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所遵循的主要理念就是绿色理念,但是因为这一设计理念刚刚兴起,因此无论是建筑设计人员,还是建筑开发商对此都不甚了解,甚至有一些误解,这使得我国的绿色建筑数量比较少。本文首先对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介绍,其次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仅供交流使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设计者们按照建筑的基本要求及用户的特别需求,针对修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在进行建筑活动之前,就通过图纸或者是文件的方式,拟定出特定的解决方案。而随着社会发展中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人们对建筑各方面的要求都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为了满足人们各种标准和类型的需求,将艺术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就成了现代设计师们的最佳选择。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艺术文化不仅能彰显出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还能使现代建筑在外观设计与内涵修养中都得大幅度提升。加大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对使二都更加完美的融合,增加建筑设计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迅速发展之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从绿色节能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思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进攻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迅速发展之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从绿色节能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思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进攻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多,不仅对其施工质量及使用功能有着明确的要求,更是对建筑物的美观艺术性也越来越关注,这也使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抽象艺术作为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众多优点,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高度关注与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整体的观赏性,这也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未来主要发展的大方向。为此,笔者就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多,不仅对其施工质量及使用功能有着明确的要求,更是对建筑物的美观艺术性也越来越关注,这也使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抽象艺术作为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众多优点,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高度关注与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整体的观赏性,这也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未来主要发展的大方向。为此,笔者就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们当代住宅设计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同时尝试了用简洁、脉络清晰的文字从建筑的植物配置、新材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利用途径、废旧材料利用、能耗监测、绿色建筑与当地历史文化的结合等方面阐释了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未来发展的一些构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异形柱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在民用住宅设计的应用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快,建筑设计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说明我国的建筑设计师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适。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得到极大满足后,对住宅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设计师也需要不断的改进设计技术,应用新型的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满足用户对建筑的各项要求。本文针对异形柱结构的特点,分析了这种结构应用在民用住宅设计中的相关情况,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具有绿色建筑的特征,还有着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功能;不仅涉及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建筑材料、室内环境等物理因素,还涉及建筑规划、管理手段、经济效益等人文社会因素。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它强调使用本地材料,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成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谈谈住宅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标准并非取决于建筑结构设计,而是取决于设计师的建筑设计,原则而言,建筑设计既定了,建筑的结构设计只能跟随其趋势服从其要求.如果在方案初期,考虑到抗震要求,全面分析建筑的结构部件抗震能力、结构受力、结构刚度等方面,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那么后期完美的建筑抗震性能才得以实现.本文从建筑的体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竖向布置设计、屋顶布置设计、构件设计和限值控制设计几个方面讨论建筑的抗震设计关联.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都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但是建筑又是人们不得不需要的一项保证生活、生产以及工作的基础设施,因此,为了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筑设计师也从设计上着手,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式不仅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实现能源节约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的涵义、设计理念以及与节能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在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意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绿色建筑是一种能够促进建筑、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建筑,是在保证建筑符合人们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并减少其对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和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需要我们积极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因此我们应当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深入把握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加强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这样可以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既能促进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又能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本文基于此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设计原则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环节,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会影响建筑的外观美感和功能性。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标准和质量要求。本文就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和注意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供相关建设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环节,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会影响建筑的外观美感和功能性。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标准和质量要求。本文就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和注意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供相关建设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经济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但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要有效地控制有关建筑经济方面的问题,就要把建筑经济管理重点转移到建筑设计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地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从新修订的生鲜乳标准出台以来,出现了不少争议,有人理解、有人反对。有人认为“新国标使我国乳业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乳业之耻。”有人认为:“新国标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民况”。笔者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仅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建筑新理念、新技术的研究,是值得尝试的.在性能优化设计导向即将成为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的时候,努力并敢于尝试绿色建筑新流程、新技术与多专业协作的运作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9.
赵玉国 《山东饲料》2015,(2):155+2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风格多样化的要求,建筑设计师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还借鉴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案例,使得我国软装设计水平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软装饰的定义与分类,还介绍了软装饰设计的内容以及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以及用户的满意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乳业标准全世界最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去年卫生部敲定的乳业新国标中,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牛奶不超过50万个提高到200万个。有人说,新国标是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有人认为,新国标实质上对乳企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