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NCBI中已报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两株来源于猪“高热病”病料中的疑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SM-5、PSM-6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并转化到DH5α中。抽取质粒模板,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从分子水平上予以鉴定。两株菌的16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67816和GQ267817)与已经报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均在96.78%以上,最高达99.93%。本试验对通过16S rDNA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猪“高热病”的诊断治疗奠定细菌学方面的基础,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热病”病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热病"猪的鼻液、支气管和肺组织分泌物的11份病料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亚胺培南分离筛选到7株疑似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出其中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命名为PSM-1、PSM-2).与GenBank中临床和环境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相比,两株菌的16 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动物试验证实,2株细菌具有一定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未知病菌对江苏地区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对该地区某养殖场病鱼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了鉴定及微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VIA培养基分离优势菌株;采用回归感染实验确认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检测及细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采用药敏实验测定它对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病鱼症状及菌株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斑点叉尾鮰症状十分相似,病鱼有典型的肠套叠和肝脏变性现象。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硝酸还原阴性,不发酵糖类,无动力。最初判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而经过VITEK2生化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显示,与不动杆菌16S rRNA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7%~99.8%,该菌株为约翰逊不动杆菌。结论分离出的约翰逊不动杆菌grp2580083能导致斑点叉尾鮰患病,症状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具有类似性,对渔业养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5.
从山羊鼻内腺瘤病例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临床发病的山羊病例进行尸体剖检、病理学诊断和细菌学检查,分析疫病发生的原因。根据尸体剖检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山羊鼻内腺瘤病,并继发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根据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Dot-ELISA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诊断试剂盒的基础上,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胞外蛋白酶ECPase54,同时用脱脂奶平板、PCR特异性扩增气溶素基因aer和16S rRNA基因检测72株气单胞菌分离株.结果显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阳性率分别如下:Dot-ELISA法90.3%(65/72)、脱脂奶平板法75%(54/72)、aer基因PCR法94.4%(68/72)、16S rRNA PCR法81.9%(59/72),Dot-ELISA与其他3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9.2%(57/72)、91.6%(66/72)、81.9%(59/72).在ECPase54兔抗血清制备后的2、4、6、12、18个月,用Dot-ELISA检测72株分离株,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结果表明Dot-ELISA法敏感、特异、实用,可用于鱼类致病性Ah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地区AmpC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在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大肠杆菌的流行与分布,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2005—2008年在河南地区病鸡的病料中分离保存的158株16S rRNA甲基化酶阳性鸡大肠杆菌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结果显示,在158株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大肠杆菌中,CMY-2和DHA-1检出率分别为34.8%和36.1%。提示AmpC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在河南地区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 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牛、羊、鸡、猪四种主要肉类物种16S rRNA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及进化关系,进而为餐饮市场肉类的鉴定建立方法基础,试验合成了1对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牛、羊、鸡、猪四种动物肌肉组织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PCR扩增体系和条件均能很好地扩增出四种动物的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中各自对应物种的标准序列均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同源性较高;序列间富含174个位点的差异或插入缺失,同源性较低。在物种进化关系上牛、羊最近,其次是猪,最后是鸡。表明16S rRNA基因种属特异性显著,可以作为基因条形码的候选基因,可利用该基因建立相应的分子诊断方法,用于对肌肉组织进行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ISR)两端的16S及23S rRNA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对9株奇异变形杆菌和6株相近菌株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23S rRNA ISR序列.通过PCR长度多态性比较、RFLP分析以及部分序列测序比较,分析鉴别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PCR长度多态性可以将奇异变形杆菌同其余菌种进行区分;RFLP分析可以将所有试验菌种进行区分;部分序列测序可以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型.由此表明,16S 23S rRNA ISR序列PCR及RFLP分析可以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检测猪支原体更为特异、敏感的PCR检测方法,本试验分别以16S rRNA、50S rRNA和膜蛋白OxaA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并从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出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膜蛋白OxaA和16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高,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而以50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3种靶基因引物均扩增不出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牛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对临床60份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以膜蛋白OxaA基因设计的引物检出率最高,为25%(15/60),明显高于16S rRNA基因的21.6%(13/60)和50S rRNA基因的18.3%(11/60)。本试验为猪支原体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