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柳是一种具有防风、固沙、保土功能的灌木类植物,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中有着特殊饲用价值的新型粗饲料资源,具有抗逆性强、数量多、分布广、价格低廉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介绍沙柳的生态学特征及生态和经济价值,总结沙柳的饲用价值和营养成分,对以沙柳为代表的灌木类植物的饲料化处理方法和加工技术进行归纳,分析当前灌木类植物饲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沙柳等灌木类植物的饲料化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河南省灌木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灌木的饲用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进行定量化分析与研究,为饲料灌木资源的多样性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贵的饲料资源,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振兴畜牧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灌木资源的特点和生态学分类,并且分析了不同类灌木的饲用价值和生态意义,探讨了科学利用饲用灌木的具体措施。为这一重要的非常规饲料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灌木资源饲用价值分析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  王桂林 《中国饲料》2002,(15):31-32
我国灌木资源丰富,在全国广泛分布。灌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对水土保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许多灌木枝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用作家畜饲料以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中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目前人们普遍对灌木的饲用价值认识不够,宝贵的灌木饲用资源未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本文就河南省饲用灌木的特点以及利用现状谈谈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灌木资源的特点和生态学分类,并且分析了不同类灌木的饲用价值和生态意义,探讨了科学利用饲用灌木的具体措施。为这一重要的非常规饲料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灌木资源的饲用价值与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孝 《家畜生态》2001,22(3):31-34
在研究河南省灌木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灌木的饲用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进行定量化分析与研究,为饲料灌木资源的多样性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贵的饲料资源,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振兴畜牧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我国木本饲料植物资源分为针叶乔木、阔叶乔木、灌木、半灌木和竹类5种类型,并综合分析了木本饲料的营养价值;概述了以非洲、美洲、亚洲地区为代表的国外及我国对木本饲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木本饲料植物利用的限制因子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针对我国木本饲料植物资源的状况,提出了重视科研、加强引种驯化和发挥综合效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油蒿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油蒿Arternisia 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对北方干旱区的沙地生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促进植物群落演替、保护荒漠区生态环境和改善荒漠环境条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沙区灌木饲料植物,因此对油蒿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特性、生态学效应、化学成分组成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加深对油蒿的进一步认识,为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木本饲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及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述了木本饲料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木本饲料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开发前景。在对国内外木本饲料发展史进行回顾和对当前我国木本饲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我国木本伺用植物资源分为针叶乔木、阔叶乔木、灌木及半灌木、木质藤本和竹类6种类型并对每类饲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评述。文章综述了木本饲料的饲用价值和饲喂效果,并从生产加工途径、毒性及脱毒技术方面对木本饲料的生产加工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我国木本饲用植物资源的状况,提出了挖掘资源、综合开发、加强科研、引种驯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饲用灌木是青海省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饲用灌木在青海省分布广、储量大、利用价值高,了解和研究其数量、分布、营养价值及利用特性,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饲用饲料资源,在理论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适口性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简要回顾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历史,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并针对当前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秧藤饲用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秧藤的产业化现状,提出了适宜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的"青贮饲料+混合粗提取物"的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展望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秧藤高附加值的综合转化利用产业前景,以期为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马铃薯秧藤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加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及消化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冷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期的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及消化率的月份动态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一物种不同月份间、同一月份不同物种间各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牧草的体外消化率呈现出递减趋势;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冷蒿的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粗纤维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升高。牧草的消化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粗灰分与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提高该地区荒漠草原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综述了阿拉善地区生态危机的现状 ,并根据多年来生态治理的经验和成果 ,提出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草原建设为重点、综合开发为手段 ,坚持环境治理与农牧业生产并重的治理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原因,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系统相悖,表现在:1)多年来牲畜数量一直大大超出了天然草地的承载能力;2)长期以来过冬牲畜数量与天然草地饲草生产的季节特点不协调;3)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次,该区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高温和干旱)加剧了该区草原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荒漠草原区无霜期短、水资源缺乏、饲草料匮乏等实际情况,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荒漠草原区具有灌溉条件和机械化作业条件的养殖合作社,开展了草田轮作技术研究。通过牧草和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水肥一体化栽培、适时收获等技术集成,进行“紫花苜蓿—草谷子—马铃薯—青贮玉米”的轮作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可以增加牧草产量,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是提高该地区土壤肥力和获得良好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该地区草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全面调查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基础上,以植被、土壤、气象、人畜为评价因子,运用数学方法并结合遥感技术,对2003~2005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荒漠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标准及评价方法可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究区5种灌木物候期影响显著,月降水量仅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春季物候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通过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设置试验,对禁牧区和放牧区5cm、10cm、15cm、30cm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和降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分析表明:放牧会导致草原地上生物量减少,植被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减弱,降雨转化率降低;放牧会破坏0~15cm层植被根系,根系吸水能力减弱,上层土壤水分向下运移,从而放牧区0~15cm层含水量小于禁牧区,30cm层却大于禁牧区;禁牧区与放牧区5cm、10cm和15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相似,单次或累积降雨量大于10mm时,土壤含水量即有显著增加,但会因干旱间隔(两次降雨事件之间无降雨日数)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禁牧区含水量更加敏感,增加幅度较大;禁牧区30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有滞后现象,单次降雨量大于30mm或累积降雨量大于20mm且干旱间隔时间≤3d时,才有显著增加,放牧区30cm层只在干旱间隔较短(≤2d)的连续大降雨后有明显波动;禁牧区0~30cm层土壤水分的增加都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放牧区0~15cm层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0~10cm层与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