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烂斑。1猪口蹄疫特点本病以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为特点。口蹄疫病毒在目前有7种血清型,而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A型次之,其他型不多见。各型之间无  相似文献   

2.
2015年,非洲共有29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发生771起口蹄疫疫情,包括A、O、SAT 1、SAT 2和SAT 3等5种血清型。O型和SAT 2型是非洲地区的主要流行血清型;病毒多通过野生动物散播;东非是非洲的主要疫区;感染家畜以牛为主。2015年非洲的口蹄疫流行状况和特点提示:该地区的口蹄疫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短期难以控制或根除;南非型口蹄疫病毒通过野生动物迁徙或非法动物产品贸易等途径向外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烂斑。1猪口蹄疫特点本病以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为特点。口蹄疫病毒在目前有7种血清型,而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A型次之,其他型不多见。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给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疫苗的型号选择应高度重视。2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4.
<正>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典型症状是在蹄部、口腔黏膜和雌性动物乳房皮肤出现水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一但发生和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1流行病学FMDV有7个血清型: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2型、3型,而同一个血清型中,又包括大量不同的毒株。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牛、羊、猪),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病毒已知有7个血清型,分别为A、O、C型,南非1、2、3型和亚洲I型(以下简称亚I型),而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主要为A、O和亚I型。口蹄疫病毒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给该病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免疫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蹄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对哈密市14个乡镇的存栏家畜进行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黏膜、唇、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溃烂。1病原口蹄疫病毒有7种血清型,对动物威胁最大的时O型,口蹄疫病毒为高度可变异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易感动物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发生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7.
<正>口蹄疫又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FMDV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O、A、C、Asia1和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口蹄疫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尤是是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一带长期疫情严重,流行毒株复杂,这给我国该病的防控构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口蹄疫的流  相似文献   

8.
正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并且能够快速的远距离传播。本病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烂斑)为特征。通常称为"5号病",过去口蹄疫的发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口蹄疫病毒有A、O、C、南非1、2、3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O型最为常见。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但发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1埃塞俄比亚口蹄疫流行状况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口蹄疫在埃塞俄比亚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了其畜牧业经济发展。近十年来,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确认了四种口蹄疫病毒血清型(O、A、SAT2和SAT1型),以O、A和SAT2血清型为主。埃塞俄比亚口蹄疫长期存在,官方口蹄疫爆发记录始于1957年,2001~2015年间爆发频繁。调查表明,埃塞俄比亚牛群普遍存在口蹄疫病毒  相似文献   

10.
<正>猪口蹄疫又称为"口疮热",是由(小RNA)口蹄疫病毒所引发的一种常见疫病。该病可感染70多种动物,其中,偶蹄兽是主要染病对象,人偶尔感染,但症状轻微。口蹄疫曾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加上传播速度迅猛,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给当地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疫病的防控,尽量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1流行病学特点口蹄疫病毒有7种血清型,其中,危害最大的是O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病畜会长时间带毒与排毒,其  相似文献   

11.
猪场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鼻镜以及皮肤出现水泡,继而发生溃疡为特征,它传播速度极快,发病率高,一旦发生极难控制。目前已知有七个不同的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个亚型.并且每个型与型之间无相互的交叉免疫。这给临床预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我国分布的有A,O型以及亚洲Ⅰ型.但是主要以O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12,(15):10
<正>口蹄疫病毒有七个没有交叉保护的血清型,并且病毒容易变异,因此该病的防疫一直是养殖企业的难题。近两年的国际OIE数据显示,A型血清型感染率呈迅速上升趋势,2011年全球A型感染率是2010年的3倍,而O型则趋缓。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口蹄疫病毒研究专家赵启祖认为,上述情况与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口蹄疫病毒的流行毒株有明显区域性。根据国际OIE的最新数据,这两年流行的血清型有所变化:A型流行渐广,从2010年仅8.3%  相似文献   

13.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鼻端、母猪乳房出现水疱为特征,传播速度极快。一、病原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已知口蹄疫病毒有七种血清型,即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个亚型,我国猪口蹄疫主要以O型为主。不同血清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但交互免疫原性不强。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寒冷天气,口蹄疫病毒在外界环境存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全球动物卫生数信息据库(WAHIS)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数据,统计分析2021年全球口蹄疫流行状况及特点。2021年全球有2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17个、非洲9个、欧洲1个)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分离到口蹄疫病毒,累计报告疫情1 778起,发病动物14.2万头/只。全球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巴基斯坦、伊朗、沙特、蒙古国、南非等国家疫情严重;全年各月份均有疫情报告,其中5—6月报告疫情最多;羊和牛病例数居多,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7.0%;O型口蹄疫疫情分布广泛,表明该型病毒是亚非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流行区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上,2021年亚非局部地区口蹄疫流行依然严重,全球实现无口蹄疫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全球疫情形势提示,我国需要按照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持续做好口蹄疫防控,逐步推进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的是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快,可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FMD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在中国以O、A型和亚洲I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我国将它列为Ⅰ类动物传染病。自古以来,口蹄疫在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不断发生,目前我国的形势也很严峻,尤其是2005年以后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的出现,对广大养殖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其中O型、亚洲Ⅰ型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1疫苗因素疫苗的质量。如果疫苗菌(毒)株的血清型与当前传染病流行毒株之间存在差异,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其中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以O型和亚洲Ⅰ型为主;而链球菌的血清型有脑炎型、败血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型。疫苗使用时,应选择疫苗毒株与当地猪群流行的病毒株的抗原型越近的免疫保护越  相似文献   

18.
<正>疫病的流行多半与外界气候的变化与卫生条件有关,春天乍暖还寒,天气时冷时热、忽燥忽湿很不稳定,天气回暖时猪场环境中的各种细菌、病毒等也会随之生长繁殖。所以,在春季到来之际,深入了解猪场常发疾病以及对猪场造成的危害,才能引起重视。口蹄疫危害指数:危害分析:口蹄疫为一类动物疫病之首,迄今为止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口蹄疫病毒分为O、A、C、亚洲I型(Asia I)、南非1、2、3型(SAT)共7个血清型,我国猪群中流行的主要以O型为主。口蹄疫具有潜伏期长、  相似文献   

19.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