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育种、营养和环境等条件的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常规日粮已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特别是泌乳高峰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限制了遗传潜力的发挥。为此,人们常采用提高日粮能量精料比来弥补能量欠缺,但这种方法易导致乳脂率降低、瘤胃功能减退、臌胀症和酮病等。于是人们将目光转移至油脂,以油脂代替部分谷实类可有效地提高日粮浓度,在不降低粗料比例情况下满足奶牛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3.
长链脂肪酸钙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相近、泌乳前蓁有中期的高、中产黑白花奶牛26头,分为4且,在其日粮中添加加不同量的长链脂肪酸钙,进行50天的饲养试验,研究长链脂肪酸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脂肪酸钙的3个试验组,试验期末的产奶量均比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产奶前期的高产奶牛,饲喂250g组,试验期末的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7%,多产鲜奶3.0k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相近,泌乳前期和中期的高、中产黑白花奶牛26头,分为4组,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长链脂肪酸钙,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研究长链脂肪酸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脂肪酸钙的3个试验组,试验期末的产奶量均比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产奶前期的高产奶牛,饲喂250 g组,试验期末的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7%,多产鲜奶3.0 kg,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脂肪及长链脂肪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或脂肪酸的目的早年的反刍动物产生性能较低 ,靠谷物及牧草作为饲料就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自 70年代以来 ,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很大提高 ,常规日粮已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 ,导致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提高奶牛日粮的精料比例会降低采食量 ,并影响瘤胃的正常消化机能 ,使乳脂率下降 ,甚至出现酸中毒。由于脂肪的含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 2 2倍。自 7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以期用脂肪提高反刍动物日粮的能…  相似文献   

6.
以呼伦贝尔草原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单贮、混贮处理,研究不同青贮处理对不同草地类型牧草长链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样品所含长链脂肪酸的成分相同,都以亚麻酸和棕榈酸为主,亚油酸含量也比较高;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间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所差异,混贮处理对各长链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最大.混贮处理后贝加尔针茅硬脂酸(P<0.01)、亚油酸(P<0.05)的含量明显升高,油酸明显下降(P<0.05);四种草地经不同处理后同一草地类型取样点之间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和真胃瘘管的阉牛 ,采用4×4拉丁方设计 ;对照组牛饲喂基础日粮 ,3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长链脂肪酸钙(Ca -LCFA)150g、300g 和450g。探讨日粮中添加保护油脂对肉牛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Ca -LCFA对瘤胃液pH值、乙、丙、丁酸浓度、乙酸与丙酸之比值、瘤胃内、瘤胃后及全消化道DM、OM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 ,添加150和300gCa -LCFA对总VFA浓度、瘤胃内、瘤胃后及全消化道NDF、ADF消化率无影响 ,但添加450gCa -LCFA使总VFA浓度、瘤胃内及全消化道NDF和ADF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150、300及450gCa -LCFA时 ,肉牛全消化道脂肪酸的消化率分别为75.95 %、85.42 %和88.39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 ,全消化道脂肪酸消化率(Y)与Ca -LCFA添加量(X)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回归方程为 :Y=63.50 +0.0624X,r=0.974,n=4。  相似文献   

8.
机体对长链脂肪酸(LCFAs)的摄取是细胞利用和调节脂肪酸代谢的重要环节,其中绝大多数LCFAs通过一系列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摄取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二次跨膜糖蛋白,对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FAT/CD36的结构、转运长链脂肪酸的机制以及其表达调控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LCFAs作为重要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以及代谢综合症时LCFAs经由FAT/CD36引发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摄取的影响。选用健康且胎次、体重[(554±21)kg]、泌乳期[(120±4)d]和产奶量[(24.30±1.47)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饲喂不同模式的饲粮,即以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的饲粮(MF组)、营养水平约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1组)和粗饲料比例等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2组)。试验期90 d,分3期进行,每期30 d,在每期的最后2 d采集饲粮样、乳样和血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日乳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MF组的产奶量和日乳脂产量均显著高于CS1组和CS2组(P0.05),而CS1组则显著高于CS2组(P0.05);MF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S1组(P0.05)。2)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动、静脉血浆中C16∶0、C18∶0、C18∶2cis-6、C18∶1 cis-9和总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血流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P0.05),呈现出CS1组MF组CS2组。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动脉对总长链脂肪酸的供给量,表现为MF组和CS1组显著大于CS2组(5 629.51、6 605.02 g/d vs.3 878.91 g/d)(P0.05)。4)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率,表现为MF组和CS2组显著高于CS1组(10.99%、10.84%vs.7.39%)(P0.05)。5)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表现为MF组(618.69 g/d)CS1组(487.87 g/d)CS2组(420.56 g/d),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揭示了在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浓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奶牛乳腺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  相似文献   

10.
乳中所有的中、短链脂肪酸是在乳腺中从头合成 ,大部分长链脂肪酸来源于血液 ,反刍动物乳腺内中链脂肪酸的合成被酰化作用所终止 ,这决定于从合成酶系中清除乙酰辅酶 A( Co A)酯 ,而这个清除过程由微粒体甘油三酯合成体系完成 ,而中、短链脂肪酸仅在甘油的 sn- 2和 sn- 3位置酯化。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速率依赖于外源脂肪酸的供给。本文旨在研究外源脂肪酸对分离乳腺组织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材料 :C14标记的月桂酸、硬脂酸、亚油酸和 9,1 0 - 3H标记的棕榈酸和油酸由英国白金汉郡放射化学中心提供 ,未标记的脂肪酸用薄层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1.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20.35±0.53) kg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冻干制剂(卷曲乳杆菌添加量为5.5×109CFU/kg),饲喂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新鲜粪便用于16S rRNA V3~V4区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集血清用于长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 32%(P <0.05),料重比降低了5.68%(P<0. 05); 2)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能够提高生长猪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增加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和光岗菌属的比例; 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了6.20%(P<0.05),乙酸含量减少了9.88%(P<0.05); 4)试验组猪群血清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和6.28%(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5.5×109CFU/kg卷曲乳杆菌能够影响生长猪的粪便菌群组成,增加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并改善血清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对生长猪的肠道健康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氧立停是由国内知名专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验,将食品级叔丁基氢醌(TBHQ)、饲料级乙氧基喹啉(EMQ)、增效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增效剂等用科学的配方技术和独特的生产工艺配制而成的高效、无毒的新型饲料抗氧化剂:本试验研究了氧立停对米糠、饲料中脂溶性维生素VA、VD、V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氧立停的对饲料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常用的饲用抗氧化剂EMQ,与进口复合抗氧化剂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长链支链脂肪酸(LC-BCFAs)是一类具有甲基等烃基支链结构的功能性脂肪酸,在预防炎症、癌症和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健康对于畜禽的健康、高效和安全养殖等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表明LC-BCFAs在调控动物肠道健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动物肠道作为研究靶点,系统地综述了LC-BCFAs在缓解肠道炎症、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和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LC-BCFAs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潜在机制,为深入了解长链支链脂肪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泌乳牛饲喂瘤胃保护脂肪可降低干物质采食量 ( DMI) ,这限制了日粮脂肪作为泌乳早期补饲代谢能 ( ME)源的优势。DMI降低的原因尚不清楚。单胃动物门脉循环组织 ( PDV,即肠、胰脏、脾脏、肝脏等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组织 )分泌的激素对采食量和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 ,但对奶牛采食调节作用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关注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Suominen等报道青年母牛颈静脉 GL P- 1浓度因 48h绝食而降低 ( 1 998) ,但未见牛 GL P- 1或 GLP- 1 ( 7- 36)酰胺浓度的报道。用脂肪补饲奶牛测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结果相…  相似文献   

16.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物,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其对猪肠道健康和代谢健康的有益影响以及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旨在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应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和酶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性能及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约45 kg)的健康生长猪(约克夏×荣昌)40头,公母各半(公猪为阉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1 g/kg酶制剂+1.5×109 CFU/kg复合益生菌。试验期为63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和酶制剂有提高猪只末重(P=0.09)、降低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9)和耗料增重比(F/G)(P=0.08)的趋势,对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提高了肌肉pH1、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和酶制剂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畜牧兽医》2020,(1):56-59
对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李斯特菌属和链球菌属的几种革兰氏阳性菌株进行中链脂肪酸及其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抗菌活性评价。α-单脂肪酸甘油酯比脂肪酸更具活性,其中α-单月桂酸甘油酯是最具活性的化合物。以化脓性链球菌为试验菌,观察作用效果。首先,阻断α-单月桂酸甘油酯甘油部分的羟基,得到一种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化合物(MIC,3.9μg/mL)。其次,考察α-单月桂酸甘油酯与α-单葵酸甘油酯两种成分混合物时,α-单月桂酸甘油酯与α-单葵酸甘油酯之间以及α-单月桂酸甘油酯与活性差的月桂酸之间的协同关系。其中一种成分优于另一种成分2倍的混合物比单独的某种成分更为活跃。此外,组成成分比例为1:1也是不利的。当α-单肉豆寇酸甘油酯的量等于或少于α-单月桂酸甘油酯时,α-单月桂酸甘油酯与单肉豆寇酸甘油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采食前后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的变化及其吸收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试验选用3头体重(720±30)kg且装有瘘管的健康荷斯坦牛(动物伦理审查编号为SXAU-EAW-2019-C002013),采食精粗比为40∶60的日粮(10 kg),试验预试期10d,于第11天饲喂前开始取样,采用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