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广西蚕区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蚕区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的不同综合高效利用模式在广西蚕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桑枝、蚕沙、桑叶、桑椹、蚕蛹等高效利用模式促进新兴乡镇工业的发展;以开发蚕桑生态旅游带动蚕区农村旅游和生态建设。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建立起适合广西蚕区发展的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淳安县蚕业发展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优势,并对开发淳安县蚕业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将发展蚕桑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蚕丝文化嫁接到千岛湖旅游业,开发蚕丝文化馆、蚕桑丝绸文化的乡村旅游、蚕丝文化街道和基地观光游等模式,从而创造独具特色的千岛湖旅游品牌,促进淳安蚕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在广西的应用可行性,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以柳城县"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为例,介绍了示范区开展桑蚕种养加工和生态旅游观光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示范区发展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桑蚕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做好总体规划、招商引资和广告宣传,提高桑蚕旅游产品开发能力,挖掘桑蚕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示范区与凤山古镇的同步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发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对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蚕桑附加值和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蚕桑资源的各种药用价值,主要从桑资源和蚕资源的研究成果论证蚕桑资源的药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大宣传的力度和促进多领域融合等措施,以实现充分开发和利用蚕桑药用资源。通过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保证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面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蚕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产业转型步伐正在加快,探寻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业界的共同任务。重庆市合川区是全市蚕桑产业主产区,在劳动力紧缺和养蚕规模紧缩的形势下,建设渝西高新蚕业基地,是全市蚕业区域功能布局调整的重要决策之一。蚕桑业主以实施重庆市"十百千万"项目为推动,开发蚕桑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对于产业转型发展和提高效益产生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基鱼塘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形成水陆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带领团队利用其自主研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并在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顺德太子休闲农庄等多个园区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蚕桑产业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何开发并延伸其潜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成为蚕业今后新的增长点,休闲蚕庄建设是破解难题的方法之一。休闲观光蚕庄集蚕桑产业、生态、健康、绿色、休闲、科普、文化教育功能为一体:休闲观光蚕业利用养蚕的生产场所、生产过程、蚕业成果.以及连带的休闲产品,为人们提供集观光、休闲、益智、品尝等功能性的生产形态,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动态综合系统,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等功能.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蚕桑产业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蚕桑产业与生态旅游农业进行深入的有机、多元融合,开发延伸其潜藏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具有传承与发扬古丝绸文化、挖掘开发桑树的生态价值、倡导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新理念、促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与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等有利条件。介绍了山东省的颐寿园,江西省的凤凰沟蚕桑丝绸博物馆等开展蚕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针对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存在规模小、游客关注度低,蚕桑文化内涵不足、游客参与度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产业内涵,借鉴先进经验、建设多元化结构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等发展蚕业生态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浙江等东部蚕区受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劳动力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规模急剧萎缩,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蚕桑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对蚕桑产业特性和东部蚕区蚕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部蚕区要准确把握好产业的经济、生态、文化、保健、政治等方面的特性,发挥东部蚕区技术、人才、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蚕区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家蚕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的生产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化纤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料茧生产效益和丝绸服饰性能方面的优势相对下降。在韩国,原料茧生产几乎消失,但以家蚕作为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却方兴未艾。例如:以蚕粉为原料研制的降血糖制剂,已被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保健食品,自1995年以来已生产约3 000 t;家蚕具有富集食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功能也被证明;雄蚕蛹(蛾)被开发为男性增进剂;对蚕粉、蚕尿及白僵蚕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家蚕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做出了贡献。可以预言,家蚕及其产品作为功能性素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韩国未来高附加值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建所40周年(1951—1991)来在品种选育,栽桑养蚕技术,蚕、桑病虫害防治,蚕、桑机具改革,提高茧丝质量,蚕业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已初步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的国家蚕业科学研究机构。提出本所蚕业科研工作的今后任务:进一步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本所优势和特色,开拓延伸研究领域,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为蚕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具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蚕丝业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桑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老的树种之一,新疆的桑树资源分布广泛且极具特色。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新疆桑树资源在民间文化习俗、维吾尔医药、生态防护、蚕丝生产及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历史与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初步提出以新疆桑树资源为物质基础,打造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特点的新疆桑树产业模式,实现"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期通过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发展新疆的桑树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蚕桑绢丝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全文以新的思路与理念讨论了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该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从蚕桑资源的加工特性、功能评价、多功能品种选育、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系统构建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学科和技术体系;从桑枝、蚕蛹、蚕沙等大宗资源入手,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开拓蚕桑资源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蚕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打造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产业。  相似文献   

18.
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桑基鱼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桑基鱼塘作为传统的农业生态模式在我国南方蚕区延续至今,该模式开辟水、陆2个生态系统,形成陆基种桑→塘水养鱼→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循环性农业生产特征。简要综述了桑基鱼塘的演变历史、基本技术要素,进一步讨论认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是我国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利用蚕桑资源,以桑叶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皮为原料,提取果胶并制备纳米级纤维素晶须。研究表明,用0.10mol/L盐酸提取桑枝皮中的果胶,得率最高可达30.1%±1.2%,红外光谱图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糖醛酸,且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可提取不同酯化度的果胶;经碱煮后的桑枝皮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再经硫酸水解制备获得长约400 nm、直径约20 nm的纤维素晶须。将桑枝皮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废弃蚕丝的溶液相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因桑枝皮纤维素晶须与丝素蛋白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故复合膜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5.79MPa和2.10 GPa。初步认为,利用桑枝皮提取果胶和制备纳米纤维素晶须,可以作为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与增加桑园产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了1991~2010年间我国蚕茧生产成本资料,从蚕茧生产成本与蚕农收益的关系、蚕茧生产成本波动及成本结构的变化、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比较、蚕茧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蚕茧生产成本变化与养蚕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全国蚕茧生产成本在1991~2010年明显呈现出"谷—峰—谷—峰"的变化特征;蚕茧生产总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明显高于物质费用;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相比较,四川省的生产成本最低,陕西省最高;与其它竞争作物蔬菜、水果、棉花相比,蚕茧生产成本依旧相对较高,比较效益较低。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培育高产蚕、桑新品种,提高蚕农收益,是保障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