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人工攻击B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观察了B型产气荚膜梭菌对青海三角城羊场补硒羊只的致病性,缮果表明,B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引发补硒母羊产新生羔羊的羔羊痢疾。  相似文献   

2.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病原主要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其他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大肠杆菌等也可引起,经消化道感染。以剧烈下痢为特征,本病近年在各地时有发生,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给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山羊梭菌类疾病主要包括C型产气荚膜梭菌(羊猝狙)、D型产气荚膜梭菌(羊肠毒血症)、B型产气荚膜梭菌(羔羊痢疾)和B型诺维氏梭菌(羊黑疫),对养羊业生产危害较为严重。这几种病原菌在羊舍普遍存在,如在粪便、尿液及污水中大量存在,特别是老养羊场(舍),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暴发该类疫病的机会更大,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产气荚膜梭菌是牛羊猝死和肠出血症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根据其常见的A、B、C、D四种菌型菌株编码α、β和ε毒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这3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不同血清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参考菌株的分型检测表明,该方法不仅快速、客观,而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羔羊猝死症中分出的菌株进行检测,确定其为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D型混合感染;对产后母牛血痢病料中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确定其为产气荚膜梭菌A型。  相似文献   

5.
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临床以严重腹泻、脱水,剖检以小肠形成溃疡灶为主要症状。本试验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病原体,通过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和PCR鉴定,确定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本试验的研究为羔羊痢疾病快速诊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多重PCR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B型产气荚膜梭菌为羔羊痢疾的病原。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性疾病。该病原主要侵害患病羊的肠道,临床中主要引发腹泻症状。感染B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初生羔羊在临床中主要症状为严重的腹泻症状,初生羔羊肠道发生溃疡,并且具有十分高的病死率。本文对羔羊痢疾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1种急性传染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痢疾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D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引起新生羔羊痢疾和山羊、牛等家畜的肠毒血症,致死性强,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ε毒素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该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分子生物学结构与性质,ε毒素引起的家畜肠毒血症以及对其作用靶器官肾脏和脑组织破坏的致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预防治疗动物肠毒血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谢玉生 《中国养羊》1997,17(4):47-47
初生羔羊痢疾防治谢玉生(云南省永善县畜牧局657300)羔羊痢疾多发生于2~5日龄内的初生羔羊,以剧烈腹泻为特征,易引起羔羊大批死亡。1病原体及病因本病的病原体相当复杂,主要有B型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C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也可...  相似文献   

10.
羔羊痢疾又称羔羊梭菌性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特征为剧烈腹泻、小肠溃疡。本病常引起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巨大损失。3年来,笔者在门诊上收治该病例5起,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气荚膜梭菌B型、D型及诺氏梭菌B型等五个菌株,在最好的蛋白胨培养基中,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β毒素;在番木瓜蛋白酶(Papain)消化肉汤中能产生ε毒素。熟肉基能产生诺氏梭菌α毒素。这三种毒素产量最高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4、48与120小时,最  相似文献   

12.
<正>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一般认为C型菌株是导致2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1]。因此,猪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除了引起1周龄仔猪发生的高度致死性、坏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23-1527
根据GenBank中已发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毒素型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A,B,C,D,E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均扩增出了相应的目的条带,而对诺维氏梭菌和腐败梭菌扩增为阴性;灵敏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A,B,C,D,E型标准菌株基因组DNA最低检测量分别为9.0,17.8,12.2,13.8,18.5pg;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重复性。应用所建立的方法从21份羊临床病料中检测出9株A型和1株C型产气荚膜梭菌。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及5种毒素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疾病。该菌常通过其外毒素危害人和动物机体,所产毒素主要有α、β、ε和ι4种外毒素。根据毒素产生的情况,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F和G 7个型。ε毒素毒力最强,主要由B型和D型菌分泌。论文通过致病机理、病理变化、流行特点及相关疫苗研究方面对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羔羊痢疾又称羔羊梭菌性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特征为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3年来,笔者在门诊上遇到5起病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经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故称肠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为软肾病;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相似,又称类快疫。本病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绵羊,但主要危害羔羊。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和后肾脏软化为主要特征。1病原魏氏梭菌病又称为产气荚膜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胞位于菌体中央。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胞抵抗力较强,95℃需2.5h方可杀死。本菌可产生、、等多种外…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山东某规模化羊场新生羔羊暴发腹泻,并伴急性毒血现象,出现部分死亡个例。对该羊场的病死羔羊进行剖检,分离4株特征病原菌(分别命名为Cp1、Cp2、Cp3、Cp4),对病菌的形态特点、生化特性以及毒素基因序列进行PCR检测,最终确定病原菌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的毒素基因有α毒素、β毒素和ε毒素;毒素毒力试验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小鼠有强致病性,并证明产气荚膜梭菌通过释放毒素致病而本身并不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极高,可达85%以上,而对头孢噻肟、氯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有较强的敏感性;结合传统免疫措施配合抗生素药物的治疗,可一定程度控制该病的流行。本试验结果为羊B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α毒素(CPA)是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之一,而且也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Macfarlane首先发现α毒素的本质为酶,它具有细胞毒性、溶血活性、致死性、皮肤坏死性、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等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的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本文主要综述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以拉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原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B、C、D型,有的是大肠杆菌、肠球菌及沙门氏菌等,有时几种病菌同时存在,混合致病。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气候骤变,羔羊饥饱不均,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羔羊体质差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近年来发病虽然明显减少,但仍是影响羔羊成活率的疾病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