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梅花鹿血液有形成分的种类及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其本身特点:红细胞形态除有圆饼状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所谓“圆口状”细胞,红细胞无核,胞质均质,电子密度较高;中性粒细胞的嗜中性颗粒有椭圆形、圆形和杆状等多种形态,而且电子密度低;嗜酸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只有一种,颗粒为圆球状,不含有蛋白结晶体;嗜碱粒细胞数量极少,其颗粒的数量亦较少,颗粒内含有更微细的小颗粒;血小板无核,内含有两种颗粒,即①特殊颗粒,数量较多,基质电子密度较高,②致密颗粒,数量较少,含有致密芯,呈牛眼状;此外胞质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大量的核糖体等.  相似文献   

2.
纪炳纯  赵忠芳 《猪业科学》2002,19(10):27-29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前与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禽异嗜性粒细胞是存在于禽类血液中的一种主要的颗粒性白细胞,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中性粒细胞,是禽类抵御外界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和主要调节者。近年来,对于该细胞在机体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作用中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基因和蛋白水平,为从禽类异嗜性粒细胞方面入手治疗禽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论文从异嗜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形态结构,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病原体作用中的区别,以及近年来该细胞的其他研究热点等方面综述了禽类异嗜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5只黑熊血液有形成分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为圆饼状,直径为7.4μm,胞质均质,电子密度中等,未见有任何细胞器,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体积较小、形态多样、电子密度不同的中性颗粒,嗜酸粒细胞胞质内的嗜酸性颗粒含有纵向排列、电子密度高的长方形晶体;嗜碱粒细胞除含有体积较大、内含小粒的嗜碱性颗粒外,还含有数量较多体积较小的颗粒;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与其他种哺乳动物相应细胞形态结构类似;血小板体积较小,直径为3μm,无核,基质内含有两种颗粒,即一种是体积较大,且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颗粒,另一种为体积较小,内有芯样结构的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子宫角插管灌入子宫腔,以建立山羊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经检测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子宫静脉血液中呈一过性存在;子宫卵巢静脉和颈静脉血液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颈静脉血液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于子宫静脉血液,颈静脉血液淋巴细胞降低明显于子宫静脉血液。病羊子宫黏膜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上皮分泌细胞微绒毛和纤毛成片或部分脱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巴西彩龟血细胞的显微观察,其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凝血细胞.研究发现,巴西彩龟的红细胞体积较大,表明其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白细胞数目较多,提示其有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正>嗜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外周血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白细胞,它是最早对入侵病原微生物做出免疫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感染的早期,嗜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吞噬细菌或者直接释放自身的水解酶达到清除细菌的目的。同时,嗜中性粒细胞还能够对细菌做出免疫应答,产生促炎症因子如TNF、IL-6等,招募  相似文献   

9.
4例患应激综合征的病犬,均有受不良刺激的病史,典型症状为呼吸迫促、心跳加快、可视黏膜发绀;血液学检查发现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采取镇静安神、强心补液和人工呼吸等治疗措施,3例痊愈,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至关重要,是构成机体内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人们发现中性粒细胞除了经典的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原微生物、释放嗜天青颗粒及产生并分泌抑菌杀菌物质外,还具有抵抗微生物入侵的新机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该机制主要通过活性氧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等影响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形成以DNA为骨架的网状结构,内含有多种蛋白酶,能非特异性捕获杀伤病原体,还能在机体某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作者就NETs的形成、影响因素及与病原、疾病的相互关系作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