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所试验设计的地坑木框养蚕法,八三年在安福、泰和、都昌、修水、广丰、玉山、高安等县设点试养后,取得了投资省、材料来源广、见效快、养蚕成绩好、收益大等效果,深为广大蚕农所欢迎。八四年,许多地方的蚕农也准备采用地坑木框进行养蚕,为便利蚕农采用此法养蚕,下面我介绍一下建坑、制框及养蚕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江西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桑园面积迅速扩大,养蚕数量大量增加.但是广大农村新区养蚕,若按传统的养蚕方法,需添置大量的蚕室、蚕具,往往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个体户养蚕,经济上更感困难,因而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为解决发展养蚕中添置设备多、投资大、竹木材料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简易养蚕的经验,结合江西的地理、气候等具体情况,设计了地坑木框养蚕法,挖地成坑,作养蚕室,木条和丙伦编织布制成木框蚕  相似文献   

3.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我所地坑木框匾养蚕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地坑木框匾养蚕座谈会于6月26~28日在我所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广丰、玉山、安福、高安、都昌等县主管蚕桑生产的同志及其养蚕重点户、专业户代表都出席了会议,共计20人。省财政厅农财处、省农牧渔业  相似文献   

4.
消毒防病,至今仍是养蚕生产中防止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五十年代末期,我省自推广使用漂白粉做为蚕室蚕具消毒剂,以后又以石灰消毒蚕体蚕座以来,对于防止蚕病发生,特别是对于减少病毒性蚕病和真菌性蚕病的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九六六年推广五令地坑养蚕后,这两种消毒剂继续有效地应用于地坑消毒。  相似文献   

5.
<正> 地坑木框养蚕法,经过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1982年五个蚕期的试养,以及983年在安福、修水、广丰、高安等八个蚕区县的十三个点进行中间试验,均获得成功。1984年2月29日至3月2日江西省农牧厅主持了该项目的鉴定会,到会三十余名代表一致认为地坑木框养蚕法是成功的,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县栽桑养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养蚕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如由全龄(竹呙)架育改为大蚕地坑(面)育,由叶桑改为条桑育,由一天给桑十几回改为一天给桑四回育,这些技术的改进,大大节省了劳动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我县地处西江两岸,毗邻肇庆,各种农副业生产发展种类繁多,劳动力竞争十分激烈,蚕户普遍反映养蚕工作环节多,时间紧,又困身,投资大,不少养蚕户因而弃蚕经商,养鱼……。为了使蚕桑生产能在我县得以巩固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改进养蚕技术,从而达到减少养蚕投资,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日值,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八三年,我县在省蚕茶所大力支持下,搞了两个地坑木框匾养蚕试点,通过试养,证明此法具有投资少,资金周转和见效快等优点,是农村社员致富的好门路。我县钱立高今年共养蚕5次,饲养蚕种10张,产茧524.6斤,产值达902.31元,除了养蚕投资,净收入为262元。谢领先于7月份开始搞地坑木框育,饲养三期秋蚕,蚕种6张,共产茧327斤,产值566.26元,谢领先三期蚕,实际上饲养天数为78天,平均每天产值为7.26元。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蚕桑生产将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为使群众较易解决养蚕用房的问题,我所特于八一年秋进行了简易太阳能地坑养蚕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50克蚁量共收鲜茧161.2公斤,上茧占95%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特新 《广东蚕业》2007,41(2):10-14
1养蚕“十二字原则”的提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上总结出养蚕“二十字措施”,即“严格消防毒、小蚕尼龙育、大蚕地坑育、饱食防热焗”。该措施具体、可操性强,对当时养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至今也有实用价值。但也经常有按养蚕“二十字措施”做了,还是有养不好蚕的时候。我认为主要是“二十字措施”没有解决好“低温”和“叶质”的问题。如“饱食防热焗”,“热焗”防了,低温怎么办?措施中没提及,温度  相似文献   

10.
董国英 《蚕桑通报》2005,36(2):54-55
崇仁镇是嵊州市的蚕茧主产地区,因养蚕用房屋的制约,蚕农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探索了多种形式的饲养模式,用来解决蚕室困难.其中,利用稻田挖成地坑养蚕,实行"蚕-稻-蚕"的轮作模式,也是该地的一大特色,经7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蚕桑科研人员,针对我省发展蚕桑生产缺少蚕室蚕具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种适合江西气候地理环境的新养蚕法——地坑木框匾养蚕。经过几年的试验,已获得成功。单以去年为例,全年进行了春、夏、早秋、中秋、晚秋五次蚕的饲养,在30平方米的地坑内,收获蚕茧835.5斤,平均每斤单价达1.82元,共收入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陕西蚕区生产实际,设计了小蚕叠放式木框和大蚕竹制多层蚕台两种轻简养蚕用具。经过生产应用效果比较,木框小蚕共育比蚕匾育蚕具费用节约83.3%,蚕室节省1/2,能耗减少50%,提高劳动效率1倍以上;使用竹制多层蚕台蚕具投资减少73.3%,养蚕工效提高1.5倍、张种产茧量增加1~2kg。  相似文献   

13.
9月10日下午,世界银行顾问澳籍华人柳保龙先生参观了我所。他对我所的“桑基渔塘”、“地坑木框养蚕法”及“杂交桑园”颇感兴趣;对我所蚕种场大力发展优质蚕种生产,不仅满足本省蚕桑生产需要,而且还支援外省,深受省内外欢迎的情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15.
淳安县积极探索多批次养蚕技术,以增加蚕种饲养量、提高蚕农收入,但在开展多批次养蚕后,在桑叶采收、桑园病虫害防治、蚕室蚕具消毒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介绍开展多批次养蚕的基本情况,分析多批次养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理的养蚕布局、大蚕与小蚕分开饲养、确保优质桑叶的足量供应、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全力预防蚕病发生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以保障多批次养蚕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巩固淳安县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大棚省力化养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外建大棚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的省力化养蚕方法,投资建蚕室的费用少,每平方米材料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30%以上,节省桑叶3.00%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多批次养蚕技术的推广,对陕南多批次养蚕技术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陕南采用大、小蚕循环套养模式,年养蚕次数由2~3次增加到5~6次,解决了养蚕大户蚕室蚕具紧张和劳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桑叶浪费,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促进蚕桑强村大户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是目前蚕业界公认的新法养蚕技术。该技术克服了蚕匾成本高、养蚕劳动强度大、消毒费用高等缺点,具有省劳力、省材料、省投资三大特点和制作简单、可防鼠害等六个方面的好处。为了让这一项科学养蚕方法在全县推广,镇安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1、抓点示范,推动全面。在蚕桑基地乡镇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两个专业村做示范点,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和技术指导,季养蚕51张,平均张产达35kg,较普通育增产38%,上茧率达93%,较面上提高10%,张种节省劳力12个。示范抓点获得成功后,接着又组织召开县、乡现场会,放映录像及养蚕户的现身说法,很快在全县掀起了推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德清县城关、洛舍两个公社对增加养蚕生产设备问题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证明:以蚕具为主,大搞养蚕基本建设,彻底消灭地蚕,是实现多养蚕、养好蚕、张张高产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养蚕历史悠久,全县共有11个区,95个乡,867个村,五万多个养蚕户。年发放蚕种六万余张,产茧180多万公斤,是全国基地县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养蚕上由过去以生产队为经营单位,改变为以户为单位,使之养蚕点猛增,养蚕量大面广,新手不断增加,这就给全面普及科学兴桑养蚕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推广科学养蚕更显得重要。为了保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