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菌属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易感性,但家畜中以羊、牛和猪易感性最强。其临床特征是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丸炎和关节炎。人感染布病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引起孕妇流产等,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俗称"懒汉病"、"蔫巴病"。1发病监测情况布病在瓜州县首发于1960年,20世纪60~70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相似文献   

3.
<正>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  相似文献   

4.
布病也称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患病牛羊表现为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炎。该病不仅影响了家畜的繁殖性能,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本文阐述了牛羊布病的诊断方法,希望能够为布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惠婷  许正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12-112,1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菌属细菌侵入动物机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易感性,但家畜中以羊、牛和猪偶蹄动物易感性最强。其临床特征是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丸炎和关节炎。1发病监测情况本病在我县首次发病在1960年,20世纪60—  相似文献   

6.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氏杆菌后,多表现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或腱鞘炎,有跛行症状,孕牛发生流产是本病的特征症状。牛布氏杆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牛、山羊、绵羊、骆驼、猪、鹿和犬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动物发病后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畜流产、死胎和不孕,可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以牛和羊最常发生。感染本病表现出的症状主要为发热、流产、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人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波浪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以及影响生育能力。布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曾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畜之间流行过,并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布病的方法多为血清学检测,通过虎红平板试验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其特征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母畜流产、不育,以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被感染的动物中,只有少部分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大部分为隐性感染。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持续低热、衰弱,失去劳动和生育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1.
1调查目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和家畜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感染[1-2]。家畜患病后常出现发热、睾丸炎、乳腺炎、流产、不孕不育等症状,其中自发性流产是妊娠母畜感染布病的显著特征[3]。布病不仅会给畜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威胁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4]。  相似文献   

12.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粘巴病或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属分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目前分离到5个种15个生物型,其中羊种致病力最强。家畜临床症状不明显,极少死亡,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公畜发生睾丸炎、妊娠母畜发生早产、流产或不育;人则表现不定期发热、多汗、睾丸炎、关节炎、肝、脾肿大等症状。本病流行很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人及家畜的生殖系统,使妊娠母畜流产、不育,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发生波浪热、关节痛、睾丸炎、不孕症等.根据部、省有关文件和省畜牧局制定的<布氏菌病疫情监测试点县实施方案>要求,为预防控制家畜布病,我市于1997~1999年对4个疫区县(区)开展了家畜布病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概念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称波状热。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易感。本病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长期发热、多汗,出现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流产等。该病为乙类传染病。2病原特性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球状、球杆状细  相似文献   

16.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布氏杆菌病轻者感到疲乏、头痛、关节肌肉疼痛,重者出现睾丸炎、流产等,影响生殖能力,甚至丧失劳动力。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易发。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布鲁氏菌病的基本情况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布鲁氏菌病是我国人的二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动物发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人感染布鲁氏菌患病后可引起疾病慢性化发展,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寒颤、盗汗、头痛、骨关节疼痛和神经痛等,还可出现食欲减退、委靡不振等.急性期患者未经适当治疗病程超过1年以上者可转入慢性期,表现为乏力、关节或肌肉疼痛、关节炎等器质性损伤,精神抑郁和失眠等症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发病逐年上升,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Bmcellosis)又叫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使妊娠母畜流产、不育、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发生波浪热、关节痛、肌肉痛、四肢无力、睾丸炎、不孕症等。根据《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预防控制家畜布病,陆良县于2000~2002年对全县11个乡镇及县种猪厂开展了家畜布病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本人在工作中经常徒手助产、静脉输液和剥离胎衣,接触动物分泌物极易感染布病。有时虽然佩戴了手套,但是因操作用力过猛或使用尖锐器械,都有可能不慎刺破手套,使病毒乘机而入,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1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呈流行趋势。该病可造成母畜的流产、死胎和不易受孕(空胎),部分母畜流产还出现胎衣不下症状,尤以新发病的母畜流产率更高,种公畜表现为睾丸发炎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