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熊蜂为温室冬瓜授粉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通过对温室冬瓜应用熊蜂授粉、人工蘸花授粉和空白对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熊蜂组的坐果率比人工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5 3 3%和 75 0 % ;单果重分别增加了 34 7%和 15 6 1% ;株产量分别增加了 2 6 9 7%和12 2 0 9% ;熊蜂组的果形大小、果肉厚度和种子数也有一定的提高 ;水分和粗纤维的含量相差不大 ;粗蛋白和Ca,Fe ,Zn的相对含量虽有所下降 ,但绝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熊蜂授粉可以促进温室冬瓜坐果和营养吸收 ,极大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三种授粉方式对温室凯特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温室凯特杏授粉的效果,在温室内进行了熊蜂(Bombusterrestris)、蜜蜂(Apismellifera)和人工蘸花这3种授粉方式的试验,其结果表明:熊蜂组的杏果实发育期最短,比蜜蜂组缩短了4天,比人工组缩短了5天;在株产量上,熊蜂组产量最高,比蜜蜂组提高了11.96%,比人工组提高了25.77%;在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总酸等营养指标上,3组之间差异不大,但熊蜂组的风味更佳。可见,采用熊蜂为温室杏授粉的效果优于蜜蜂和人工。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为异花授粉植物,其产量与传粉昆虫关系密切,但油茶昆虫授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熊蜂在温室大棚作物授粉方面具有效益高、品质好等优点.本文以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引进熊蜂对其进行授粉试验,分析熊蜂对油茶授粉结实的影响,以期为油茶的引蜂授粉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熊蜂的不同投放方式对油茶的座果结实有很大影响,熊蜂的自由式授粉、限制性授粉和自然昆虫授粉的座果率分别为36.78%、0.22%和18.23%,自由式授粉能显著提高油茶产量,而高饱和密度的限制性熊蜂释放方式反而会有减产作用;另外通过熊蜂授粉试验发现油茶不同亲本间的组配授粉结实率差异很大.因此在合理控制的情况下熊蜂能有效提升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蜂授粉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番茄温室内,熊蜂和蜜蜂的授粉习性不同.熊蜂的出巢温度低,日工作时间长,趋光性差,主要采用振动方式授粉;蜜蜂的出巢温度高,日工作时间短,趋光性强,主要采用接触方式授粉.和常规生产中采用的喷施激素方法相比,利用蜜蜂为设施番茄授粉,可以改善果实品质,但在产量上和喷施激素方法没有区别;采用熊蜂为设施番茄授粉,效果比蜜蜂更为显著,熊蜂授粉不仅可以改善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产量,降低畸形果的比率,果实大而充实,种子数量多,商品性好.总之,对于设施番茄,蜜蜂授粉效果优于喷施激素处理,熊蜂授粉效果优于蜜蜂授粉. 相似文献
15.
16.
熊蜂微孢子虫感染熊蜂(Bombus spp.)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蜂种(B.terrestris)和国内蜂种(B.lucorum)分别提取微孢子虫,在两寄主工蜂的幼虫,蛹和成蜂间进行交叉感染.结果显示两种来源的微孢子虫能相互感染其寄主蜂,且幼虫、蛹和成蜂两两间无显著差异;用国内蜂种(Blucorum)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四种熊蜂(B.lucorum,B.pyrosoma,B.ignitus,B.terrestris),结果显示出同一种寄主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不同蜂种,对原寄主的感染率高于异源寄主,但死亡率低于异源寄主,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对不同寄主熊蜂感染程度的不同,是不同基因型的寄主群和不同基因型的寄生群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熊蜂授粉能有效提高甜瓜的坐果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而熊蜂的授粉采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授粉效果。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在一天当中,10:00~12:00熊蜂的出归巢数量最高,10:00~11:00之间花朵上可见熊蜂采集的数量最高;熊蜂在早上起棚的前10㏕出勤会呈现3个高峰,从高到低依次为第1㏕、第3㏕和第8㏕;熊蜂在起棚后单次的采集或适应性飞行时间在3㏕~10㏕之间;在一天当中,熊蜂单花有效采集时间最长的是11:00~12:00之间,为15.36s,其次为10:00~11:00和14:00~15:00之间,分别为14.92s和14.81s,从单花有效采集时间可以准确预测当地温室甜瓜泌蜜泌粉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