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鸡传染性贫血病毒AV1550株的致病性,取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SPF鸡分别经胸部肌肉注射不同病毒含量的病毒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隔离饲养观察21日。感染后14日采血测定红细胞压积,21日统计死亡率、体重变化以及胸腺、骨髓、法氏囊病变情况并测定1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AV1550株后,表现出精神沉郁、增重减缓、贫血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3.9%;死亡鸡或观察期结束时存活鸡剖检,可见胸腺萎缩,骨髓变成淡黄色;不同剂量感染后14日,均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21日时,胸腺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6.7copies/mg 。7日龄SPF鸡感染后,出现增重减缓,高感染剂量(100000EID50)出现贫血,部分鸡出现胸腺萎缩和骨髓病变,但病变率低于30%。14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证实,CAV对SPF鸡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日龄依赖性,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病变、胸腺萎缩以及胸腺病毒载量测定可作为评价CAV致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北方牧业》2007,(10):19-19
<正>1引起鸡腹泻的因素1.1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鸡感染后都可引起腹泻。大肠杆菌感染排绿色稀便;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鸡伤寒及副伤寒,排白色恶臭稀糊状便或黄绿色水样便。  相似文献   

4.
鸡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可感染鸡、火鸡、鹌鹑与鸭等禽类,但主要以青年鸡和成年鸡发病居多。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另外通过感染蛋可进行垂直传播。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伤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鸡痘的防治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雏鸡,使育成率大大降低,病雏生长发育受阻;育成鸡发病,可引起产蛋量下降;若并发其它传染病、寄生虫病或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对养鸡业的危害甚大.1990年8月兰州市东郊发生鸡痘流行,笔者对某单位家属院内儿家个体养鸡户感染鸡痘的鸡只,视病情不同,采用了病毒灵拌饲、病毒灵加维生素C 混饲、0.2%龙胆紫溶液饮水三种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对鸡脾脏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从鸡脾脏组织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至24 h、72 h、120 h单核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PCR扩增ALV-J特异性引物H5/H7,验证脾脏巨噬细胞对ALV-J的易感情况;同时,通过qPCR验证感染ALV-J后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干扰素及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分化至第120 h形成形态正常的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鸡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蛋白发现,84.9%的细胞为KUL01阳性细胞;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对ALV-J易感,并且ALV-J可整合进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基因组中;对感染ALV-J的鸡脾脏巨噬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发现ALV-J感染导致鸡脾脏巨噬细胞形态逐渐萎缩直至死亡;ALV-J感染6 h、12 h、24 h及48 h可诱导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的表达显著上调,在ALV-J感染24 h、48 h诱导肿瘤抑制因子(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8.
鸡沙门氏菌病是鸡常见的一种细菌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引发肠道的感染,后期会导致全身症状;根据病鸡临床表现可分为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3种类型,对鸡的生产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加强鸡场饲养管理、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等措施能对本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经常发生本病的鸡场可进行药物预防;抗生素、沙门氏菌型噬菌体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酶标单抗阻断ELISA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沙门氏菌O9单抗3-47-0与包被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建立了一种抗体阻断EL ISA以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该方法基于待检血清样品抑制酶标单抗与脂多糖的结合,以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特异性抗体。对72份已知鸡白痢阳性血清(抑制率为(98.5±4.0)%)、54份已知鸡白痢阴性血清(抑制率为(15.3±8.0)%)、42份SPF鸡血清(抑制率为(0.8±7.2)%)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在人工感染试验中,从第2周开始,该方法能从全部鸡只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比全血玻板凝集试验(PAT)早1周时间。对344份种鸡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单抗阻断EL ISA比PAT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另外,该方法也能检测出与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有共同抗原的沙门氏菌感染产生的抗体。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是鸡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雏鸡,但近些年发现成年鸡感染率也逐渐升高。感染该疾病的鸡主要症状是白色痢疾,呼吸障碍,有精神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以上,规模暴发会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本地发生鸡白痢的病鸡进行临床诊治、病理解剖,经初步诊治,并取病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细菌形态学分析最终确定感染鸡白痢。采取药敏试验后,选择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后治愈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黄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所试菌株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以1日龄的蛋雏鸡为实验动物,探讨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防治效果。临床和剖检观察表明,给药组雏鸡的发病症状、鸡脏器的病理变化均轻于感染对照组;给药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感染对照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表明黄芩提取物(黄芩黄酮)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具有明显的体内抑菌作用,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鸡业中防疫程序的合理化,规范化,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法氏囊病都能得到很好的预防,现今,鸡白痢和鸡球虫病成为对养鸡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因素之一。而两种病的混合感染也就成为了鸡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对本地几个养鸡场的鸡白痢和鸡球虫病的混合感染做了有效的诊治,方法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鸡的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日龄为20日已经感染大肠杆菌的鸡作为试验对象,共120只,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60只。分别为治疗组的感染鸡实施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的感染鸡实施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大肠杆菌病鸡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感染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感染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3%,两组感染大肠杆菌病鸡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被大肠杆菌感染的病鸡,减少病鸡的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鸡非典型性新城疫是目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主要发病类型,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目前没有化学药物能治疗本病,可尝试用中药清瘟败毒散治疗感染鸡;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和管理,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理想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接种方式配合不同菌液浓度接种不同胚龄鸡胚建立感染模型,将90枚SPF鸡胚随机分成9组,每组10枚,分别为A、B、C、D、E、F、G、H、I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以气室接种、蛋壳接触接种的方式对不同胚龄(11和14胚龄)SPF鸡胚接种不同浓度(1×103、3×103、9×103、3×105、9×105 CFU/mL)的鸡白痢沙门氏菌C79-3菌株。每天观察情况直至出雏,待雏鸡孵出后按组分笼饲养,每隔12 h观察1次,连续观察7 d,观察各组雏鸡的临床症状、死亡情况,观察期结束对死亡和存活雏鸡进行剖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各模型组均有雏鸡出现明显的鸡白痢病症状并死亡,相较于其他模型组,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9×105 CFU/mL的C79-3菌液的F组和14胚龄气室感染方式接种3×103 CFU/mL C79-3菌液0.1 mL的H组,鸡胚出壳率较高,可分别达到80%和90%,出壳雏鸡呈现明显鸡白痢病特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盲肠膨大、卵黄囊吸收不良;组织病理切片可观察到肝脏、盲肠、心脏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病率分别100%和88.8%,并且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0%和90%。本研究结果表明,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0.1 mL 9×105 CFU/mL的C79-3菌液和14胚龄以气室感染方式接种0.1 mL 3×103 CFU/mL的C79-3菌液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建立稳定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 鸡白痢病是鸡和火鸡常见的传染病,危害较大,一般在雏鸡出壳后两周之内死亡最多,幼雏常呈急性败血性全身感染,是影响雏鸡存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年鸡常局限在生殖系统,慢性或隐性感染,青年鸡和成年鸡在某些应激的影响下,有时也可暴发急性感染,并且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624-1629
鸡白痢沙门菌是鸡白痢的病原,具有高度适应专一宿主的特点。它可引起雏鸡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成年鸡被感染后可引起体质量下降、产蛋率和孵化率降低、组织病变、白痢和生殖道畸形等,给很多国家的养鸡业带来巨大危害,并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甚至最终净化该病,需要对鸡白痢沙门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病原学及其基因组特征、流行病学、致病性及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鸡白痢沙门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鸡毒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鸡与火鸡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鸡毒支原体引发,会导致鸡表现出气喘、咳嗽、气管炎等呼吸道症状.而且,鸡毒支原体感染可在鸡群内长期存在及蔓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诊断和防控.文章在全面阐述鸡毒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其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球虫感染鸡的血液成分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机理。由商陆、白头翁、常山等中草药组方,制成散剂。将90只20日龄鸡随机均分成3组,第1组:中药组;第2组:感染不给药组;第3组:不感染不给药组。于给药第2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两组每只雏鸡人工感染球虫孢子化卵囊致球虫病。分别于感染前(0 d)和感染后5,9,13,17,21 d对鸡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葡萄糖、总蛋白、碱性磷酸酶等15项生化指标。结果发现除血液超氧化物岐化酶变化不明显外,鸡血清葡萄糖、镁、钠、总蛋白、白蛋白、琥珀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下降;血清钙、一氧化氮、溶菌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升高;IgG、IgM、IgA含量升高。中草药复方制剂能够维持血糖等指标稳定在较正常水平,并能明显提高溶菌酶等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沙门氏菌虽然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一般常用消毒药就可将其杀死。该病的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卵巢带菌会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