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猪宰后内脏检验时,常见到肝脏上有结节病变.它们可能是瘤性的,如肝细胞癌、肝腺癌、肝淋巴肉瘤等,检出率较高.也可能是由于寄生虫侵袭、霉菌寄生、代谢障碍、脓疡病灶结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增生性炎症、间质性炎、肥大性颗粒状肝硬变、再生性结节等.这些病变容易混淆,出现判断处理上的差错,妨碍了肉食卫生,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邓运夏 《兽医导刊》2012,(Z1):46+81
在猪的宰后的内脏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肝脏上有白色结节病变,多为肿瘤性的。如肝细胞癌、肝腺癌、肝淋巴肉瘤等检出率较高。另外,也可由于寄生虫侵袭、霉菌寄生、代谢障碍、脓疡病灶结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增生炎症。如向质性炎、肥大性颗粒减肝硬变、再生性结节等。这些病变容易混淆出现,给判断和处理造成差  相似文献   

3.
猪宰后内脏检验时,常见到肝脏上有结节病变。它们可以是肿瘤性的。如肝细胞癌、肝腺癌、肝淋巴肉瘤等,检出率较高。此外,也可由于寄生虫侵袭、霉菌寄生、代谢障碍、脓疡病灶结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增生性炎症,间质性炎,肥大性颗粒状肝  相似文献   

4.
在屠宰猪的内脏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到肝脏上有结节病变,多为肿瘤性的,检出率较高.此外,也可由于寄生虫侵袭,霉菌寄生,代谢障碍,脓疡病灶结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增生性炎症,如间质性炎、肥大性颗粒状肝硬变、再生性结节等.这些病变容易混淆鉴别.笔者从事屠宰检疫多年,现从猪肝脏结节的外观检查和病理组织的切片检查相结合,浅谈鉴别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宰后检验中,肝脏是需要重点检查的脏器之一。通过对肝脏病变的颜色、形状、硬度、含血量、肿胀及萎缩的感官判断,对于诊断传染病、循环障碍、寄生虫、代谢异常等病是很重要的,并对生猪来源地的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对于宰后检验中发现的44例不属于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结节范围的肝脏纤维化结节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以肝实质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本病是临床中犬常见的肝病,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所致。按病变性质分为肥大性肝硬化和萎缩性肝硬化两种病型。病犬特征性剖检变化是肝脏体积增大或缩小,质地坚硬,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本病因肝细胞呈弥漫性变性、坏死、再生,同时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重建,导致肝脏变硬。  相似文献   

7.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排除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疾病发展可由单纯性脂肪变性,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改变,NAFLD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选取3 000只清洁级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取肝脏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的自发病理变化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窦扩张、灶性坏死、肝内胆管增生、囊肿、肝细胞癌等,自发病理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研究结果丰富了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兔肝球虫的形态,并观察其引起的肝脏病变,试验对检出的患球虫病兔的肝脏进行了眼观检查和分类,并采集不同类型的肝球虫病变做石蜡切片,用普通染色和特殊染色处理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眼观检查可将肝球虫的病变分为肿大型肝病变和局部萎缩(硬化)型肝病变两类,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将肝病变分为萎缩性肝球虫病变和局部增生性肝球虫病变两类。组织切片通过特殊染色,不仅能鉴别不同的肝脏病变,而且可区分不同发育阶段的肝球虫。说明可以通过对肝球虫所致肝病变的观察和特殊染色对肝球虫不同发育阶段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猪的许多寄生虫病、传染病、应激与中毒性疾病等都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病变,尤其是棘球蚴、蛔虫肝、细颈囊尾蚴等危害更大。因此,对屠宰猪肝脏的病理检验和对病变的调查分析有重要意义,并能为肉联厂处置病肝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4年对长春第一肉联厂由农安、德惠等地采购的1600头屠宰猪的肝脏进行了调查,病肝检出数为299例,其中寄生虫性病变的检出率高达17.44%。其原因与该地区农民家家养狗,猪只为放养有关。笔者观察了其中185例寄生虫性病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1.肝脏表面有白色点状坏死灶原因主要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局灶性的肿瘤细胞浸润以及某些异物的沉着。(1)雏鸡白痢肝脏出现许多白色坏死小点,肝呈土黄色,胆囊显著增大。镜检:灶性肝细胞坏死,并有淋巴细胞及异嗜性细胞的浸润,肝实质充血、出血,肝毛细血管内可见有微细白痢菌菌块。同时在心外膜、肠浆膜面上有许多白色隆起。(2)禽霍乱肝被膜下及切面上有许多灰白色或黄色针头大的散在坏死灶。镜检:肝内多发性小坏死灶,病灶内有异染细胞的浸润,坏死灶内可见有许多霍乱菌块。此病流行传播十分迅速,死亡率高,除肝脏病变外,伴…  相似文献   

12.
兽医实践中,势必常常会遇到犊牛的肝脏疾病。这时确定诊断往往发生困难。因此,我们决定对化脓性肝炎、肝营养不良、急性和慢性实质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疾病彼此之间如何鉴别诊断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在各种不同饲喂类型的肥育场进行,经常遇到的疾病是肝营养不良、化脓性肝炎和肝硬化。化脓性肝炎根据动物饲养资料,临床检查结果以及血液的形态学和生化资料作出诊断(本病常发生在  相似文献   

13.
采集200例屠宰猪肝脏,对其中85例有病变肝脏各叶的病变大小、色泽、硬度等进行描述并统计,按51比例取病变组织20块,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观察并分类.结果发现有病变的肝脏85例,损伤率42.6%,其中全肝性形成不同程度乳斑肝51例,占60.79%(51/85),其中损伤程度每肝可见结节1~10个不等,大小从针尖到2~3cm不等.  相似文献   

14.
犬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犬肝脏肿瘤大多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肝脏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肿瘤患犬中,所占比例不足1%[1].犬原发性恶性肝脏肿瘤组织学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癌、神经内分泌癌和肉瘤[2].其他类型的犬肝脏肿瘤有淋巴肉瘤[3],肝母细胞瘤[4],浆细胞瘤[5]等.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为肝细胞癌,随犬年龄的增大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大多数患犬年龄大于10岁,公犬略多于母犬[6-7].犬肝细胞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8],但实验室诊断与热稳定的碱性磷酸酶有关[9].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手术治疗肝脏肿瘤患犬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病因分析急性实质性肝炎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肝脏发生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本病各种家畜、家禽都有发生。急性实质性肝炎主要是由传染性因素与中毒性因素引起。常见的传染性因素有细菌性因素、病毒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细菌性因素,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坏死杆菌、结核杆菌、牛沙门氏菌及钩端螺旋体等都可引起肝炎。病毒性因素,犬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等都可引起肝炎。寄生虫性因素,弓形虫、球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感染,可发生肝炎。进入肝脏的病原体,不仅可以破坏肝组织而产生毒性物质,同时其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也释放大量毒素,并且还以机械损伤作用使肝脏受到损伤,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各种肝脏肿块性疾病的CT影像学特征,收集临床上肝脏疾病病例进行CT平扫和CT造影检查,最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肿块性质进行诊断。总结3种肝脏肿块的影像表现可以看出,肝脏结节性增生边界清晰且肿块实质呈均匀低密度表现,造影后均匀强化;肝细胞腺瘤界限不清,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造影后肿块实质普遍增强,缓慢强化;肝细胞癌形状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常表现为囊性变化,造影后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减弱,呈快进快出表现。上述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上犬肝脏肿块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猪宰后检疫中应检的脏器有多种,其中肝脏是不容忽视又至关重要的脏器之一。由于肝脏在动物的代谢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并具有排泄、解毒、分泌等多方面功能,因此大多数病畜都易在肝脏上出现病变。下面把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经常遇到的几种肝病变及处理阐述如下:1肝脂肪变性常是由于传染和中毒因素引起代谢障碍的结果,多见于败血性疾病。眼观病变:在变性早期可见肝体积肿大,边缘变钝,后来因肝细胞崩解而缩小,质地松软易破裂,呈黄褐色、灰黄色或土黄色。如并发黄疸时,则呈柠檬黄色,切面变淡,触之有油腻感。处理:作工业用,重症必须作沙门氏菌检…  相似文献   

18.
动物屠宰后,肝脏上往往发现许多病理变化,除了特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病变外,还有许多营养性、代谢性及屠宰加工引起的变化等,应根据不同的变化特点进行鉴别,并进行相应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观察200例猪肝脏,对其中有病变肝脏各叶病变进行病理学描述并统计,按5∶1比例采集病变组织20块,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经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观察并分类。结果发现:有病变的肝脏85例,损伤率42.6%,其中形成不同程度的全肝性乳斑肝51例,占60.79%(51∶85),每肝可见结节1~10个不等,大小从针尖大到2~3cm不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牛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消化道如肝、肠道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本试验采用滴鼻吸入的方式感染犊牛,七个月后进行剖检和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肝脏可观察到肉芽肿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或者钙化,外周为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细胞,最外层是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肠道病变不明显,多为局灶性炎性细胞聚集。此次试验可为牛分枝杆菌对消化道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