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栽桑-养蚕-结茧-售茧-缫丝-丝绸”是我国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副产品如桑枝、蚕沙、蚕蛹、蚕蛾等大部分作为废物而被遗弃。因此,迫切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风险,才能保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兴起的蚕桑综合利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蚕桑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风险。为此,笔者对当前蚕桑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蚕桑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蚕桑产业化的进程,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针对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强产业、进一步完善机制降低风险、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继续加强宣传打造品牌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蚕桑产业是中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曾是中江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受劳动力缺乏、比较效益降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蚕桑产业逐渐萎缩。近年来,中江县出台多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士发展蚕桑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宿豫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茧丝绸生产的重点基地之。2008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发展规模逐年萎缩,与后道发达的加工业严重失衡。制约了蚕桑产业资源优势的发挥,降低了蚕桑产业的对外声誉,更严重影响了茧丝绸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放任不管,势必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广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空前加大。在蚕桑产业市场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蚕桑产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已成为阻碍蚕桑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广西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以蚕桑保险为研究视角,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广西蚕桑产业的现状、保险试点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防控进行展望,提出了制定完善的基层保险服务人员培养计划、建立养蚕协会及组建基层救险队以降低骗保风险、加强勘查理赔工作管理、健全理赔机制、拓展保险险种等建议,以期提高蚕桑产业的抗风险水平,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信心,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鹿寨县是广西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在蚕桑科技推广应用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展示出广西蚕桑创新发展的新貌。鹿寨县通过采取调整品种结构、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施标准化小蚕共育、推进新技术和蚕桑机械研发应用、改进蚕沙处理方法、实施建设标准大蚕房养蚕、开展桑枝综合利用等有效措施,降低了蚕桑生产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效益,推动了全县种桑养蚕向省力化、轻简化、机械化的现代蚕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鹿寨县现代蚕业的发展,应坚持走目标明确的蚕桑科技发展和增收增效的蚕桑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比较效益降低,经营规模小而散,导致蚕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降低。蚕桑业如何成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泰兴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涌现了一些专业户。市蚕桑站对泰兴市近三年的经营状况作了详细调查(见表1),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生产中传统蚕桑产业的历史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急需引入智能化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设计了基于数据分析的蚕桑智能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蚕桑数据的采集,而且更注重利用智能算法来处理和分析蚕桑数据,同时提供了业务逻辑上密切关联的数据表示。应用表明,蚕桑智能系统降低了员工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规范了操作程序,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使用物联网滴灌技术的桑园单位面积桑叶增产17%左右;蚕桑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完成了传统纸质数据无法完成的工作;产生的数据增值效果,能有效地实现和指导蚕桑产业的精准、高效、科学生产,有助于推动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纯清 《中国蚕业》2006,27(4):81-82
近年,蚕桑生产屡屡出现污染中毒事件,直接影响蚕茧产质量,对蚕农利益造成损失,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安定因素。据此,本文从目前蚕桑生产环境变化着手,对蚕桑老区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途径和措施,作一下探讨。1蚕桑生产环境的变化1.1领导重视程度弱化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传统农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蚕桑产业经济增长潜力较小,工作成绩难有突破;二是传统特色较强,创新意识不足,在提高效益、寻求工作新亮点、新特色上难有作为;三是传统农业随着名特优新高效农业的发展,比较效益地位日渐降低;四是蚕桑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可以说是测定生…  相似文献   

10.
太湖县是安徽省蚕桑重点县,蚕桑基地布局区域化,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太湖县蚕桑产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受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资金投入少;茧丝价格波动大,种桑养蚕风险高;省力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蚕农积极性不高;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针对太湖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建议: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降低种桑养蚕风险;强化桑园标准化管理,着重推广省力化技术;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利民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7,(3):34-35
桑树栽培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出现了适应生产要求的新的栽培模式,为桑园管理水平、桑叶产量、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本文对传统的桑树栽培模式进行了改革,适应了机械化、省力生产需要,减少劳动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成为整个蚕桑产业生存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宿豫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茧丝绸生产的重点基地之一,2006年被列为省级高效百项农业工程。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全区蚕茧质量逐年下滑,这不仅制约了我区蚕桑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降低蚕桑产业的对外声誉,更严重影响了我区茧丝绸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 南部县蚕桑基地乡——大河,因烟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蚕茧单产显著降低,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妨碍了基地乡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对该乡进行了调查。蚕桑生产1982年前,全乡共有桑树1935500株(其中小桑园40亩、间作桑330亩、四边桑19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传统的栽桑养蚕比较效益逐渐降低,嘉陵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开辟了一条蚕桑多元化发展之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助推蚕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姜德义 《中国蚕业》2012,33(3):37-40
在介绍海安县蚕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行业稳定发展的资源、环境、市场等日渐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加强安全防控、降低养蚕风险,拓展深加工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科技创新,健全技术体系、提供优质服务等做优、做强海安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徐霞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13,(1):46-47,49
蚕桑产业是铜梁县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自古至今,仍是“桑-蚕-茧”为主模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发展等影响,蚕桑业比较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到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要使铜梁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单一模式为多元化发展,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蚕桑技术创新和蚕桑新技术推广共同托起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科技创新是蚕桑产业得以进步和升级的不息动力,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是蚕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蚕桑技术推广体系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车和播种机,一代又一代的蚕桑技术推广人员为蚕桑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蚕桑作为大农业的一个弱势产业,其产业地位受到了动摇,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弱化,出现了一些困扰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