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房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3龄或4龄第二次给桑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一个蚕区,一户蚕农,蚕茧生产的多少,蚕茧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3):46-47
大蚕蚕台育 ,就是在大蚕期间 ,不再采用地面育的形式 ,而是在大蚕房内用竹木材料制作三层左右的蚕台 ,每层面积约 5.6平方米 ,让大蚕在木板蚕台上或竹片加塑料编织 (袋 )布的蚕台上饲养至上蔟的一种饲育方法。大蚕蚕台育近年来在我县一些蚕户中悄然兴起 ,今年迅速发展到 90 0多户采用此法饲养大蚕 ,普遍反映好 ,取得了既稳产又高产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蚕台框架的结构及制作在 5米× 3米、面积为 1 5平方米的蚕房内 ,制作大蚕台框架每层一般长 4米 ,宽 1 .4米 ,面积 5.6平方米。生产上可以根据蚕房长度确定框架长度 ,根据方格蔟片长度…  相似文献   

3.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县万盈、大桥、潘撇等乡的广大蚕农,在生产实践中创制了立式转盘蚕台。目前全县己推广6700多台,既解决了蚕室、蚕具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养蚕的劳动生产率。一、使用立式转盘蚕台的好处(一)提高了蚕房利用率。各地经验,养一张蚕种的大蚕,约需净面积27平方米左右。一间20平方米的蚕房,用蚕匾、三角架组合饲养,每间放7—8个蚕架,有63~72平方米,能养2.3—2.7张大蚕,用柴帘、竹架组合饲养,只能养0.8—1张大蚕;如用立式转盘蚕台饲养,同样一间蚕房,可放五只转台,每只转台一层2.5平方米,十层25  相似文献   

5.
<正> 青神县汉阳蚕种场原是1960年建的国、社合办的蚕种场,1962年停产。1979年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大发展需要,由省财政拨款4万元进行维修,恢复制种。该场现有职工3人(其中技干1人),蚕房1200m~2,原蚕区收茧制种,有原蚕户100户,分布在2个乡5个村11个社,户平养蚕1张,有成片桑园130多亩,原蚕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调查在同一村屯、同一时期饲养同一蚕品种不同蚕户蚕病发生情况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我区某县蚕病发生严重的原因,结果显示凡是小蚕是在专用小蚕房饲养,并做到良桑饱食、防蚕病措施严格、饲养管理好的农户,饲养的蚕很少发病或不发病;而在人居住的房间里养小蚕的,养蚕卫生条件较差,消毒难于彻底的养蚕户饲养的蚕发病都较严重。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该县蚕病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3):54-55
<正>小蚕共育是将传统的蚕农分散饲养小蚕改为集中在一户或一处饲养至3龄时再分发给农户饲养的养蚕方法,选择专人,配备专业蚕房、蚕具和温湿度调节设备,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的一种饲养模式,也是适应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一种养蚕组织形式。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小蚕共育蚕桑主体  相似文献   

8.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8,45(2):45-47
通过加强原蚕区建设和实施原蚕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原蚕饲养成功率,确保了种茧质量,为生产优质高产蚕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蚕种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防治家蚕蚕病,促进忻城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忻城县家蚕蚕病发生情况,对家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发生的蚕病种类较多,老蚕区有病害加重发生的趋势,原因主要有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强,相关综合治理制度还未制定实施;蚕房使用和饲养方法不规范,建议树立小蚕共育户正确经营理念,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对蚕农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饲养水平;依照法规规范小蚕及蚕种生产,以示范区推广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火龙饲养蚕儿,能有效地调节蚕房内的温度,消毒容易彻底,在不增加较大投资的情况下,达到防除蚕病,减少损失,促进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相似文献   

11.
凌荣 《中国蚕业》2010,31(4):82-84,87
在亚热带蚕区晚秋季节低温干燥的不良环境中,蚕种生产既要做好防微、桑园除虫、小蚕饲养、原蚕户的选择等工作,还要做好上蔟到蛹复眼着色阶段的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发蛾调节温湿度控制、雄蛾保护等,以提高制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 农业生产,由集体转向户营后,原蚕饲育亦由集体集中变为分户饲养。如何把栽植后三年内的管理工作跟上去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普种繁育质量,必须改变目前农户饲育原蚕量少分散,逐步向重点户、专业户集中,使农户饲育原蚕形成批量种茧生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镇川南村陈存银等在生产实践中创制并推广使用了“大蚕立式组合方架蚕台”,较好地缓解了蚕房、蚕具不足的矛盾,目前已在全镇普及使用。一、使用“方架蚕台”的好处使用立式组合方架蚕台,一可提高蚕房的利用率,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匾子、三角架组合饲养,能养2—2.5张大蚕,用帘子、竹架组合饲养只能养1—1.2张大蚕,如用立式组合方架蚕台饲养,可养3—3.5张大蚕。二是节省投资,降低养蚕成本,据测算,用蚕匾组合饲养大蚕每张种需投资240元,如用方架蚕台饲养,一张蚕种两组蚕架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7,(3):38-40
<正>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  相似文献   

15.
本人于 1993年春驻全庭镇坎头村 3组负责技术指导至今。 1993年饲养蚁量 63 8g ,1996年至 2 0 0 0年春期饲养蚁量稳定在 4 0 0~ 5 0 0g之间。 8年来的生产情况 ,给本人的启发是 :技术员在原蚕区的工作中 ,要围绕市场城市转变工作思路 ,走出单一的纯技术指导模式 ,原蚕区的生产要走优质高效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着眼长远 ,而不是单纯追求一年一期的生产指标。1 抓好基础 ,稳定好队伍原蚕户的基础包括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又含桑园、设施、劳力等。思想基础反映在原蚕户对原蚕饲育重要性认识 ,对各项原蚕饲育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程度以及对原种生产信心等。因此 ,本人通过 1993~ 1994年二年对各原蚕户综合情况的调查、观察 ,调整了原蚕饲育户的队伍 ,保证各原蚕户在饲养规模上与其桑园产量、房屋设施、劳力诸多要素合理配置。通过调整 ,从原来的 3 6户饲育户 ,调整到1996年以后的 2 5户 ,以后基本稳定在春期饲养蚁量 4 5 0~5 0 0g左右 ,使得这支队伍对蚕种场的各项决策能予以很好的配合、理解 ,对技术员的各项工作予以支持。作为技术员要充分听取饲育户的意见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骆坤荣 《广西蚕业》2002,39(4):23-24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质量和效益是摆在每个蚕种场面前的关键问题 ,只有保证蚕种的质量 ,种场才能有生存的希望 ,才能有效益 ,有了效益才能有发展。当前随着农村原蚕点规模的扩大 ,家蚕病死蛹时有发生 ,后期死蛹的增加 ,势必降低公斤茧制种量 ,严重影响了蚕种场的经济效益 ,已成为目前蚕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原蚕点工作经常碰到饲养水平较低和饲养条件较差的一些原蚕户 ,饲养的原蚕后期死蛹率都比较高 ,甚至是整批种茧质量不合格 ,不能制种 ,而且往往发病严重的又是饲养张数较多的农户 ,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此 ,结合本人 2…  相似文献   

17.
我市地处粤北山区,是我省新兴的重点蚕区之一。我市蚕桑生产的特点是:蚕村分布广阔、分散,农村经济尚比较落后,乡村环境和蚕房周围卫生比较差,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桑养蚕技术水平差距比较悬殊。如何尽快地、有效地提高中、低产户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上半年,我场在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苏岗村饲养的第一批原蚕,发生了大面积、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农药中毒事故,严重影响了本批蚕的生长发育和蚕种生产。笔者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l中毒的特点1.1中毒面大、范围广。以户统计,全村原蚕户33户,中毒17户,占总户数的引.非k。以饲养量统计,全村饲养原种u.5张,中毒30.5张,占总数的I入O%。全村批饲养2张以上的养蚕大户共Ic户,发生中毒的就有8户。全村17户中毒产中,IO户为养日系品种、7户为养中系品种。1.2中毒持续时间长。从二龄小蚕开始至熟蚕结束…  相似文献   

19.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的缺乏已制约着蚕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介绍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饲养技术、大蚕简易蚕房的建造技术、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以及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为解决蚕业生产劳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