性。扦插克隆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对苜蓿保优传代、快速获得制种群体和培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苜蓿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苜蓿插穗再生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生根粉(ABT)最好,萘乙酸(NAA)次之,吲哚丁酸(IBA)最差,且150 mg·L-1 ABT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佳,成活率达88.3%,比对照高71.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3.94条)、根长(8.96 cm)、根系效果指数(0.75)和叶片数量(10.46枚)。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插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插穗的生根数、根长、叶片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混合基质优于单一基质,以M4(园土+蛭石+珍珠岩)和M5(园土+河沙+珍珠岩)诱导再生效果最好,而单一园土的扦插繁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密花’芒为材料,探讨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芽苞扦插的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长根长和生根数等指标显著优于中部和上部芽苞;在IBA处理0、0.1%、0.2%、0.3%、0.5%、1.0%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0.3%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最佳;扦插时间以8月中旬效果最好,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扦插幼苗的生长指标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我国南方人工混播草地的重要豆科牧草之一,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探寻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种类及浓度,提高白三叶种茎的繁殖速度,本试验以白三叶"海发"为供试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长素(IAA、IBA、NAA)的5种浓度(50、100、200、300、500mg·L~(-1))对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及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白三叶枝条扦插的促进生根效果不同,但3种生长素均可提高白三叶插条的生根率、生根数及根长,对白三叶插条生根具显著(P0.05)影响,当IBA浓度为200mg·L~(-1)时,其扦插效果最佳。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对白三叶扦插生根的效果以IBA效果最佳,NAA和IAA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蓝叶忍冬(Lonicera korolkowi‘Zabclii’)为材料,研究了2种不同浓度(50、100 mg·L-1)的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在不同处理时间(30、60 min),对蓝叶忍冬生根部位、根数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扦插生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IAA处理增加蓝叶忍冬的生根率和根数,但抑制根的伸长。NAA处理对蓝叶忍冬生根效果不明显,仅对根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50 mg·L-1IBA处理60min显著增加了蓝叶忍冬的生根率和根数(P0.05)。另外,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生根部位也有影响,3种生长素处理都可以增加皮层生根数,对切口愈伤组织的生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BA处理对生根部位影响的效果最明显,100 mg·L-1处理30 min可以显著提高皮层生根数并抑制愈伤组织生根(P0.05)。综合比较3种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IBA最好,IAA和NAA次之。  相似文献   

11.
以‘紫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Ziguang’)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部位产生幼苗的生长状况:下部芽苞 > 中部芽苞 > 上部芽苞;八月上旬至十月下旬,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曲线呈现“双峰型”变化,淀粉含量则持续增加,其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月22日左右扦插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成活率为45%;在0,0.1%,0.2%,0.3%,0.5%,1% IBA处理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0.3% 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本试验为狼尾草的茎秆扦插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三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苜蓿品种进行晚秋的最后1次刈割试验,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日期刈割的不同秋眠类型的苜蓿,其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但在此时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此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到翌年苜蓿开始返青时再次上升,低秋眠类型苜蓿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高秋眠类型苜蓿。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刈割频度下二色胡枝子根系及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我国华北野生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根系生长状况及最大地上生物量下的最佳刈割频度.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根数、根质量、根瘤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明显下降;1年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其地上生物量最大,由此证实适度的刈割频度有利于二色胡枝子的收获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刈割频率、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和白三叶不同种群产量、地下生物量及分蘖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刈割时间,尤其是秋季最佳刈割时间对维持草地牧草比例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同时,牧草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产量相关,刈割不利于禾本科牧草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施肥量和播种比例的互作效应对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断根对菊芋热值和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铁霞  乌日娜  刘辉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2):467-472
通过对断根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各器官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热值和灰分含量对断根的响应情况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断根对根系、茎秆、叶片和侧枝热值的影响规律相似,均在40 cm断根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 < 0.05),而40 cm断根条件下块茎热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 < 0.05),灰分含量变化情况与热值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菊芋茎秆热值最高,叶片最低,叶片灰分含量最高,茎秆最低;叶片热值随时间推迟逐渐降低,而根系和侧枝热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叶片、根系和侧枝灰分含量变化趋势与热值相反;茎秆热值和灰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比较平缓,热值和灰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树葡萄2a生茎作为插穗,开展不同基质、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季节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河沙土、椰糠、草木灰(5:5:1)混合基质A对树葡萄扦插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64.7%;不同配比生长液均对树葡萄的生根数、根长和成活率均有提高,其中IAA1000mg.L-1对于树葡萄生长效果最佳,成活率达70.3%;在海口地区树葡萄扦插时间以3月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达60.3%。  相似文献   

18.
刈割频度对四翅滨藜生物量累积及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指导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在我国西北沙区的生产和利用,研究不同刈割处理下四翅滨藜生物量变化及其根系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刈割频度对四翅滨藜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地上生物量随刈割频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2次刈割生物量最大,单株均值高达14.26g;粗脂肪、粗蛋白、粗灰粉及无氮浸出物百分比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粗纤维则逐渐减小;当刈割次数逐渐增加时,主根直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及粗根百分比均显著减小(P<0.05),根系在土壤深层(40~70cm)中的分布也减少,而在浅土层中(0~20cm)的分布明显增大;4组刈割处理的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参数β的值均小于对照(H0),并随刈割频度增大其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年生张掖种源祁连圆柏2年生枝作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采用生长调节剂ZTP、ABT1和ABT2号生根粉浸泡插穗,待苗木停止生长后调查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各处理因素间差异显著;影响插穗生根最大的是质量分数为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2 h;影响插穗主根生根长度、生长量最大的是质量分数为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2 h。通过极差分析可知,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因素最大的为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分数次之,浸泡时间较弱;对插穗生根量和生根长度的影响因素最大的为生长调节剂种类,浸泡时间次之,质量分数较弱。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科尔沁沙地二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条件下科尔沁沙地苜蓿根系全氮、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翌年返青率。结果表明:随着末次刈割时间的推迟,苜蓿越冬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苜蓿根系全氮及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根系淀粉含量则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8月23日刈割处理越冬率、根系全氮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