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桑不养蚕、有桑少养蚕,弃桑不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荣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了蚕桑基地建设,扶持培育栽桑养蚕大户,强化了蚕桑生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使我县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标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嫁接技术在我县得到迅速地推广,加快了劣桑改造的步伐,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我县桑树嫁接的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伴随着栽桑的发展,桑树的嫁接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据资料记载:早在1933年,阀中蚕种场国营苗圃以及重点蚕乡已采用袋接桑树,每年嫁接良桑只有3000~5000株。解放后,桑树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解放前后,蚕农善于培育乔木桑,实行粮桑间作。七十年代,随着坝区条田建设,大力推广田埂栽桑,从而蚕桑生产布局转移到田坝地区,对我县蚕桑生产又有较大的发展,1979年产茧76.9吨;随着大田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调整、农业以户经营,坝区蚕桑生产急剧下降,蚕桑布局向丘陵山地逐步转移。现在布局调整基本就绪,蚕桑  相似文献   

4.
根据陕西南北不同自然区气候特征和多年桑树品种栽植的表现和新推广良种桑的特性,提出了以秦巴山地、关中渭北、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发展蚕桑的桑树品种选择的对象;根据蚕种生产用桑的特性和春伐区对桑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选栽桑品种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和古运河的两岸,土地肥沃,适于粮桑生产.蚕桑是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比重很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素有"丝绸之府"之称.而且,群众历来认为"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对栽桑、养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对蚕桑生产的摧残,到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县蚕茧产量仅4.2万担.解放后,我县蚕桑生产得到  相似文献   

6.
<正> 陕北老区各地(市)委、行政工署,各县(市)委、县(市)人民政府: 陕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我省蚕桑生产发源地之一。陕北地域辽阔,荒山荒坡多,发展蚕桑生产潜力很大。这个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桑叶养分充足,适宜于桑树生长;且桑、蚕病虫害少,茧丝质量好。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陕北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桑园面积达到9万亩,蚕茧产量达到82万斤,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十年内乱”,使蚕桑事业遭到破坏。近几年虽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了迅速扭转这种状况,积极恢复和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七十年代初期大兴栽桑养蚕运动,为全县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部分乡村脱贫致富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为了把我县蚕桑生产进一步推向高潮,在三、五年建成基地县,特制定如下规划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胡云峰  胡安素 《四川蚕业》2006,34(3):51-53,55
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发种、产茧曾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四边桑栽植模式曾在全省推广。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现有投产桑3500余万株,年产茧徘徊在2.3万担左右,主要是桑树基础建设差,为了加快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当年育苗、当年栽桑。我县于l987年4月上旬从广东省引进杂交桑种“沙2×伦109”650公斤,主要推行肥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11.
韩建华 《北方蚕业》2006,27(4):50-51
蚕桑是陕北的一项传统产业,从延安南部的黄龙山、桥山,到榆林北部沙漠边缘,到处有桑树分布,其中子长县周围的各县,是目前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在这里,散布着许多百年以上的大桑树,它们就是陕北地方特色品种——甜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些地方养蚕约80%的桑叶采自甜桑,现在仍有10%左右的产量。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甜桑适应性强,管理容易,生长旺盛,产量较高,是湖桑等其它引进桑树品种不可替代的,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制约“三高”蚕业发展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蚕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年年栽桑不见桑,季季养蚕不见效,已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制约了“三高”蚕业的发展。最近,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依靠科技、振兴蚕业”作为发展仁寿“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剖析我县蚕桑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制约仁寿“三高”蚕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专题调研认为,当前普格县蚕桑产业难以呈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甚至面临挖桑毁桑、弃管弃养的“萎缩”态势,除了栽桑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区外出务工人员和搬迁户增多、烟桑矛盾进一步加剧、蚕桑生产激励机制比不过烤烟外,主要原因就是个别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执行力不强、产业扶持项目投入不足、科技兴蚕措施落实不力。对此,提出稳定推进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从1990年10月前后开始栽桑,发展蚕桑生严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3年是快速发展年年上新台阶的3年,1990年起步时,我县只有投产桑12万株,产茧17871.88公斤,1993年已累计栽桑7600万株,产茧502512公斤,分别比起步时增长663倍和27倍,三年累计产茧888182.5公斤,平均增长速度为227%,年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浙江德清县城郊乡明星农业合作社从3月23日到4月3日,苦战了十天十夜,育苗栽桑17万株,超过了八年来栽桑总数的1.2倍。每人平均栽桑240株,解决了蚕桑生产大发展中桑苗的不足,保証蚕桑生产多快好省的发展。十天十夜时間栽桑17万株不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那末明星社是怎样能在短短十天时間中栽下了17万株桑的呢?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我县在获得夏粮大丰收的同时,春蚕达到1755800斤,比去年春蚕增长26.4%,无论发种量、总产量、净增数量都是历史上最多、最高的一年。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一致反映,今年春蚕大增产,多亏了责任制。去年以来,全县97%的生产队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对多种经营生产实行了四专一包。责任制的落实,为蚕桑生产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一、责任制促进了大育苗、大栽桑。去冬今春,全县栽桑1300万株。今春又培育良桑苗2922亩,可产苗1500万株以上。县河、关家、石梯、大同四个公社育桑百亩以上。关家公社去秋栽桑69万株,一季接近前几年植桑总和。县河公社关沟大队去年集体育桑  相似文献   

18.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农民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丝厂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振兴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据《大足县农牧渔业志》记载,我县于1955年开始恢复育苗栽桑,当年育苗10.2亩,栽桑19.1万株,1956年发放蚕种8张,产茧219公斤.到1992年,全县共有桑树15430万株,达到人平有桑200株,是1956年的808倍;发放蚕种59524张,产收鲜茧1036817公斤,分  相似文献   

19.
学会动态     
为了普及蚕桑生产科学技术,山西省蚕学会于5月15—27日分别在闻喜、临汾、于次,离石、兴县、忻县等地县举办了普及栽桑、养蚕科学技术巡回讲座。由省蚕学会付理事长袁泰成同志和蚕学会秘书长郎计林同志主讲了国内外蚕桑生产的先进经验;蚕桑生产利国利民的优越性;我省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如何因地制宜按比例发展;同时细统地传授了培育桑苗,嫁接改良,科学栽桑管桑,新法养蚕等一系列新技术。使参加听课人员对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县已将蚕桑生产列为发展多种经营的重点项目,计划在八五年以前栽好管好二万亩桑园。要栽桑首先必须要有桑苗,如果去外地购买桑苗,一方面要花费很大一批资金,另一方面外地桑苗由于长途运输等原因,保证不了桑苗质量,成活率也很低;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