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和肠道结痂、栓塞、溃疡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鹅业的发展。自发现鹅副粘病毒病以来,多数病例病理变化等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随着该病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病理变化等不典型的鹅副粘病毒病,给诊治带来了困难。现将吉林省某养鹅场暴发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吉林省某养鹅厂从外地同时购入鹅种蛋,分3个养鹅基地饲喂,出壳后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免疫过1次。2006年5月2日,其中两个基地突然有雏鹅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今年春夏季在引进的四川白鹅群中发生 10多起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某鹅场发病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某鹅场套养商品鹅 3批 ,每批 10 0 0只。第 1、 2批分别在16、 2 1日龄用扬州大学生产的鹅副粘病毒病油佐剂灭活疫苗0 3mL皮下注射。第 1批自始至终未发病。第 2批鹅 2 5日龄开始发病。第 3批免疫提前至 10日龄免疫接种 ,每只用油苗0 5mL ,12日龄出现病状 ,到 5 0日龄左右死亡自然停止。第2、 3批鹅死亡率分别为 15 %、 2 5 %。2 临床症状开始流浆液性鼻液 ,呼吸困难 ,频频甩鼻。拉白色稀粪。有的跛行 ,甚至瘫痪 ,倒地划动。有…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各年龄鹅只发病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减轻,拉水样稀粪,并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是脾脏和胰腺呈灰白色坏死灶,消化管黏膜有坏死、溃疡和结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8%,是养鹅业的大敌。莫旗是  相似文献   

4.
鹅副黏病毒病是云霄县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排灰白色稀便、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临诊中,发现该病易与“蛋子瘟”(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并发或继发;诊断时易与小鹅瘟、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杆菌病、禽流感相混淆。尽管有鹅副黏病毒疫苗以供预防,但免疫失败的病例仍时有发生。为此,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和肠道结痴、溃疡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是我市鹅的多发病。多数病例病理变化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也有部分病例病理变化不太典型,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我们在门诊中通过实验室诊断的两例非典型病变的病例报告如下,希望这一诊断报告能给以后的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提供参考。1 发病情况及症状1.1 病例一 本市马集镇爱国村刘某养鹅150只,25日龄注射禽流  相似文献   

6.
合肥郊县一农户饲养商品鹅 5 0 0只 ,至 40日龄时发病。病鹅拉白、绿色稀粪 ,死亡增多 ,甚至出现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经过流行病学的分析、病理诊断 ,最后确诊为鹅的副粘病毒病。1 发病情况该农户于 2 0 0 2年 1月 2 0日引进商品鹅苗5 0 0只 ,饲养至 39天时 ,开始拉白、绿色稀粪 ,并陆续出现死亡 ,整群发病率达 70 .9% ,共死亡 1 0 9只 ,死亡率为 2 1 .8% ,出现神经症状且不能康复的为 36只 ,占 7.2 %。该农户先后用氟哌酸、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 ,收效甚微。2 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呆立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 ,食欲减退或废绝 ,喜饮水 …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肠道粘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我市最早于1997年秋在农户散养鹅中发现类似病例,该病的发生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临诊工作中,我们发现本病易和蛋子瘟(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并发或继发,诊断中易和小鹅瘟、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禽流感相混淆,防制方面尽管有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等措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8日我镇一养鹅户购入四季鹅900只,购进后在林问搭建的塑料大棚中育雏饲养,期间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禽流感的防疫。10月30日发现有部分鹅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拉绿色稀便,立即用氟哌酸拌料,不吃料的鹅用庆大霉素肌注,11月2日发现鹅群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病鹅出现神经症状,并有5只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鹅传染性浆膜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到11月6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这次病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0年春季,吉林市某珍禽养殖场饲养的2月龄莱茵鹅1 200只暴发了副黏病毒病,并引起大量死亡,现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患鹅发病初期拉白色稀粪,其后粪便呈水样,暗红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不振、羽毛蓬松、两肢无力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初期拉白色、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拉暗红色或绿色水样稀粪,部分鹅后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脾脏、胰腺肿大,其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为共同特征。本病1996年在广东发生^1,其后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吉林等省的鹅群中不断暴发流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国内许多杂志对其症状、病理变化等各做了不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初期拉白色、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拉暗红色或绿色水样稀粪,部分鹅后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脾脏、胰腺肿大,其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为共同特征。本病1996年在广东发生眼1演,其后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吉林等省的鹅群中不断暴发流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国内许多杂志对其症状、病理变化等各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为了探讨本病的防治,本室从病原、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到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做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  相似文献   

12.
一起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里畜牧场赵某养鹅场及附近的养鹅场,在2006年11月初相继发生类似鸡新城疫的临床和病理变化特征的鹅的疫病。经诊断是鹅副黏病毒病,采取治鹅副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控制和扑灭了疫情,鹅群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今春以来,某地雏鹅出现了一种以拉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农民损失惨重.经诊断该病由鹅副粘病毒病引起,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县养鹅中时有发生以拒食、甩头、拉白色稀粪、饮水增加。剖检肠道内有黄白色米糠至绿豆状的痂块,剥离后呈现溃疡面为特征的疾病。此病从雏鹅到成鹅都可发生,用抗菌素、小鹅瘟血清等治疗无效,经病料送检到扬州大学兽医院,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有关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鹅精神萎顿,闭眼缩头,羽毛粗乱,离群,食欲减退或不食,饮水增加,常有甩头、咳嗽,口腔甩出粘液。患病初期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稀便,带有暗红、黄色、绿色或黑色。病的后期,部分患鹅不停摆头,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4月4日我镇一养鹅户饲养扬州鹅2200只,购进后按照免疫程序开展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禽流感的防疫,1~20日龄采用摊床育雏,20日龄后采取2009年4月4日我镇一养鹅户饲养扬州鹅2200只,购进后按照免疫程序开展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禽流感的防疫,1~20日龄采用摊床育雏,20日龄后采取  相似文献   

16.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鹅副黏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下痢、并出现扭颈、转圈等症状。剖检特征是脾脏和胰腺呈现灰白色坏死灶。消化管黏膜有坏死、溃疡和结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8%,给我国的养鹅业造  相似文献   

17.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场2005年春季引种四川白鹅1日龄苗鹅1000多只,通过精心饲养,从育雏到开产基本正常,种鹅开产前接种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小鹅瘟、蛋子瘟(大肠杆菌)疫苗.秋后开产,其种蛋孵化的苗鹅从第三批开始出现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经诊断与四川农大程安春报道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认为病原是腺病毒)相符,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疫苗对种鹅进行免疫使下一代得到保护,现将其发病与防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敬告作者     
赵昌云  唐中节 《中国家禽》2006,28(13):40-40
某场2005年春季引种四川白鹅1日龄苗鹅1000多只,通过精心饲养,从育雏到开产基本正常,种鹅开产前接种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小鹅瘟、蛋子瘟(大肠杆菌)疫苗.秋后开产,其种蛋孵化的苗鹅从第三批开始出现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经诊断与四川农大程安春报道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认为病原是腺病毒)相符,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疫苗对种鹅进行免疫使下一代得到保护,现将其发病与防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鹅的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死亡率可达90%~100%。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临床特点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减轻。拉水样稀粪,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2005年7月初,我省某县农户饲养的13日龄雏鹅陆续发病死亡,检验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和小鹅瘟混合感染所致。经现将此病例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县农户,2005年7月6日引进商品鹅共3000只,在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鹅细小病毒病和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于2009~2010年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养鹅场(户)采用临床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技术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流行季节为4~8月,发病率为60%~70%;鹅副黏病毒病流行季节为5~7月,发病率10%~20%。二者共同点是对雏鹅有高度的致病性,尤其10日龄以内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甚至可达100%。耐过者可自然康复,但康复鹅生长缓慢,产蛋种鹅感染后产蛋率明显下降。并对分离的鹅细小病毒和鹅副黏病毒毒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为鹅细小病毒病和鹅副黏病毒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