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授精技术是借助于器械将公羊的精液输入到母羊的子宫颈内或阴道内,达到人工受孕目的的一种配种方式。人工授精可以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比本交相比,可提高与配母羊数十倍,节约饲养大量种公羊的费用,加速羊群的遗传进展,并可防止疾病传播。人工授精技术包括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处理和输精等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
影响猪精液液态常温保存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生猪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现代快递业的飞速发展和猪同期发情技术的成熟,液态保存的精液可以在全球范围实施人工授精。与冷冻保存相比,常温保存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良种公猪遗传资源的利用率与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技术密不可分。从温度、季节、稀释液添加物质等方面对猪精液液态常温保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羊鲜精人工授精技术是指利用器械采集公羊精液,经过精液品质检查后,直接用器械将新鲜精液输入发情母羊生殖道内,完成受精妊娠并产出健康后代的技术。该技术相对自然配种可以提高优秀种公羊利用率、降低种公羊饲养成本、加速羊群遗传进展、防止疾病传播。主要包括种公羊选择与管理、受配母羊发情识别、采精、精液品质检查、输精、记录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人工采集雄性动物精液,经检测和处理后将新鲜或冷冻保存的精液再输入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自然交配而繁衍后代的一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畜的遗传资源,加快品种改良速度,降低养殖成本和生殖道疾病传播。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畜牧生产的模式,但现阶段还面临着发情鉴定困难、繁殖障碍和精液冷冻与性控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文章回顾了人工授精的发展历史与做出突出贡献的关键性人物,总结了现阶段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以期为未来技术升级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畜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来代替公母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扩大优良种猪利用率、降低种猪饲养成本、减少了因自然交配导致的疾病传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养猪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授精技术和精液保存技术是规模化养殖过程必不可少的技术。品质优良的精液对于生猪生产意义重大,对于猪的遗传改良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鲜精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冻精质量和产量。鲜精精液品质是衡量种公猪种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种公猪精液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及总精子数等,精液品质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和促进生猪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为加快优质生猪的生产发展,充分发挥良种公猪的遗传性能和母猪繁殖性能,依据猪人工授精科学理论,从公猪、母猪选育,精液采集与品质鉴定,精液稀释,包装、保存  相似文献   

8.
现代猪人工授精产业化应用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交配的繁殖方式有种公猪利用率低、优良基因共享范围小、增加疫病传播机会等缺陷。但自然交配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控制。在猪精液冷冻技术还未成熟之前,猪常温精液人工授精无疑是最实用的繁殖技术。在我国,猪人工授精的应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都是以猪场内部小规模应用——“场内人工授精”为主。  相似文献   

9.
猪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南汇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三大主推技术之一。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除能降低饲养费用。加快遗传改良速度外,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直接接触引起的疾病交叉感染风险。为了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南汇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确定了四家一、二级种猪场为供精单位,饲养公猪品种有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四家种猪场从采精、精液品种检查、精液稀释、精液的分装与保存、  相似文献   

10.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冷;东精液(以下简称冻精)已生产出大量的犬。在许多国家,犬的人工授精技术已作为常规技术应用,冻精受胎率可达80%以上。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犬的人工授精技术,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然而,冷冻精液质量差、受胎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人工授精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认为要提高犬人工授精技术的成功率,应从以下主要技术环节抓起。  相似文献   

11.
唐胤晟  王英群 《广西畜牧兽医》2005,21(4):169-170,192
普及和推广猪人工授精,可减少疾病的传播,充分发挥良种公猪的遗传优势,极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为进一步提高种猪质量,广西种猪场分别于2001年底和2004年初从美国引进原种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种猪,向社会广泛推广良种和精液,加快猪的品种改良进程。现将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相关隋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直接以优秀种公猪精液进行遗传交流来代替种猪交流。采用以精液遗传交流的方式,使遗传选择面更为广泛、安全、方便。输精时间适宜与否,对受胎率和产仔率的影响很大,而输精时间适宜与否和发情鉴定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业的发展中,随着遗传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种公牛精液生产对奶牛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了影响荷斯坦种公牛精液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环境因素、提高公牛精液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项产业在养殖业已经得到蓬勃发展,它能够充分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提高母猪产仔数,节约成本,防止疫病蔓延,能跨地区实现优良种畜的遗传资源,方便管理,加快优良猪群的进化改良,因此掌握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认为精液质量和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鹅业经过20世纪末约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趋势,原因除了中国畜牧用地限制、疫病危害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外,缺乏技术创新和突破也是主要原因.鹅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优秀公鹅的配种效率,而且可以加快鹅育种的遗传进展.如果精液冷冻保存成功,鹅人工授精技术还可以用于保种和克服配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鹅的育种落后和繁殖率低是制约养鹅业发展的瓶颈,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将对养鹅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作者对近几年鹅精液收集、精液保存、精液品质评估和输精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品种改良必须有良法 ,俗话说“母畜好 ,好一线 ,公畜好 ,好一片” ,这充分说明了公畜在繁殖改良中的重要作用。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的推广 ,就可以大大提高优良种畜的使用价值在我国 ,2 0世纪 50年代就开展了人工授精技术 ,70年代中期进行了冷冻精液的研究。广西的水牛冷冻精液和猪冷冻精液的研究成果居全国之前列。家畜冷冻精液研究的成功 ,使人工授精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冷冻精液不受时间、空间和种畜寿命的限制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种畜的作用。一头优良种公畜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但如果采用冷冻精液的方法却可使其大大延长。英国波…  相似文献   

18.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人工的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精液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一系列处理后,再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达到受胎目的的配种方法。从理论上讲,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优秀公猪利用率、提高商品猪整齐度、减少饲养公猪数量、节省开支、可以克服公母猪体格大小相差悬殊时造成的本交困难等优点。因此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是发挥优秀种公牛的遗传潜力、提高奶牛遗传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精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能否成功受孕。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年龄、疾病、饲养水平、管理方法、气候环境和采精技术等〔1〕,只有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与精液品质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不断提高精液品质和奶牛受胎率,进而提高优秀基因牛的覆盖率。1年龄精液品质与种公牛体成熟有关,体成熟以前生  相似文献   

20.
对1994-2003年间采用颗粒冷冻精液技术和细管冷冻精液技术对10037头(次)当地母牛进行了人工授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细管冷冻精液技术的授胎率比颗粒冷冻精液的高13.64%;与颗粒冷冻精液技术相比较,细管冷冻精液技术有省时、省力、操作简便,所用设施投入少等优点,更适合农区基层的黄牛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