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属灵长目、长臂猿科,成年雄体毛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雌体毛为橘黄色至乳白色,腹部没有黑色的毛,故名白颊长臂猿。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三国交界地区,在中国云南仅见于西双版纳的江城、建水、勐腊和绿春黄连山。白颊长臂猿手指弯曲呈钩,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腾空悠荡前进,为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  相似文献   

2.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黑长臂猿分布较广,可达黄河流域(VanGulik,1967;刘咸,1980;高耀亭等,1981)。由于变迁,其中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这种美丽的动物被迫走上了“衰亡之路”,并越走越远。本世纪以来仅残存于云南省和海南岛。几十年前,其数量仍是可观的,但由于乱砍滥伐,偷猎乱捕,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迅  相似文献   

3.
正杭州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天温度最低在零下5℃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左右,饲养管理中需重点考虑冬季的保温防寒,同时兼顾夏季的防暑降温。杭州动物园饲养的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东非黑白疣猴(Colobus guereza)、赤猴(Erythrocebus patas)等灵长类生境在热带和亚热  相似文献   

4.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是一种饲养难、繁殖难的灵长类动物。昆明动物园自70年代开始引种饲养,经过20多年,已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1995年8月首次繁殖时,因母猿哺育幼仔能力差,幼仔出生不足1小时即遭遗弃,经人工哺育未能成功,一周后死亡。1996年10月23日,另一母猿(约14岁)产下一幼仔(呼名“贝贝”),产后不到1小时,也将幼仔遗弃,幼仔经完全人工哺育成活,至今已两岁半。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昆明动物园1只成年雌性黑叶猴(Presbytis)于2011年2月19日突然发病,病程短、无典型症状,后因救治无效死亡。依据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该黑叶猴为盲肠非特异性溃疡所致。  相似文献   

6.
正白眉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猿科哺乳动物,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园一只11日龄小白眉长臂猿(体重517g)被母亲弃养,脐部皮肤鼓起,诊断为脐疝,经过救治康复,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我园一只小白眉长臂猿出生后由母体哺育,由于不明原因11日龄时放弃喂养,开始人工育幼。体温过低(35℃以下),体表部分伤痕及淤青,生命体征不稳定。脐部皮肤鼓起小的突起,红肿,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我园的2只青年白颊长臂猿先后发生急性腹泻,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性肠炎。一、发病经过1992年8月10日我园从外地动物园引进雌性长臂猿(4岁)1只。入园次日,该猿轻微腹泻,给乳酶生口服,经一段时间观察,病情稳定,精神、食欲很好。于8月22日将其与本园的两只长臂猿(1只为6岁的雄性青年  相似文献   

8.
扬州动物园有两只白颊长臂猿先后处于展出区(喧闹)和繁殖区(安静)饲养,我们通过观察白颊长臂猿处在不同区域的日常行为,分别记录5日内运动、休息、取食、社会性行为时长和频次。结果分析发现,白颊长臂猿在展出区中取食行为所占时间高于繁殖区,运动、休息和社会性行为时间占比均低于繁殖区猿猴。两只长臂猿在展出区中运动、取食、休息频次高于繁殖区,展出区社会性行为频次低于繁殖区。其中雄性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运动频次,差异显著,雌性的差异极显著。雌雄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休息频次、取食频次和社交频次差异极显著。所以我们认为环境不同对白颊长臂猿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20日,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小湖的湖心岛上的母白眉长臂猿产下l只雄幼仔,其父亲是长臂猿另一“家族”白颊长臂猿,这是国内首次繁殖长臂猿的杂交后代。中国现有4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黑长臂猿,它们在野外数量每种都不足100只,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于1996年开始饲养长臂猿,当初从国内引进5只雄性白颊长臂猿及1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当时它们均未成年,混养肘并未出现排斤现象。一年后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与白眉长臂猿产生感情,从此它们成双成对,形影…  相似文献   

10.
天行长臂猿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长臂猿,国内鲜有动物园饲养。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全国饲养研究单位中,共有2只天行长臂猿。上海动物园灵长二区有1只雄性天行长臂猿,呼名为“果果”。笔者对天行长臂猿的日常饲料、生活习性、环境布置和疾病预防等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天行长臂猿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长臂猿在分类上属长臂猿科(Hyloba-tidae)长臂猿属(Hylcbates),其种类很多,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在我国产于云南及海南岛的密林深处。是我国现存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据知,曾饲养过长臂猿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个旧等地动物园,很不普遍。有的动物园至今还未饲养过,就是饲养过的,也都没有繁殖记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3.
正白颊长臂猿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人猿之一。关于长臂猿人工育幼及饲养方面的报道不多[1-2]。笔者在整理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育幼记录时发现,有些饲养过程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将该白颊长臂猿的育幼过程进行整理,供同行探讨。1动物个体及方法1.1白颊长臂猿幼仔和育幼环境情况2015年1月22日,1只35日龄白颊长臂猿幼仔被首次繁殖的母猿抛弃,只能取出进行人工饲养。幼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治疗患有严重腹泻的1头约13岁白眉长臂猿和2头约1.5岁白颊长臂猿幼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患病长臂猿的日粮组成,即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乳酸菌酸奶,每天进行2次投喂,3头患病长臂猿先后在食用21天后,都恢复了健康,且食欲旺盛。  相似文献   

15.
黄颊长臂猿属于IUCN濒危物种,仅分布于老挝、越南和柬埔寨。该物种微卫星的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对黄颊长臂猿SSR位点进行筛选,并对南京地区圈养黄颊长臂猿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计算了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亲缘系数等参数。结果显示,共获得黄颊长臂猿11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为0.175—0.701,观测杂合度(Ho)为0.067—0.8,期望杂合度(He)为0.191—0.770,其个体间亲缘系数普遍偏高。该圈养群体遗传多样性属于中度多态,为圈养种群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坝王岭上猿啸鸣——海南长臂猿保护区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3—4月间,我们参加了海南长臂猿的数量调查,在坝王岭长臂猿保护区,常可听到长臂猿的啸鸣,虽然歌声不若从前(50年代)频繁嘹亮,但长臂猿复又欢歌这一事实确实令人振奋,表明它们渡过了严酷的被追捕的岁月,而今在保护区的林海中过着太平的生活。调查期间几乎每天可以听到猿啼,而且还数次看到猿群在林中的精采表演,可惜未能抢拍一个镜头。长臂猿是唯一存在我国的类人猿,它的  相似文献   

17.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别名乌猿,主产于我国广西南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临床上由浅黄华丽单胞菌引起灵长类动物感染的病例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8.
雄性白颊长臂猿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雄性长臂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料喂养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以重量法测定 2头白颊长臂猿日粮组成和比例 ,谷物饲料占总量的 5 2 63%。实践证明 ,生活集小群 ,过冬采用小气候保温房 ,有利于白颊长臂猿适应西双版纳勐 仑山地区生活  相似文献   

19.
白头叶猴(Presbytist leucocephalus)和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同属灵长目、猴科、叶猴属动物。两个物种均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由于它们的特殊地位,健康和疾病一直是各保护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但多年来大家主要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上海动物园的4只长臂猿(合趾猿"发发"、戴帽长臂猿"卷卷"、黄颊长臂猿"圆圆"和"洋洋")进行称重训练,同时记录了每只动物称重训练阶段的用时.发发、卷卷、圆圆和洋洋实现目标动作用时分别为71 d、41 d、47 d和54 d.笔者认为相对于有无训练基础,长臂猿性格对称重训练用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