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疟原虫作为一种侵入红细胞的顶复门原虫代表虫种,目前对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机制知之甚少。尽管疟原虫中蛋白质的基本或非基本性质越来越明确,但其功能和蛋白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抑制疟原虫入侵的机制了解不多。论文讨论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机制,介绍裂殖子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早期阶段及疟原虫入侵期间与宿主红细胞的平衡和相互作用,阐明当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时,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系统提供动力,为研究疟原虫等顶复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疟原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寄生虫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抗寄生虫药物概述 (一)抗寄生虫药物发展历史回顾 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共列了30多种驱虫药物,常山治疟及楝实、雷丸、贯众等成为世界上最早记载驱(杀)虫药物.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和爆发性流感引起了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对抗流感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接种,然而流感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使得现有的疫苗对新变异的流感病毒无效或者预防效果不好。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而被深入研究的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病毒结构蛋白也推进了抗流感病毒药物设计的进展。本文将对抗流感药物设计靶向进行概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开发出更高效、更理想的多靶向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抗弓形虫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给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至今仍没有理想的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从干扰弓形虫的叶酸代谢、检测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药物的抗弓形虫活性,以及针对弓形虫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化反应路径进行药物设计,开展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随着人们对弓形虫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将给新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抗寄生虫药物概述(一)抗寄生虫药物发展历史回顾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共列了30多种驱虫药物,常山治疟及楝实、雷丸、贯众等成为世界上最早记载驱(杀)虫药物。芜荑、茱萸、石榴根、狼牙、槟榔、南瓜子、榧子等驱虫药至今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1抗寄生虫药物概述1.1抗寄生虫药物发展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共列了30多种驱虫药物。抗疟药常山及楝实、雷丸、贯众等成为世界上最早记载的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自从抗菌药物在医学、兽医临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以来,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抗菌药既能发挥防治疾病的有利作用,也会对动物产生损害作用。盲目、滥用抗菌药物带来的危害值得人们关注和反思。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细菌产生耐药性、动物体内菌群平衡失调等,其次是药物残留对公共卫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论文强调在了解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峰时间、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防突变浓度、抗菌后效应、最小抑菌浓度等)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坚持病因学诊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做到依法防控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小动物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小动物日益增多,动物园中观赏性小动物也在增多.小动物饲养数量的增长,导致小动物临床疾病数量的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小动物麻醉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动物麻醉技术迅速发展,相应的麻醉药物也逐渐更新,为此,对小动物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 相似文献
14.
兽药人工抗原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兽药的免疫化学残留分析中,能否合成稳定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是制备抗体和建立免疫分析方法的最关键步骤.综述了国内外兽药人工抗原合成过程中载体的选择、半抗原的设计(强调偶联部位和间隔臂的引入)、半抗原与载体的偶联方法、人工抗原的纯化与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犬肥大细胞瘤因其恶性率和转移率都较高,并且常规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强,患犬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显著下降,因此急需新型的药物进行治疗。近几年,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药物凭借其疗效好、副作用低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治疗犬肥大细胞瘤的应用中效果显著。论文重点介绍了欧美小动物临床最常用的伊马替尼、托赛拉尼、马赛替尼这3种以异常KIT为靶点的药物及其药物作用机理及药效,最后介绍了由c-kit基因二次突变所导致的耐药问题及其预防措施,期望能对我国小动物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