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祝县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利用天祝县及周边地区117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和DEM分区修正,将天祝县草地分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寒温微润山地草甸草原、寒温湿润山地草甸、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微温微润草甸草原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6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草地退化程度,结合天祝县实际的草地资源分布图和草地的不同等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tGIS)工具,对天祝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天祝县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685亿元/年,其中微温微润草甸草原贡献率最高,达31.52%,寒温微干山地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贡献率为8.45%.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寒地区矿山植被恢复技术已取得成功经验,但是就如何发挥长期效益、巩固治理成效还在探索阶段.通过对青海省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项目的分析认为,采用围栏阶段性封育、更新复壮、鼠虫害治理和落实责任等措施,可以避免生态脆弱区矿山植被修复后的二次退化,是实现修复区长期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从江河源区气候、地理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特殊性入手,对江河源区一系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非常复杂,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保护生态系统入手,维持已经建立的江河源自然保护区模式,国家持续性投资于生态补偿、恢复以及相应的科学研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长久改善的基础.重视文化教育,科技培训及推广,能给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持久性的效果.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上建立家庭牧场模式的草地农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使之成为高效的饲草供应基地,是实现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和经济作用的最佳措施.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威胁日趋严重,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政府、人民以及科技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位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玉树县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已成为青海省草地退化最严重、面积最大、退化速率最快,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该地区通过禁牧、阶段性禁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鼠虫害防治等措施对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黄土高原不仅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地限制着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气候及土壤3个方面特殊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黄土高原退化现状以及造成其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区生态恢复的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怀顺  赵晓英 《草业科学》2000,17(5):65-68,F003
根据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生态退化现状及生态恢复的要求,把西北地区分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荒漠-绿洲区及中高山地4个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黄土高原区应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恢复以水土保持植被为主的生态系统;青藏高原区应保护植被和恢复植被并重,根据退化程度分别采取复垦种草、人工促进和自然保护等不同措施;荒漠-绿洲区应根据绿洲的区位资源优势,在绿洲内部进行防风固沙和  相似文献   

7.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汀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和经济危害入手.对目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的治理思路进行探讨。“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生态效果,应该看到“黑土滩”生态功能转型的作用。将江河源区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划分为无干扰生态核心区和生态经济保障区。在生态经济保障区域推行“草地农业家庭牧场模式”。在极度退化不可自然恢复的“黑土滩”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变废为宝”使“黑土滩”成为高寒地区草地家畜草饲料补充基地。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重视江河源区草地系统鼠害的威胁,实施“草地生态建设,防治鼠害先行”的策略是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和经济建设的保障。强调国家向汀河源区持续性投资和持久性加强牧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是我国江河源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系统重要的天然安全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黄河上游草地生态质量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草地生态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同时引发自然灾害、河流断流等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域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和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草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及草地适应性管理机制,并对未来草地恢复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江源、祁连山和甘南等典型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对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国家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蒸散发与植被退化的关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MODIS16A2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及其14 个子流域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同时选用MODIS NDVI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进而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和植被变化区,以此探究2001—2020 年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和不同植被变化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0 年青藏高原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东南高的态势,14 个子流域中羌塘高原区的蒸散发最高,黄河流域的蒸散发最低,同时大部分地区蒸散发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中灌木的蒸散发最高,其次是森林和草地。2001—2020 年青藏高原植被退化不断减弱,各退化区蒸散发的均值排序为: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极重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区集中在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周边区域且植被恢复区面积高于植被恶化区,各植被变化区的年均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呈植被恢复区>植被不变区>植被恶化区。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及植被蒸散发的时空特征能为当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高寒植被退化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网围栏效益调查分析,凡是安装了围栏的草地,牧草高度、密度、盖度、频度以及牧草产量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区(围栏外草地植被),而且有围栏的退化草地植被其恢复进度也高于对照区,表明采取围栏禁牧措施,对保护草地生态,加快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寒、耐旱、抗风沙和高产等特性,极适应于寒冷干旱的高寒草原生境,是进行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优良草种。就近年来国内关于梭罗草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其作为高寒草原乡土生态草种在未来生态治理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数据,结果显示:1)2002-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植被退化面积是植被恢复面积的2倍以上。2008-2010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恶化形势有所缓解,恶化面积减少至与植被恢复面积持平。2)实施治理工程之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退化状态,甚至有恶化趋势。天峻县和共和县分别有3 415.36和2 324.57km2地区出现警戒状态,分别占当地陆地面积的25%和38%。较严重的是,海晏县有284.98km2地区的生态安全处于重度危险状态,占当地陆地面积的18%,剩余地区都处于轻度危险状态。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研究,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行性措施和改进环境治理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苏超  薛忠民  焦锋 《蚕业科学》2012,38(1):146-151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及荒漠化是陕北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灾害,桑树以其生理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成为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型树种。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分布着较为丰富的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适生桑树种质资源,并形成高大乔木桑、梯田埂桑、桑草间作坡地桑、沙地灌木桑等多种桑树类型与栽植形式,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防护和特色农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通过介绍陕北黄土高原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桑树栽植与收获技术,以及桑树对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作用,诠释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河岸带沙棘林营造与管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立地条件恶劣,河岸带是该地区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河岸带种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总结几年来在该地营造与管护沙棘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植被措施改善恶劣地区的生态环境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具体总结为:因地制宜,科学布设;选择良种壮苗,确保成活率;选择合理季节,抢墒保墒种植;保持苗木活力,搞好假植和保护;认真整地种植,确保造林质量;搞好抚育管理,保证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存在的生物多样性、林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浅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综述生态恢复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的现状、研究的内涵、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提出生态恢复国外研究渐趋成熟,但国内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加强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技术交流是加快我国生态恢复研究的有效方法;建立生态系统预测预报系统和预警系统,确诊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程度是当务之急;尽快研究适宜我国生态恢复的生物资源,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并应加强学科、领域、部门合作,系统研究生态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整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共有20种,主要为免耕补播、草地翻耕和减畜。相较于国外,我国利用围栏封育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利用火烧、刈割和控制杂草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我国缺少在干草覆盖和草皮移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而草方格沙障和草地灭鼠是我国特有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对退化草地均具有积极的恢复效果,但对不同生态恢复目标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未来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