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猪场废水中氮的去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猪场废水中合有高浓度的氨氮,如不加以去除,将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阶段几种去除猪场废水中氨氮的技术:包括物理吹脱、沸石离子交换、还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物硝化反硝化处理。此外,着重介绍了两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一厌氧氨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高氨氮含量是猪场污水达标处理的一大难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是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进行硝化或反硝化作用,设施成本高且占地面积大,因此并不适合应用于猪场污水的处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菌作为一类能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细菌,能较好解决硝化和反硝化不能同存一池的问题。本研究以猪场污水处理系统兼性塘中长期处于高氨氮状态下污水、污泥为原材料,筛选具有耐高氨氮能力的开塞利节杆菌(Arthrobacter keyseri)。运用控制变量法测出该菌在温度为30℃,pH=7和转速为120 r/min时菌株生长最佳,36 h后培养液氨氮浓度由起始约110.0 mg/L降至约10.0 mg/L,氨氮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达90%以上。此外,外源添加该菌猪场污水处理系统出水端污水的COD、NH4+-N、TP、TN各项指标下降率均高于添加前,其中NH4+-N去除率添加菌液组极显著(P<0.01)高于未添加组近10%,其内部菌群变化相比于其他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明显,但从出水的污染物指标以及部分对水质有一定要求的菌群中可以看出,外源添加的开塞利节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反硝化能力,提高了出水的水质和系统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筛选适合于猪场沼液处理的好氧反硝化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 16 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菌株 ZH-14 的总氮(TN)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 50.73%和 99.99%。该菌株经过平板形态观察、功能基因和 16S rDNA 基因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结果表明:菌株 ZH-14 在硝酸钾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时,48 h 后硝酸盐氮与 TN 的降解率分别为 100%和41.76%;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培养时,亚硝酸盐氮降解率为 99.24%;以氨氮为唯一氮源培养时,氨氮的降解率达 94.1%;使用菌株 ZH-14 处理畜禽沼液,当其接种终浓度为 107 CFU/mL 时,经过 48 h 处理,氨氮、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54.4%、97.7%和 77.9%。综上表明,菌株 ZH-14 具有较强的反硝化和处理猪场沼液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合成转化的思路替代硝化反硝化作用的思路处理猪场厌氧消化液,从而达到降低沼液中氨氮和回收酵母,实现废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从环境样品筛选出一株具有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好氧反硝化细菌。通过对采集水样进行富集驯化,利用溴百里酚蓝(BTB)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并以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DG-3。在好氧条件下测定了菌株DG-3的反硝化能力,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菌株DG-3在好氧反硝化培养过程中对硝酸盐氮(138.63 mg/L)的去除率达75.57%,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仅出现了少量的亚硝酸盐氮累积,其最大累积值仅为2.06 mg/L。反硝化培养基培养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菌株DG-3为杆状,无鞭毛,大小为(1.7~2.8)μm×(0.6~0.7)μm,菌落呈淡黄色。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同源性比对分析,初步判断菌株DG-3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菌株DG-3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且能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水产养殖含氮废水的处理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 《猪业科学》2012,29(11)
近日,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研发出一项沼液处理新技术——高效内循环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可广泛应用于养殖企业的沼液处理,减轻沼液中高浓度氨氮造成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法的现状分析后认为:生物处理法是去除猪场废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猪场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复合处理工艺可以结合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废水的多级处理,是猪场废水生物处理中较合理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集约化猪场粪污采用减量化用水、固液分离、厌氧发酵、二级(A/O)生物降解和净化剂添加的深度处理技术路线,研究和分析污水中氮磷及悬浮物的处理效果,采集猪场厌氧发酵沼液、处理厂出水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经厌氧发酵处理后沼液的氨氮、总磷、悬浮物的平均值分别达到:612.8,68.5,1 767.5。沼液再经过二级A/O和化学混凝工艺等深度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氨氮、总磷、悬浮物的平均值分别达到:50.7,19.6,48.4,平均降解率分别达到91.7%,71.4%,97.3%。出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猪场废水中氮磷含量高的问题,探讨了沸石吸附交换法去除氨氮和总磷的效果及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沸石粒径为1~2mm,投加量为12g/L,反应时间为20min时,含氨氮66.6mg/L,总磷7.8mg/L的某猪场废水处理工程的排水经深度处理后,出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含量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的要求。沸石作为猪场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吸附交换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传统低温生物脱氮技术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低温脱氮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污水中污染物负荷高,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菌藻共生系统是微藻与细菌的共生系统,目前已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研究,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菌藻共生系统对生猪养殖污水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处理效果展开综述,深入介绍藻菌间在氮磷营养元素利用等方面的互作机制,并对可能影响处理生猪养殖污水效果的因素和相关光反应器装置进行分析汇总,为菌藻共生系统在生猪养殖污水处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法处理养殖污水中氨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几年生物方法处理养殖污水中氨氮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并对大规模处理养殖污水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探索出高效率、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的生物方法处理养殖污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奶牛场污水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深度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处理奶牛场高浓度污水,考察组合工艺中试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18 973.0±1 589.0)mg/L、氨氮(634.0±194.0)mg/L和总磷(213.0±64.0)mg/L的奶牛场污水原水经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出水COD、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01.0±94.0)mg/L、(84.0±40.0)mg/L和(4.1±1.8)mg/L,对应COD、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8.4%±0.5%、84.5%±10.0%和97.9%±1.1%。采用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奶牛场高浓度污水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奶牛场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高浓度污水絮凝-MBR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解决奶牛场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国  刘卫国 《草地学报》2018,26(2):277-283
氮素是控制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的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氮循环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随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方法与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进了对氮循环的研究,使得对氮循环的机制和过程有了重新的认识。本文从氮循环的4个关键环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厌氧氨氧化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入手,介绍了每个过程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未来氮循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氮循环关键过程的了解和氮素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生物工程处理技术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投资成本高、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其副产物又有二次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及其饲料化、肥料化等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狐尾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条件,其在养殖污水中氮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作用原理、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狐尾藻在养殖污水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穗雀稗对猪场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5月以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供试材料、河砂为基质开展其为期30d的静态水培试验,研究在25%、50%、75%、100%共4种猪场养殖污水浓度下,双穗雀稗的生长状况及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选择适宜的猪场养殖污水浓度以提高双穗雀稗的净化效率和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污水浓度增加对双穗雀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但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污水对根长的生长具有明显阻碍作用;与不栽种植株的静置组相比,双穗雀稗水培对污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TN的去除率为98.75%-99.31%,TP的去除率为96.54%-99.79%。100%污水时,TN、TP的去除量最大,分别为507 mg·L-1和32mg·L-1;而对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温度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是湿地土壤硝化过程的主要调控因子。以甘南尕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98 d的好气培养,研究4种退化程度(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及重度退化HD)湿地土壤在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40 cm)、温度(15℃,25℃,35℃)条件下的土壤硝化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各温度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湿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净硝化速率在0~10 cm土层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10~20 cm和20~40 cm土层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4种退化程度各土层土壤15℃升高到25℃的Q10值(温度每升高10℃土壤净硝化速率增加的倍数)高于25℃升高到35℃,说明土壤净硝化在15℃~25℃最敏感。综上所述,湿地退化增加了土壤硝化作用,同时温度升高促进了土壤氮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养猪业日趋规模化,养猪废水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论文介绍了养猪废水的水质特征,重点阐述了养猪废水中的N、P及重金属的处理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较全面分析、比较、总结;指出目前养猪废水深度处理研究难点,同时为今后研究的方向作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脱氮菌F4、F6、F7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并评估其对水产养殖废水的脱氮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三株菌均能利用酒石酸钾钠、乙酸钠、丁二酸钠、枸橼酸钠作为唯一碳源,而三株菌以酒石酸钾钠为碳源时脱氮活性最高;在C/N<12的情况下,三株菌的脱氮活性随着C/N的增加而快速升高;三株菌均嗜好弱碱性环境(pH 8~9);三株菌的脱氮活性在温度25~30℃时最好;在脱氮过程中,培养液pH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三株菌有较强的脱氮能力,在养殖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氮,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去除猪场中的氮污染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减少猪场氮污染的方法与工艺,以亟为猪场减排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