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做大做强凉山蚕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冰  王芳 《四川蚕业》2004,32(3):5-6
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于四川省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据史料记载:古南方丝绸之路过凉山、出川、入滇、去缅,已有两千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凉山州的栽桑养蚕长期处于自繁自育,手工缫丝的低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未有过大发展,1969年产茧仅440担。“八五”期间,凉山蚕业开始快速发展。全州建成蚕种场2家,缫丝厂10家,同时凉山被四川省列为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区。进入90年代,州委、州政府制定了“烟桑战略”,决定把蚕桑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项目来抓,围绕攀西优质蚕茧基地的建设,通过科技引路、狠抓质量、拓宽市场等措施,实现建设40万担产茧区的战略目标,使凉山蚕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2008年,由于罕见的冰雪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茧丝产业遭受了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面对蚕业增效、蚕农增收、产业发展十分困难的严峻形势,凉山州始终把稳定产业基础、增加蚕农收入放在首位,坚定蚕业发展信心不动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不松懈,克服了冰冻暴雪、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和茧丝市场疲软、茧价低迷等诸多困难,取得了蚕茧增产、蚕农增收、基础稳定、产业发展的好成绩。2008年,全州养蚕44万张,产茧371138担,比2007年净增26108担,增长7.5%。蚕农售茧收入3.13亿元,比2007年增加2500万元,增长8.6%,  相似文献   

3.
凉山州茧丝产业已成为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骨干产业。2007年,全州共生产蚕种80万张,蚕茧34.5万担(1担=50kg,下同),生丝900吨,蚕农收入3.93亿元。凉山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生产优质茧丝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随着国际国内茧丝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以及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茧丝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机遇难得。立足资源,抢抓机遇,实现凉山茧丝产业跨越式发展,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国家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已成为广大蚕业工作者的夙愿。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期间,凉山州坚持把蚕业生产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广大蚕农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以基地建设为中心,科技兴蚕为重点,蚕农增收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蚕桑茧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蚕茧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基地建设、蚕茧产量及蚕农收入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桑园规模由2010年的2.39万hm2  相似文献   

5.
谷成易 《蚕学通讯》2010,30(3):34-36
蚕桑是潼南县农民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蚕桑生产一落千丈,全年养蚕由历史最高峰13万张降至2009年全年养蚕不足1000张。其主要原因是:丝绸行业形势不断变化,起伏不定,蚕茧价格时涨时跌,亩桑收入低,造成蚕业生产不稳定。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拓展产业面,挖掘桑树自身多种用途的潜力,千方百计提高亩桑经济效益,为蚕农增收创造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果桑产业,使蚕农获得养蚕和桑果双重收入,以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推动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云先 《四川蚕业》2010,38(2):54-55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凉山州重要的蚕茧产区,该县的云甸乡是凉山州蚕种场重要的原蚕基地。到2008年全县有35个乡镇131个村栽桑养蚕,全年养蚕17900盒,产茧618t,蚕农收入达1385万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项目。  相似文献   

7.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8.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蚕业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以来,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产量第一大省的目标。2008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01.61万亩,养蚕471.02万张,鲜茧产量17.09万吨,巩固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地位。蚕业已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兴明 《蚕学通讯》2009,29(2):58-59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凉山州重要的蚕茧产区,该县的云甸乡是凉山州蚕种场重要的原蚕基地。到2008年全县有35个乡镇131个村栽桑养蚕,全年养蚕17900盒,产茧618.35t,蚕农收入达1385万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项目。自2002年以来,会理县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车率、解舒率大幅下降,内染茧增多,干正茧销售价格每公斤比宁南县、会东县蚕茧低10元左右,导致蚕茧企业受损,  相似文献   

11.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四川蚕业》2010,38(3):5-6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09年,四川省宁南县蚕茧产量达到15.98万担,占凉山州蚕茧总产量的42%,蚕农售茧收入达1.4亿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5668元。茧丝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实现税利5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4):52-54
<正>养蚕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在生产过程中,蚕病一直是蚕种、蚕茧生产丰收优质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蚕业生产不稳定、不安全、风险大的主要因素。凉山州夏、秋两季发种量占全年60%以上,而夏秋季往往是蚕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如何做好夏秋季蚕病防控工作,夺取蚕茧产、质量双丰收,是凉山州蚕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积累的经验,谈些认识和  相似文献   

14.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茧产区之一 ,年产茧 2 ,50 0吨 ,蚕茧产值 5,0 0 0万元。近十几年来 ,蚕茧产量居浙江省第七、八位 ,蚕茧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 ,蚕茧收入是淳安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到目前为止 ,蚕业生产仍然是其他农产品都难以替代的传统产业。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经营体制“一体化”改革试点县 ,又率先推行“公司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 ,蚕业生产已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为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淳安蚕业生产 ,促进蚕业生产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推动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桐乡是我国著名的重点蚕区,产茧量曾居全国首位。现在仍是浙江省产茧量最多的市(县)。2006年全市有养蚕农户12万户,全年饲养蚕种44万张,总产蚕茧1.79万t,茧款收入4.73亿元。蚕桑是桐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历来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省蚕业历史悠久,是全国4大主要蚕区之一。全省蚕茧产量,1955年26万多担,居全国第2位,进入70年代后增长迅猛,1978年103万担,居全国第1位。1991年突破300万担大关,占全国产茧量三分之一,占世界产茧量五分之一。全省农民养蚕收入13.4亿元,在农村经济中仅次于粮、油、猪居第4位,特别是在丘陵山区,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栽桑养蚕给发展丝绸工业提供原料,扩大出口创汇,是对国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