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基于红外设备的母猪发情状态下体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红外测温设备与常规电子温度计研究母猪发情前后体表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变化及环境风速、湿度和温度对其影响,为实现母猪发情鉴定的智能化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杜洛克、长白、大白纯繁经产母猪共150头,分成5个批次,对其配种前后10个时间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5~30cm,红外测温设备不同距离下体温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部位红外测温结果差异显著,背部是理想的测温部位;3)母猪发情时直肠温度升高,配种时达到最高,而配种后直肠温度则显著降低(P0.05),体表温度也是在配种时达到最高;4)发情状态能够显著影响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P0.05),测定时间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当环境温度、风速和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变化影响不明显,反之,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探讨了三种热应激程度对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热应激、重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泌乳牛体温(直肠温度)变化的差异性相对于呼吸频率、心率更为显著;THI与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直肠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猪场生猪健康状况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处置,以监控猪体温变化为目标,开展了红外热像仪在生猪体温测量中的应用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耳根部、颈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的温度,利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生猪的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除耳根部外,其他4个部位测量的温度与直肠温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耳根部的温度相较于其他部位离散度最小,更接近直肠温度且测量方便,与直肠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耳根部作为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体温的最佳部位。进一步探究红外测温影响因素发现,外界环境温度会显著影响红外热像仪对生猪体温的测量结果。建议在选择红外热像仪作为生猪体温监控工具时,充分考虑猪舍类型、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猪实际体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并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影响的机理。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以上指标均与TH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奶牛热应激时,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显著升高,且处于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对上海地区奶牛生理指数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牛舍室内外温湿度、泌乳牛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以及牛产奶量,分析热应激与奶牛生理指数和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温湿指数(THI)与心跳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r0.01,27),THI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r0.01,27),THI与体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8〉r0.01,27),THI与奶产量呈弱的负相关(r=-0.26)。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夏季热应激对肉兔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8只健康肉兔,分别测定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期兔舍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测定试验肉兔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热应激期试验肉兔的直肠温度、耳根温度、尾根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1),颈部温度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2)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期肉兔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甲状腺素(T_4)含量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COR)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第1天升高而后逐渐恢复正常(P0.05)。这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诱发了肉兔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肉兔表现为直肠温度、耳根温度、颈部温度、尾根温度及呼吸频率升高,内分泌系统紊乱,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牛舍温湿指数(THI)变化情况,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增加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THI与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的影响趋于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重庆地区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不同胎次高产泌乳牛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选择第1胎次(体重559.6 kg,体况2.8,产犊天数189 d)、第2胎次(体重646.2 kg,体况2.7,产犊天数164 d)和第3胎次(体重664.4 kg,体况2.95,产犊天数129.8 d)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各5头,于2015年7—8月采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及奶牛呼吸率、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乳房温度等生理指标,利用固定模型分析胎次和温湿指数(THI)对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牛舍日均THI均超过72;试验中高产泌乳牛的呼吸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随THI增加而增加(P<0.01),最高值出现在14:00(THI=84);在不同THI下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奶牛呼吸率变化范围在50~90次/min,第3胎次>第1胎次>第2胎次;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在38.5~39.5℃,3个胎次间差异不显著;皮肤温度第3胎次奶牛>第1、2胎次牛;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随THI升高,奶牛生理反应加剧,第3胎次奶牛生理指标值最高但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2胎次奶牛生理反应缓和且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1胎次奶牛生理反应剧烈且随THI升高波动剧烈。综上,不同胎次高产泌乳奶牛受热应激生理反应剧烈程度为第1胎次<第3胎次<第2胎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兽药解暑抗热散对妊娠母猪热应激的缓解效果,选取14头怀孕1月龄的2~3胎次的母猪,按窝体质量及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即解暑抗热散组(每800 kg基础日粮中添加解暑抗热散1 kg)和对照组(基础日粮),每组7头,分别测定其热应激相关指标,试验期8 d。结果显示:解暑抗热散组母猪的呼吸频率比对照组降低3.57次/min,体温比对照组降低0.99℃,2组间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平均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猪产健仔猪数比对照组提高10.52%,发病数比对照组降低5.49%。试验结果表明,解暑抗热散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母猪体温,提高产健仔猪数,降低猪只的发病数,具有良好的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便秘是一种现象而并非是一种疾病,其实当母猪出现便秘时就已经进入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一病理状态就会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母猪一系列疾病。1母猪便秘的危害因素(1)母猪厌食。粪便发酵产生的热量会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导致不食或厌食。(2)仔猪下痢。粪便发酵产生的毒素会损害机体器官,引起各种炎症,如子宫炎等,也会加剧母猪的乳房水肿现象,严重的会引起乳房炎。乳房炎及其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米纳素)对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缓解的效果。试验选用24头健康、体重(25.63±1.43)kg的杜×长×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正对照组饲喂正常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喂含高玉米赤霉烯酮(2 mg/kg)的日粮,营养水平与正对照组一致;2个吸附剂组分别在负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4 kg/t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母猪7 d和21 d直肠温度显著升高,但2个吸附剂组母猪直肠温度没有显著变化;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在第7、14、21天外阴长、宽、高、面积均显著增加;与负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天2个吸附剂组母猪外阴高度均显著降低,试验第14天2个吸附剂组母猪的外阴长度、宽度和面积显著降低;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2 kg/t和4 kg/t吸附剂组母猪血清Ig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2 kg/t和4 kg/t吸附剂组IgM显著升高。综上所述,短期饲喂高浓度玉米赤霉烯酮日粮对生长期母猪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对外阴面积、免疫系统及抗氧化能力均有负面影响,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上述症状有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母猪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母猪产后热是母猪产后一周内出现的一种以高热、厌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母猪发生此病敛食欲降低、体温升高,导致其泌乳力下降且乳汁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肉牛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9头8月龄体重(210±20)kg的健康锦江黄牛,分别测定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期牛舍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测定试验牛血清中内分泌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热应激期试验牛的呼吸频率和腹泻率均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在热应激期第1阶段,试验牛的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渐恢复正常;2)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期肉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降低(P<0.05),甲状腺素(T4)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皮质醇(COR)含量在第20天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渐恢复正常;葡萄糖(GLU)含量在第60天降低了41.55%(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在第40天明显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这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诱发了锦江黄牛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牛表现为直肠温度升高,内分泌系统紊乱,抗氧化能力降低。但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试验牛直肠温度、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肉仔鸡热调节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和热环境对肉仔鸡热调节能力的影响。将20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为四组,试验组温度保持在29℃以上,对照组为室温(19—25℃),测定不同生长阶段肉用仔鸡体表温度并计算耐热指数。结果表明,肉用仔鸡30—60日龄内,随着日龄的增加,肉鸡耐热力下降。高温环境可显著提高各日龄肉仔鸡体表温度。在常温条件下,相对湿度变化对肉仔鸡体温天显著影响。在高温环境中,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可显著提高肉仔鸡体表温度,同时,在日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可降低高温环境中肉仔鸡体表温度。这表明,中药添加剂可缓解高温对肉仔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妊娠猪舍全年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少环境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北京市某猪场妊娠母猪舍为试验猪舍,通过监测试验猪舍全年舍内、外热环境指标并记录妊娠猪舍母猪3年返情率,研究妊娠猪舍全年热环境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母猪返情率与月份、季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试验期间妊娠猪舍舍内、外温度偏高。夏季舍内温度为34.6℃时舍外温度为35.2℃。舍内日平均温湿指数THI大于舍外,舍内、外日平均温湿指数THI均多数时间处于危险级79≤THI≤83,部分时段进入紧急状态(THI≥84)。冬季试验期间舍内温度偏低,春季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妊娠猪舍母猪返情率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第3季度返情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季度,第3季度母猪返情率较高与北京市6—8月的高温有关,高温对母猪返情的影响存在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16.
母猪产后热是母猪产后一周内出现的一种以高热、厌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由于母猪发生此病食欲降低、体温升高导致其泌乳力下降且乳汁温度偏高,从而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母猪以后的正常发情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对泌乳母猪泌乳量、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泌乳母猪的舒适温度区为16~22℃,因此分别在高温季节(日平均温度28.41℃)和适温季节(日平均温度20.78℃)各对20头长白泌乳母猪(初产母猪6头,经产母猪14头)开展相应的热应激和非热应激试验,检测并分析泌乳母猪在2种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泌乳量、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降低了混合胎次所有母猪泌乳期的泌乳量(P<0.01),其中热应激显著降低了初产母猪泌乳第21~24、25~28天的日均泌乳量(P<0.05),并极显著降低了经产母猪泌乳第5~8、9~12、17~20、21~24、25~28天的日均泌乳量(P<0.01);热应激还造成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而尿素氮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增加(P<0.01);热应激对泌乳母猪的免疫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IgM、补体3、γ干扰素含量显著增加及CD8活性显著增强(P<0.05),IgG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持续热应激会导致泌乳母猪泌乳量减少,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对泌乳母猪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便捷式)红外线测温仪在牛体温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测量37头健康牛的肛周温度和直肠温度,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肛周温度和直肠温度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时间点测定的牛直肠温度和肛周温度变化范围分别是38.2℃~40.0℃和36.8℃~40.8℃;连续两天早、晚测得的平均直肠温度和平均肛周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两天中午测得的平均直肠温度和平均肛周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直肠温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肛周温度变异系数均大于1。说明红外测温仪所测的体温稳定性不如水银温度计,环境温度对红外线测温仪的测温效果有一定影响,但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结果比较可靠,尤其是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可作为初步筛选发热病牛的一种测温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娩期高温(25℃)环境会导致分娩及泌乳期母猪不能有效进行体温调节。试验挑选20头二胎待产母猪,随机均分到2个具有传统产床的产房,其中产房1为对照组,环境温度始终保持在20℃;另一间产房是高温组,环境温度逐渐从20℃升高到25℃,并在妊娠112-115天维持4天,直到所有母猪分娩完成,然后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20℃,直到泌乳21天仔猪断奶试验结束。母猪的分娩行为通过视频监控记录,分娩前3天至分娩后5天记录母猪呼吸频率,分娩前1天至分娩后8天测定母猪的直肠温度,分娩当天至分娩后3天测定母猪乳腺表面温度。妊娠108天进入产房和仔猪断奶时母猪称重,同时测定母猪分娩时和仔猪断奶时的背膘厚。哺乳仔猪在哺乳第1、14和21天称重。结果表明,高温导致母猪分娩前16小时和分娩后24小时内侧卧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但躺卧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10),同时母猪分娩后第一天直肠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表面温度始终比对照组高0.9℃(P0.05)。高温有导致母猪产程延长的趋势(P0.10),同时导致母猪分娩前1天和分娩当天呼吸频率较高。在分娩后第7、8和9天,对照组母猪采食量较高(P0.05),第21天哺乳仔猪体重较重(P0.05)。研究结果揭示,分娩期高温会改变母猪的躺卧姿势,提高呼吸频率,导致直肠和乳腺温度上升,同时还会降低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不利于哺乳仔猪增重,说明分娩母猪不能有效防御高温(25℃)环境,分娩时高温不仅会危害母猪健康,同时不利于后代哺乳仔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南方特色绵羊品种湖羊为研究对象,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连续监测10d湖羊直肠温度变化,测定血常规指标,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湖羊在高温环境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以湖羊高温环境下直肠温度的变化为基础,结合血常规指标,在湖羊群体内鉴别高温应激敏感和高温应激抗性湖羊个体。结果显示,湖羊最高直肠温度出现在环境温度最高的时段(11∶00~15∶00),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03∶00左右,且以24h为周期循环;平均最高直肠温度和最低直肠温度差在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高温暴露后湖羊群体淋巴细胞(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数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超出了绵羊正常参考值,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有一定的差异:母羊嗜碱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高于公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周岁湖羊淋巴细胞(P0.05)、嗜碱性细胞计数(P0.01)及百分比(P0.05)均高于半岁湖羊;依据温度变化结合血常规指标变化在湖羊群体中鉴别了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的湖羊个体,在测试的母羊群体中高温应激敏感湖羊占35.3%,高温应激抗性湖羊占26.5%。肌酸激酶(CK)含量在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高温环境下湖羊不同个体间直肠温度变化差异显著;从血常规指标来看,高温应激对母羊和1岁湖羊的影响比较大。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夏季高温应激对湖羊的影响及抗高温应激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