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青岛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参考新城疫病毒(NDV)长春株的F基因序列设计了1以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对NDV青岛株(野毒)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扩出的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792bp,编码261个氨基酸,包括完整的F2片段和部分F1片段,裂解位点区(112-117aa)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Arg-Arg-Phe,与国外发表的强毒株序列相符,正明青岛株为强毒株,根据该基因推导的所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发表的NDVF蛋白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88.1%-94.3%。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根据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山东地区两株NDV流行株的F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分别扩增到了A株和B株F蛋白编码区全基因,ORF全长均为1662bp。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A株和B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两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7%,都编码553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率为91%。与部分已发表的毒株相比:A株与-株同源率最高,为98%,B株与JS鹅株同源率最高,为98%。分离株都具有3个强疏水区。A株、B株裂解区氨基酸序列符合强毒株特点,二者均为强毒株。从基因分型情况看,A株属于基因Ⅸ,B株属于基因Ⅶ。A株与F48E9株遗传距离最近,B株与JS鹅株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3.
4株NDV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4 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NDV(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F基因进行RT 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序列分析,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其中1 株属于弱毒株,3 株属于强毒株;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3株强毒株与Clone30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3.6%~84.0%之间,与F48 E9典型NDV强毒株同源性在86.5.6%~88.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Clone 30 株在85.9%~87.0%之间,与F48E9典型NDV强毒株在89.1%~91.3%之间;利用MegAlign软件绘制了NDV 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 3株分离强毒株为Ⅶ基因型,弱毒株为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4.
5.
应用RT-PCR分别扩增出新城疫病毒(NDV)青海株(QH3)、黑龙江株(HLJ)和甘肃株(A4)的融合蛋白(F)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再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和质粒PCR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后,进行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同时进行分析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个分离株F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62 bp,共编码F蛋白的553个氨基酸;3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0%~90.6%;与常用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85.3%~91.6%.三者F基因的裂解位点均为112R-R-Q-K/R-R-F117,符合强毒株裂解区氨基酸组成的特征.以1 bp~374 bp的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QH3株NDV为基因Ⅷ型,A4株NDV为基因Ⅵ型,HLJ株NDV为基因Ⅸ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根据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山东地区两株NDV流行株的F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分别扩增到了A株和B株F蛋白编码区全基因,ORF全长均为1662bp。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A株和B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两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7%,都编码553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率为91%。与部分已发表的毒株相比:A株与~株同源率最高,为98%,B株与JS鹅株同源率最高,为98%。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位置高度保守,半胱氨酸残基数量不同,A株13个,B株12个。分离株都具有3个强疏水区。A株、B株裂解区氨基酸序列符合强毒株特点,二者均为强毒株。从基因分型情况看,A株属于基因Ⅸ,B株属于基因Ⅶ。A株与F48E9株遗传距离最近,B株与JS鹅株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7.
NDV 江苏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NDV江苏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应用RT-PCR扩增出新城疫病毒(NDV)江苏徐州株(JSXZ)、江苏宿州株(JSSZ)、江苏连云港株(JSLYG)和江苏淮安株(JSHA)的融合蛋白F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将其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将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后,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个分离株F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662bp,共编码F蛋白的553个氨基酸;4个毒株与常用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69.3%~80.8%。JSXZ株和JSSZ株F基因的裂解位点为112-RRQK/RRF-117,符合强毒株裂解区氨基酸组成的特征。以lbp~374bp的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SXZ和JSSZ株NDV为基因Ⅷ型,JSLYG和JSHA株NDV为基因Ⅸ型。  相似文献   

8.
10株新城疫病毒分离F基因的克隆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0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NDV分离株的F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F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根据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其中2株属于弱毒株,8株属于强毒株,该结果与致病性试验测定的结果完全相符;不同年代、不同宿主分离株的F基因序列一致,高度保守.通过BLAST SEARCH比较,8株强毒株与广东鹅分离株GDGO(Y97)高度同源,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2株弱毒分离株与La Sota疫苗株仅有1~4个氨基酸改变,推测可能是免疫或散播La Sota疫苗株.抗原性指数分析表明HI分离株有三处明显变异,抗原位点推测分析表明H分离株比F48株和La Sota多出6个抗原位点,而Liu株抗原位点在446位后缺失.  相似文献   

9.
运用一步法RT-PCR扩增两株高致病力NDV分离株的F基因重要功能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其在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顺序均为112R-R-Q-K-R-F117,与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且具有101位的K(赖氨酸)和121位V(缬氨酸)两个特征性氨基酸,与基因Ⅶ型NDV的特征完全相符[1]。与疫苗株lasota进行序列比较,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96.6%,与lasota同源性为63.7%,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这两个毒株抗原性与常用疫苗株Lasota差异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从广西分离的10株NDV毒株的F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其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均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将其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10株NDV参考株的F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6%~98.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7.7%~98.7%。这10株NDV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112R—R—Q—K/R—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合。系统发育树、酶切位点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0株NDV广西分离株中GX1/00、GX2/00、GX4/00、GX6/02、GX7/02、GX9/03、GX10/03和GX11/03为基因Ⅶd亚型,GX3/00和GX5/00为基因Ⅲ型。  相似文献   

11.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对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31份材料的10项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性状在材料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聚类分析把这3种植物的31份材料分为2组;主成分分析表明种子长和宽、千粒重、荚果长和宽等是造成这3种植物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地理生态因子对这3种植物的表型性状变异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鲁西牛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与各体尺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研究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鲁西牛体重与各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建立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结果显示鲁西牛群体I中所有体尺性状均与体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腹围(X5)、体高(X1)和胸围(X3)通过较强的直接作用影响体重(Y)。鲁西牛体尺(X)对体重(Y)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2.374X1+2.455X3+2.721X5-923.527 (R=0.955,P<0.01)。根据最优回归模型,对鲁西牛群体II的体重数据进行预测,并将群体I和群体II进行合并为群体III,分析鲁西牛群体III体重与体高(X1)、胸围(X3)和腹围(X5)的相关性,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体重(Y)相关程度最高的胸围(X3)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P=0.939),与体重间相关系数最小的体高(X1)则是通过较强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重。[结论]综上,体高、胸围和腹围可作为3个重要参考指标,为后续合理评估鲁西牛生长发育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紫花苜蓿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的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形成关系进行多重分析.结果表明:①紫花苜蓿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达15.08%~38.76%,且茎粗(0.8538)、单株分支数(0.8432)、主枝侧枝数(0.6341)、节间长(0.9259)、茎叶比(0.6848)和株高(0.5952)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②通径分析显示: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直接作用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分支数>主枝侧枝数>节间数>叶长宽比>茎粗>节间长>株高>茎叶比.③主成分与回归分析显示,单株分支数、主枝侧枝数、节间数和叶长宽比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④筛选评比发现,普拉蒂尼、三得利和游客这3种紫花苜蓿在天祝高寒地区适应性强,草产量高,适合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2年创刊以来106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该刊共载文2 987篇,篇均页码为1.93,作者总人次6 396,作者合作度2.20,单位代替个人署名论文9篇,2单位以上合著论文169篇,占17.4%,跨省单位合著论文17篇,占1.75%,作者分布在全国28个省339个单位,第一作者中级职称占33.13%,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占25.49%,基金论文占试验研究栏目的31.37%,篇均引文1.35,引文类型多样,数量适中,质量高,结论,从上述3方面看该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的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2年创刊以来106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该刊共载文2 987篇,篇均页码为1.93,作者总人次6396,作者合作度2.20,单位代替个人署名论文9篇,2单位以上合著论文169篇,占17.4%,跨省单位合著论文17篇,占1.75%,作者分布在全国28个省339个单位,第一作者中级职称占33.13%,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占25.49%,基金论文占试验研究栏目的31.37%,篇均引文1.35,引文类型多样,数量适中,质量高,结论,从上述3方面看该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的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0sm(4SAT);平安莜麦:2n=6x=42=18m+24sm(4SAT);白燕2号:2n=6x=42=18m+24sm(2SAT);花早2号:2n=6x=42=20m+22sm(2SAT);花晚6号:2n=6x=42=14m+28sm(6SAT);晋燕8号:2n=6x=42=22m+20sm(4SAT);宁莜1号:2n=6x=42=16m+26sm(2SAT);定莜6号:2n=6x=42=16m+26sm(4SAT),8个燕麦品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进行聚类及进化趋势分析发现,白燕2号为最进化的品种,青莜3号为最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单果采摘时间长、采摘成功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主要由抓取机构、剪切机构、连接架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抓取机构可以实现柑橘无损抓取,剪切机构可将果梗与柑橘快速分离。应用CATIA软件建立末端执行器的三维模型,借助UG与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与静强度分析,得到末端执行器在采摘柑橘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最大变形量为0.077mm和最大应力为853.1MPa,满足材料力学要求。田间采摘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机器人机械臂姿态的采摘角度为45°,切割刀刃角度为45°,空压机气压为6kPa时,单果采摘时间最小和采摘成功率最高。该文研究的柑橘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采摘速度高、控制难度低、与机械臂集成度高,可为柑橘采摘机器人的整体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通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对亚磷酸盐的耐逆能力,旨在为紫花苜蓿耐亚磷酸盐品种筛选和亚磷酸盐新型磷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3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磷酸盐(0.5 mmol·L-1 KH2PO4)和亚磷酸盐(0.5 mmol·L-1 KH2PO3)两个处理,测定不同品种幼苗的株高(PH)、茎粗(SD)、茎叶磷含量(SPC)、茎叶干重(DWS)、根干重(DWR)、根冠比(RSR)、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磷含量(RPC)、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净光合速率(Pn)12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各单项指标的耐亚磷酸盐系数(PTC)作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亚磷酸盐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在亚磷酸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余指标均显示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耐亚磷酸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7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高度耐亚磷酸盐包括WL903和可汗2个,中度耐亚磷酸盐12个,低耐亚磷酸盐17个,亚磷酸盐敏感型6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耐亚磷酸盐特性的评价回归模型Y=-0.174+0.102PH+0.189DWR+0.168 RL+0.187RSA-0.061PnR2=0.9908),且各品种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均大于93.22%。综合表明:高度耐亚磷酸盐的品种有可汗和WL903;在亚磷酸盐胁迫下,株高、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等可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耐亚磷酸盐特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遗传力达65%以上,遗传进度达15%以上,遗传稳定性较高,在育种选择中应用效果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倒二叶长和倒二叶叶鞘长对干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花序长和倒二叶宽对种子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Q2、Q4、Q6和Q8共4份高产种质材料,4份材料的平均干草产量达13.06t/hm 2,种子产量达1.62t/hm 2。综合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与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筛选高产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鉴定性状;材料Q2、Q4、Q6和Q8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30月龄杂交鲍子一代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杂交鲍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壳长壳宽壳高第3孔高。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宽、壳高、第3孔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活体重。建立用回归系数极显著的壳长(X1)和壳高(X3)估计活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182.4418+27.1294X1+18.5962X3,为杂交鲍的选择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