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养好原蚕。生产优质种茧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蚕种场、站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原蚕饲育,按照蓖麻蚕的饲育技术要求养好原蚕。目前我区采用南一、白黄杂交一代原种蚕混区自交制种和蚕种场、站在农村建立原蚕区,养原蚕、收种茧回站制种的繁育形式。  相似文献   

2.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原蚕区是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第一车间",原蚕区冬消冬管工作是原蚕区生产重要一环,对稳定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原蚕区坚持扎实开展冬消冬管工作,蚕种合格率99%以上,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均较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4.
<正>杂交彻底率作为我省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引起各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杂交彻底率,特别是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是各种场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二年原蚕区就地制种的实践,1992年春和1993年春分别驻点我场原蚕区绍河点和新兴点,共饲育苏五、苏六8个批,其中二批杂交彻底率达99.8%,最低批为98%,平均杂交彻底率达99%。现就如何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就目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形式而言,90%以上的蚕种场都是采用在原蚕区繁育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造蚕种的形式。因此,如何抓好原蚕区的生产管理,提高种茧质量和公斤茧制种量便成为了种场的工作重心。在此结合我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1种场在原蚕区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动力紧缺,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困难  相似文献   

6.
为了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绝大多数蚕种场均是采取在原蚕基地饲养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种的形式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原蚕区种茧生产,桑园这个基础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养蚕成绩,而且对后期的种茧质量、制种成绩、蚕种质量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8.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10.
<正>桑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蚕种质量的高低,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蚕种质量,就必须加强桑园的各项技术管理,提高桑叶质量。目前,我省生产的一代杂交种80%都是在农村原蚕区饲养生产的,但农村原蚕区桑园管理有许多薄弱之处,大多按丝茧育的要求进行肥培管理,不适合种茧育的要求。如果原蚕区桑园管理放任自流,蚕种产量和质量就很难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场的主要原蚕区基本上都能按种茧育的要求管理桑园,制种质量和产量逐年都有明显提高。下面就谈谈原蚕区桑园管理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12.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场蚕种生产主要是在原蚕区饲养,然后收茧回场制种,由于各农户饲养技术水平差异,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及蚕品种的生理特点的不同,尽管对交品种从出库、催青、收蚁、饲育各期按计划进行,实际生产中仍存在对交品种的上簇日期开差达2 ̄3天的情况,对交品种不能同日、等量发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制种  相似文献   

14.
我场于2007年春、夏两季在宁夏平吉堡建立原蚕区基地,开展种茧育制种工作.全年共计饲养原蚕120张,生产种茧5 000 kg,制造优质桑蚕一代杂交种1.5万张.平吉堡制种的一举成功,开创了在宁夏蚕区合作制造蚕种的先例.  相似文献   

15.
<正>蚕种这一特殊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质量保证,力创名牌蚕种,质量是销售通道上的首要因素.目前,许多蚕种场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一代杂交种,所生产蚕种的质量颇有差异,其中有蚕品种、桑田管理、饲育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区别.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现结合近几年在农村原蚕区的制种经验,在挖掘制种和管理潜能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杨培 《蚕学通讯》2004,24(4):36-37
原蚕区收茧制种,其单位质量蚕茧制种量和微粒子毒率的高低是衡量蚕种生产质量和蚕种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相同的投入下,依靠科学管理,规范技术操作,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降低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原蚕饲育是以生产蚕种为目的,因此,原蚕饲育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着蚕卵品质的优劣。下面就关于原蚕饲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原蚕饲育应以体质强健为主我们知道供应种茧育的蚕种是原种,从原种孵化出来的蚕称为原蚕。由于原种大多数是纯种,只有少数是品种内的异品系杂交种或同系统的品种间杂交种,原种一般没有  相似文献   

18.
<正> 原蚕区收茧制种占我场年制种量的80%以上,原蚕区基础如何,直接关系到种茧产、质量,关系到种场的兴衰。加强基地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一、分散零星栽植的桑树养蚕较难保证蚕种产、质量。我场制种量80%以上靠原蚕区养蚕收茧制种。1983年四川省原蚕基地建设会议后,我场向有关领导要求建立成片小桑园。当时由于认  相似文献   

19.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生产一代杂交种2000多万张,在杂交种生产过程中,由于原蚕幼虫期要进行给桑、眠起处理、消毒防病、气象调节等,无论是蚕种场饲育原蚕还是原蚕区农户饲育原蚕,都非常重视催青期、幼虫期的工作,投入大量的劳动。但上蔟到羽化的蛰中期,蚕儿停止食桑,工作量减少,人们往往会放松对种茧的管理,特别是原蚕区饲育原蚕的农户,会利用蚕儿上蔟后的时间进行其它农业生产,而忽视种茧的管理,造成结茧率低,甚至危害蚕蛹的生理,导致种茧的羽化率下降,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