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74只山羊,分成六组,在发情周期的8~15天(发情当天为0天)肌注不同剂量的前列腺素类似物(15甲基PGF2α),其中4、5和6组在注射PGF2α时及其后22小时,每2小时采血一次,22小时后直至发情每12小时采血一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孕酮浓度。同时观察记录发情间隔时间。结果表明:(1)PGF2α注射后2小时,血浆孕酮即明显下降;4小时,三组分别由注射时的3.4922±0.2561、2.7808±0.9405和4.1897±0.8953 ng/ml,下降到1.3840±0.2410、0.8259±0.1580和1.0523±0.1358ng/ml。(2)间隔12小时,重复注射PGF2α对血浆孕酮水平无明显影响。(3)PGF2α注射后,1~6组羊发情间隔时间分别为34.67±3.86、39.20±6.05、57.86±4.76、47.50±3.57、56.00±6.71和41.20±5.79小时。PGF2α一次注射组,发情间隔时间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延长(r=0.59,P<0.05)。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与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血液化学分析和组织学的方法检查19头围产期娟珊牛和28头荷兰黑白花奶牛,以确定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牛外周血浆中孕酮的含量,用B-型超声波监测子宫复旧及卵巢活动的规律,从而探讨两个品种牛脂肪肝的发生与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2头娟珊牛和13头荷兰黑白花牛从产前一周至产后第八周均表现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程度不同的脂肪肝,发病率分别为63.2%和46.2%。其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娟珊牛高于荷兰黑白花牛,发病率分别为83%和23.1%。此外,患牛血浆中葡萄糖(P<0.01)和镁(P<0.05)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降低;而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P<0.05)和游离脂肪酸(FFA)(P<0.01)却显著升高。总蛋白虽在分娩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r-谷草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组牛中都有升高,差异也不显著。荷兰黑白花患牛产后第一次排卵的平均时间为19.3±3.4天,比同品种正常牛(13.3±1.2天)延长6.0天(P<0.01)。而娟珊患牛(22.4±5.8天)比其同品种正常牛(15.0±3.0天)极显著延长7.4天(P<0.01)。同时,两个品种的患牛子宫复旧的时间分别比同品种正常牛显著拖长(P<0.05)。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影响围产期奶牛繁殖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应用组织学方法检查了12头围产期黑白花奶牛,以确定其脂肪肝的发生率,以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指标定受试牛分娩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牛分娩前后外周血浆中孕酮(P4)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奶牛发生脂肪肝对免疫力和繁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8头黑白花奶牛在产后8 ̄21d内发生脂肪肝,发病率为66.67%;(2)脂肪肝患牛在产后2 ̄4周内  相似文献   

4.
苏联畜牧研究人员在一项繁殖试验中,给5群(分别为12、13、42、45和154头)17—20日龄的初产俄罗斯花斑黑牛,间隔11天两次肌注25毫克前列腺F_2的β-异构体,25毫克前列腺素F_2α 前列腺素F_2β,25毫克前列腺素F_2α(2群)或20毫克前列腺素F_2α(第一次注射在发情周期的8—14天进行);142头未经注射的青年母牛则用作对照。所有母牛均在第二次肌注前列腺素F的72和96小时作两次输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0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分娩期外周血浆、脐静脉、羊水和尿水中孕酮(P)、雌激素(E)、前列腺素E_1(PGE_1)和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含量,并对其分娩机理作了探讨。 产前72~12小时,外周血浆P水平迅速下降,与E水平逐渐上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5,P<0.005);产前60小时至产出期,E和PGF_(2α)逐渐升高,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r=0.93,P<0.005)。开口期,E、PGE_1和PGF_(2α)迅速增加,三者均于产出期达峰值,分别为2158±294、1397±398和744±181pg/ml(x±SE)。分娩后,P、E、PGE_1及PGF_(2α)均明显下降。 脐静脉血浆P、E、PGE_1和PGF_(2α)分别是胎羔排出时母体外周血浆含量的3.4、2.1、3.5和36.0倍,羊水中E、PGE_1和PGF_(2α)分别是该时期母体外周血浆含量的1.4、2.0和7.0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描记奶牛子宫内压的体内微型压力传感器法,为对子宫进行生理、病理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手段。 本实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法描记了16头母牛产后4小时和24小时的子宫内压并同时测定了血浆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其中胎衣正常排出7头(NRFM),胎衣不下9头(RFM)。结果如下:产后4小时NRFM和RFM牛子宫活动单位(平均收缩压×10分钟收缩次数)分别为183.19±19.15和37.12±16.79(P<0.01);产后24小时子宫活动单位NRFM牛为32.75±4.5,RFM牛为31.65±6.33(P>0.05),此时静注30单位催产素后子宫活动单位分别增加17.4和5.5倍(P<0.01)。NRFM牛产后4和24小时血浆17β-雌二醇水平为99.96±42.69和27.16±10.92pg/ml,RFM牛为188.06±63.85和106.93±72.28pg/ml(P<0.01);产后4和24小时血浆孕酮水平NRFM牛为2.0802±0.4072和1.9815±0.4312ng/ml,RFM牛分别为1.9635±0.6208和1.8734±0.6017ng/ml(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的乳脂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应用乳脂孕酮测定进行耗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探讨。4头牦牛发情周期乳脂孕酮水平的变化类型与奶牛基本相似。发情期的乳脂孕酮含量低,为0.10±0.01(S.E.)ng/10μl;发情终止后4~5天,孕酮含量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分别于周期第16,17,21和22天(周期长度分别为20、24、25、27天)达到峰值,平均为1.69±0.10(S.E)ng/10μl,下次发情前2天孕酮含量急剧下降到较低水平,于下次发情时重返到基础水平。15头牦牛妊娠12—30天的乳脂孕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平均为2.18±0.05(S.E)ng/10μl,妊娠18、20、22、24、26、28和30天的孕酮含量极显著高于8头未孕牛授精后相应各天的孕酮含量(P<0.01)。根据配后16和24天两份乳样的乳脂孕酮含量诊断怀孕与未孕的准确率分别为78.9%(15/19)和100%(11/11)。  相似文献   

8.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20天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卵巢囊肿奶牛外周血浆中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测定结果,促黄体素水平卵泡囊肿为0.84±0.25ng/ml(n=12),黄体囊肿为0.83±0.23ng/ml(n=5);孕酮水平卵泡囊肿为0.56±0.30ng/ml(n=12),黄体囊肿为2.85±0.64ng/ml(n=5);雌二醇水平卵泡囊肿为28.44±22.47pg/ml(n=12),黄体囊肿为8.14±0.88pg/ml(n=5);睾酮水平卵泡囊肿为84.67±40.40pg/ml(n=12),黄体囊肿为51.98±7.77pg/ml(n=5)。认为卵巢囊肿奶牛外周血浆中促黄体素水平低于正常期奶牛的水平;卵泡囊肿奶牛血浆中孕酮水平低于1ng/ml,黄体囊肿奶牛血浆中孕酮水平高于1ng/ml;卵泡囊肿奶牛血浆中雌二醇水平较高;卵泡囊肿奶牛公牛相与体内高水平睾酮有关。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1~4胎龄健康黑白花奶牛10头,设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择1~4胎龄产后健康黑白花奶牛17头,产后立即灌服"益母生化散"250 g,为中药预防组(B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10头,为胎衣不下组(C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26头,产犊后12 h灌服"益母生化散"500 g,设为中药治疗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机理及中药"益母生化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PGE2)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关系密切,胎盘组织中孕酮含量的升高,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的降低是胎衣不下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益母生化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益母生化散"具有调节胎盘组织的激素分泌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Dordt学院奶牛群采用ELISA检测奶中孕酮水平对提高奶牛产后繁殖性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设计是哺乳期产奶量高于8390kg的奶牛为高产奶量组(40头),产奶量低于8390kg的为低产奶量组(42头)。在高产组中21头和低产组中19头奶牛不接受ELISA检测(为未处理的对照组),两组中其余的牛从产后27天开始,每7天进行一次ELISA检测(为处理组),检测结果是奶中孕酮含量二次高水平和一次低水平,表明奶牛发情周期正常。连续三天检测,如奶中孕酮水平均低(<5ng/ml)的牛被认为具有卵泡囊肿,给予2ml GnRH(Cystorelin,50ug/ml)进行处理;连续三次检测奶中孕酮水平均高(>5ug/ml)的牛被认为具有持久黄体(CL),给予5ml PGF2。(Lutalyse,5mg/ml)无论是高产奶量组还是低产奶量组至产后210天,处理组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均有较高的受孕率(P<0.08)(分别为63.2比31.8%和56.5比42.1%),处理组动物的空怀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减少41.6天(P<0.05),假如每头牛的空怀天数每减少1天,可节省3美元,处理组每头奶牛可净节省70.42美元。  相似文献   

13.
卵巢囊肿是引起奶牛不育的原因之一;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卵巢有一个或多个囊肿。据报道,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病率约为6-19%,实际上可能还要高一些。每隔6-10天,反复进行囊肿挤破法治疗,可使奶牛卵巢周期恢复率达到37-45%。但是该方法对卵巢有损伤,手工挤破的并发症有出血和导致不孕的粘连。用促黄体素治疗,65-80%的患病奶牛于28-30天内使卵巢周期恢复;首次治疗的受孕率达38-58%。以静脉注射LH或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00-5000单位效果最好。而用FSH(促卵泡素)或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治疗,其卵巢周期的恢复率仅为48%,而不再推荐使用。用皮质类固醇肌肉注射,首次治疗后的受孕率为32%,是非常有效的,孕激素化合物,以单剂量(750-1500mg)或每天肌注200-500mg,连用10-17天,卵巢周期的恢复率为61-72%,受孕率50%。hCG与孕酮的复合制剂静注,受孕率是60-80%。用孕酮治疗,发情期恢复期显著延迟。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62-97%的奶牛在28-30天内重新建起卵巢周期,18-23天后开始发情。可用于治疗卵巢囊肿。第一个发情期中受孕率达到37-57%。用前列腺素F_(zα) (PGF_(2α))治疗,可缩短GnRH治疗至发情时间的间隔,可能是PGF_(2α)促使黄体囊肿退化。用PGF_(2α)后,奶牛在2-3天开始出现发情,而用GnRH治疗后奶牛在11-12天才出现发情。用PGF_(2α)治疗黄体囊肿,可使黄体在2-5天内溶解。GnR H亦用于减少产后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生率,一般在产后14天左右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B型实时超声断层扫描仪 (B -超 ) ,对奶牛子宫复旧过程进行研究。对 3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 ,用B -超和连续检查法监测了子宫复旧过程。结果 ,经连续直肠检查法监测 ,受试牛子宫孕角、空角和子宫颈复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37.4± 3.1)、(31.4± 4.9)和 (36 .8± 4.9)d;用B -超监测则为 (35 .5± 4.5 )、(30 .8± 5 .9)和 (37.5± 5 .0 )d。并且B -超监测还发现 ,分娩当天子宫肌层平均厚度为 1.6 5cm ,产后 2 3d时减少到 1.35cm ;产后第 5天在超声影像上可见子宫内膜 ,平均厚度为 0 .3cm ,第 15天为 0 .6cm ,而到产后 2 3d平均增厚到 1.0 2cm ,子宫复旧完成时 ,子宫壁平均厚度为1.0cm ;两子宫角的横切面轮廓清晰 ,大小基本相同 ,超声影像变白。研究表明B -超监测奶牛子宫复旧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乳汁孕酮状况监测5峰骆驼产后的卵巢变化,每天从4峰哺乳驼和一峰产后3天幼驼死亡的母驼上采样,共计60天。用Ovucheck牛孕酮药盒测定孕酮。5峰骆驼孕酮水平的第一个高峰分别出现在产后第28、26、21、24和20天。60天中,至少出现两次特续6±2天的孕酮高峰,其中,3峰骆驼在早期出现一次持续一天的峰值。  相似文献   

17.
尽管前列腺素F_(2α)(以下简称为PGF_(2α))治疗牛持久黄体的效果比其它方法均好,但其剂量、投药途径直接影响患畜的治疗效果,我们于1984年5月至1988年5月,用PGF_(2α)对患有持久黄体的奶牛进行了最佳投药途径的试验,兹将其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品:15甲基PGF_(2α)是由上海第五制药厂生产,批号为830721。2.供试牛的选择相分组:选择经检查长期不发情患有持久黄体的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在若干种动物中,包括牛和羊,可引起黄体溶解。这一事实引起用PGF_(2α)控制家畜发情和排卵的研究(Ins- keep,1973),并且对前列腺素F_(2α)和孕激素类使牛同期发情的实际方法进行了比较(Smith,1973)。本文报告了用合成的前列腺素类  相似文献   

19.
产后正常奶牛子宫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产后时期正常奶牛子宫内细菌的数量变化、种类及细菌与子宫复旧的关系。实验发现 ,产后第 2 ,7,14,2 4d子宫内细菌平均数量为 (1.91±0 .44 )× 10 5,(3.93± 1.6 1)× 10 6,(3.40± 0 .94)× 10 3 ,(2 .49± 2 .92 )× 10 2 个/mg子宫样品 ,而产后 39d时子宫内细菌数量均小于 1× 10个 /mg子宫样品 ;共分离到细菌 5 7株 ,其中葡萄球菌 2 4株 (占 42 .1% )、大肠杆菌 11株 (占 19.3% )、链球菌 7株 (占 12 .3% )、芽孢杆菌 8株 (占 14% )及微球菌 7株 (占 12 .3% ) ;经直肠检查在产后 39d时所有受试牛均完成了子宫复旧。结果表明 :细菌从分娩前的无菌状态增加到最高点较迅速 ,约 7d左右 ,而下降比较缓慢 ,到复旧完成 (39d)时 ,才接近于无菌状态 ;产后奶牛子宫内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芽胞杆菌和微球菌 ;产后子宫内一定数量的细菌对子宫复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由妊娠后期(产前2~3周)转变为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为围产期。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妊娠毒血症和肥胖综合征)、胎衣不下等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病,多发于日产奶超过30kg的高产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