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金丝猴在寒冷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金丝猴在寒冷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养环境、性比、饲料组成和饲喂方法。同时,观察描述了金丝猴繁殖期发情、交配、怀孕、产仔等行为。  相似文献   

2.
金丝猴在半荒漠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崇学 《野生动物》2003,24(6):36-37
金丝猴是典型的高山树栖动物,集群生活于海拔1500~32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人工饲养多在大城市动物园或在同原栖息地环境较类同的自然保护区,在半荒漠地区饲养还未有先例。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1992年8月从甘肃南部引进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并在1993到1998年5个繁殖年内共繁殖成活10只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3.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舰 《野生动物》1990,(2):37-37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中国特产珍稀动物。10年以前,对其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尚缺乏必要的了解,还是一种十分难养的动物,各地因不能满足其饲养要求而造成死亡之事常见。经过近10年来不断研究和认识,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使金丝猴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要说饲养好金丝猴还远远谈不上,仍需进一步努力探索提高。现谈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金丝猴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使野外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受到很大的制约,这对金丝猴是十分不利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比在野外时安全。尽管金丝猴可逐步适应于这种新的生活环境,但如果在饲养的过  相似文献   

5.
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金丝猴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笼舍条件、饲养方式、饲料和管理方法等饲养管理情况,并结合川金丝猴的饲养效果,研究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提高川金丝猴存活率和繁殖率的饲养管理要点,并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饲喂树叶对笼养金丝猴的影响,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对人工饲养的川金丝猴进行多年饲养繁殖实践。结果表明,在笼养金丝猴的饲料配方中,不喂食树叶,也可以保证金丝猴正常生长,且个体发育良好,繁殖正常。  相似文献   

7.
<正>川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CITES)附录Ⅰ物种。目前,我国在野外的川金丝猴总数有2万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目前,大连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28只,在川金丝猴的饲养环境、饲料、繁殖及人工育幼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为川金丝猴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狍(Capreolus capreolus)是一种经过驯化可进行人工饲养的珍稀鹿科动物,其产品具有广泛市场开发前景,同时养狍也具有观赏价值,但由于狍的人工驯化时间短,目前仍具有很强的野性,容易在外界因素刺激条件下发生应激反应,甚至死亡。近些年来,经过驯化野狍进行人工饲养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关于狍在人工饲养难产晚期死胎、剖腹手术及其术后护理和观察的报道很少。笔者  相似文献   

9.
<正>川金丝猴(本文所指川金丝猴为人工饲养种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因其肩背身披长长的金色针毛而得名,是我国国宝级的保护动物。在川金丝猴的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中,驱虫工作是川金丝猴疾病预防与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川金丝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川金丝猴的驱虫期是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可更高效地达到驱虫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动物园人工饲养四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已有30余年历史,但人工驯养种群除病死外,妊娠流产和死胎是影响金丝猴增殖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现有条件对笼养四川金丝猴进行妊娠监测,探讨早期确定金丝猴妊娠的简便方法,以减少其流产,为提高金丝猴繁育存活率寻找途径,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A缺乏症多发生于幼畜或幼禽,成年畜禽和野生动物极少发生。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当年人工饲养的19只金丝猴中,2只高产雌性金丝猴在哺乳后期曾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其症状并不典型,经过及时调整日粮组成和精心治疗,10d后,2只金丝猴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2.
鳄鱼龟在人工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由于其本性和环境、饲料、交配等原因引起同类互斗及攻击接近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雌雄组配要得当 雄鳄鱼龟有相斗习性,雌龟温和些,但亦见此习性。池内雄雌龟配比应在1:(2~3)为宜。雄龟一多,必然因争偶而互斗。也可以雄雌龟分池饲养,在发情交配季节将其合并,交配期结束后,再分池饲养。2不引养野生龟 动物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其野性可以转向温顺,鳄鱼龟亦可驯化。野生鳄鱼龟本性凶残,调教驯化须二三代以上才见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1只野外救治的成年雄性神农架金丝猴在繁殖交配末期的交配行为和尿液中睾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金丝猴在繁殖末期日交配(8.58±3.64)次,交配行为在早晨(7:00—8:00)发生的比例较高,占一天中总交配次数的32.67%;尿液睾酮浓度与交配频次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成年雄性金丝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行为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1雌雄组配要得当雄鳄鱼龟与公鸡一样,有相斗习性,雌龟温和些,但亦有此习性。人工饲养池内雌雄龟配比应以1∶2~3为宜。雄龟一多,必然因争偶而互斗。也可以雄雌龟分池饲养,在发情交配季节将其合并,交配期结束后,再度分池饲养。这样可减少争斗现象。2不引养野生龟动物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其野性可以转向温顺,与狮虎熊一样,鳄鱼龟亦是可驯化的。野生鳄鱼龟本性凶残,野性十足,常常突袭靠近的人和动物。调教驯化需二三代以上才见效果。再者,野生鳄龟在大范围环境中生活惯了,产卵时要爬数百米的习性,进入人工小池内不产卵了。另外…  相似文献   

15.
李明杰 《野生动物》2012,33(6):350-353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群栖于高山密林中,过着典型的树栖群聚游荡生活,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其性聪慧机敏、胆小怕惊。长期以来,金丝猴在移地保护人工圈养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近十多年来人们在金丝猴的生理生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年来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经验与教训,对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作一深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豪猪的人工饲养与驯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豪猪的自然资源,对豪猪的人工饲养与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能够在饲养豪猪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合理的驯化,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食物条件,并且搞好饲养管理,豪猪即可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其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饲养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养好猪不仅要养好育肥猪,还要养好仔猪。而目前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哺乳仔猪成活率低、腹泻严重、断奶窝重小等,究其原因主要与营养和饲养管理有关,其中饲养管理不当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金丝猴种群中,从 1987 年到2004年间发生的 17 次流产死产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原因发现,老龄雌猴和初产雌猴是发生流产死胎的主要群体,占总调查数的76.47%(13/17)。强烈的环境刺激对金丝猴造成的应激反应是发生流产的重要原因,占35.29%(6/17),难产是造成死胎的重要原因,占25.53%(4/17)。  相似文献   

19.
梁冰 《野生动物》1996,(4):16-20
本文记述1例笼养川金丝猴幼仔“粒粒”,从出生至169日龄成功地放归笼养群体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同时对幼仔个体行为与母乳哺育幼仔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以优质人工乳哺育金丝猴幼仔,补加适量维生素和活性钙,于111日龄添加固体食物以后,随着日龄增长哺乳量递减,固体食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206日龄断奶,幼仔健康成活;(2)主要护理技术为育幼期严格调控育幼箱内温、湿度,适度通风、日照,严格消毒和保育人员的精心爱抚:(3)20日龄开始社群行为驯化,145日龄开始放归训练,并逐渐延长放归时间,169日龄顺利放归笼养群体,为其同类所接纳,到180日龄摆脱对保育员的依赖,习惯于群体生活;(4)全人工哺育金丝猴幼仔与母乳哺育者相比,个体行为发育2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20日龄后全人工哺育幼仔行为发育较迟缓。  相似文献   

20.
圈养金丝猴饲养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珞  王洁  许锋 《野生动物》2007,28(2):22-24
迁地保护是挽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加强圈养金丝猴饲养管理,对扩大种群和拯救这个物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动物园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进行了阐述,旨在改进圈养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改善生活条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