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犊牛开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苜蓿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划分区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新生犊牛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开食料中不添加苜蓿干草;在试验组Ⅰ犊牛开食料中添加1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试验组Ⅱ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犊牛在60日龄断奶,断奶结束后试验继续进行20 d。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60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犊牛饲喂开食料。犊牛7日龄时开始饲喂开食料,犊牛14日龄时,在开食料中开始添加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于试验最后3 d,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以20%的添加量组犊牛具有最佳的生长性能,而对犊牛的饲喂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改善了瘤胃发酵功能,增加了瘤胃液pH,提高了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苜蓿干草对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生长性能,改善了犊牛瘤胃发育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2.
胚胎移植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地黄牛胚胎移植的荷斯坦奶牛犊牛,设计奶牛42日龄、50日龄早期断奶方法的两种不同方案(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与常规60日龄断奶方法(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期断奶有利于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和骨骼发育,显著提高犊牛60日龄的体重、日增重及其体高和胸围,同时能显著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其中试验Ⅰ组(即犊牛出生后4天开始采食,第1周每天喂6 kg牛奶和150 g犊牛料,以后每周增加200 g犊牛料、减少1 kg牛奶,第6周龄每天喂料1 200 g,停止喂牛奶)60日龄体重、日增重、体高及胸围分别为91.10 kg、0.91 kg、82.90 cm和93.70 cm,较常规的60日龄断奶犊牛分别提高20.30%、35.80%、10.20%、12.20%(P<0.05),犊牛培育成本397.20元/头,较对照组降低成本35.80%。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3头8~10月龄、平均体重(300±22.4)kg的荷斯坦育成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2、4cm和自然全长3种理论切割长度的苜蓿干草对育成母牛采食与反刍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干草长度的增加,苜蓿干草采食时间、日粮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咀嚼时间明显增加(P<0.05);每日采食次数和每次采食的干物质采食量明显降低(P<0.05)。除苜蓿干草以外的日粮其他组分的采食时间、日粮采食时间与反刍时间的比例、日粮常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基本不受苜蓿干草长度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苜蓿干草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只饲喂牛乳和开食料,试验1组犊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均匀混合以全混合日粮的方式饲喂(苜蓿干草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基础的10%);试验II组奶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以单独供给的方式饲喂。试验共70 d,犊牛在57 d断奶。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56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57~70 d为断奶后期,犊牛只饲喂开食料。于犊牛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于犊牛14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7天、第70天称量犊牛早晨空腹体重,分别于第40天、第57天和第70天,在早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最后3 d收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苜蓿干草以何种方式喂给犊牛均显著提高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但对平均日增重和饲喂效率无显著影响。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相比,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更能提高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对于犊牛瘤胃发酵参数而言,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显著高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但两种饲喂形式犊牛的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犊牛差异不显著。两种苜蓿干草的饲喂方式对犊牛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荐在给犊牛饲喂苜蓿干草时,宜将苜蓿干草与开食料分开饲喂给犊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157 个规模化牧场在2020年1—12 月出生的220 日龄内母犊牛各阶段发病次数、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犊牛不同阶段发病次数对其后期体重、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奶前后,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61~129 日龄体重、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2)转育成时,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60~179 日龄发病次数≥1 次,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和转育成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组(P<0.01)。因此,犊牛发病次数越多,后期生长发育越缓慢,建议牧场重视并加强犊牛断奶前后和转育成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以减少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6.
一、初乳及补料关 初乳是指母牛产后一周内的乳汁。其粘度大、气味浓,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一定的酸度和抵御疾病的抗体。它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是初生犊牛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因此,一定要让犊牛吃足初乳。犊牛的补料训练一般在1月龄时开始。刚开始时可给犊牛喂些青绿多汁饲料、青干草和煮熟的配合饲料。补饲量要由少到多,到了3月龄时,日补饲量要达到1.5~2公斤,以满足肉牛早期的营  相似文献   

7.
旨在评价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及培育成本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45头,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饲喂A品牌代乳粉,试验2组饲喂B品牌代乳粉,对照组饲喂牛场产鲜牛奶;测定各组实验犊牛的出生体重、1月龄体重和50日龄断奶体重;计算并比较各组犊牛培育成本。结果表明,各组犊牛的出生体重和1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犊牛的50日龄断奶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12、2.86 kg,且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14、0.07 kg,且试验1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平均每头犊牛分别比对照组节约饲养成本198.8、222.0元。综上提示,使用代乳粉能够促进犊牛生长,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代乳品中粗蛋白的含量按 NRC(1978年)标准代乳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22%。G、W.BARR(1978)用脂肪含量为16%,蛋白质含量为18、20、22、24、26和30%的代乳品喂饲3日龄的犊牛,喂饲期为4周。在喂饲期内不供给干草和幼畜日粮。试验结果指出,犊牛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重/每公斤饲料)随代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从实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蛋白质的含量为22%时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正>1饲养犊牛(6月龄以内)的育肥。此阶段犊牛刚断奶,瘤胃内微生物尚未发育完全,纤毛虫仅为65.9万个/毫升,所以应特别注意其营养补给,加强饲养管理。首先对入舍犊牛进行编号登记,做好生产记录。每天供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优质青绿饲料为主的粗饲料,头均喂量2~3千克,自由采食,少给勤添,控制氨化麦草饲喂量,每头均日饲喂量0.5千克,粗饲料饲喂氨化麦草、青干草和玉米青贮的比例为1∶2∶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46头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犊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头。其中,Ⅰ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粉状开食料+干草+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粉状开食料,10日龄开始补充苜蓿干草和精饲料,干草自由采食;Ⅱ组采用现代饲喂模式(颗粒型开食料+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颗料型开食料。两组均6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Ⅰ组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两组的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前管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45d、60dⅡ组总蛋白(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5dⅠ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CP、EE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犊牛腹泻率(2.39%)低于Ⅰ组(3.12%)。试验表明,断奶前饲喂颗粒开食料有利于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提高犊牛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犊牛培育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018—2021年的犊牛培育方法及生长发育性能,以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的培育效果,试验Ⅰ组采用带犊母牛白天放牧,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Ⅱ组采用白天放牧+早补饲,其余时间随母哺乳;试验Ⅲ组(传统组)采用带犊母牛全天舍饲,犊牛全天自由哺乳;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自然哺乳方式(按月龄限制哺乳次数)和犊牛岛内补饲。补饲组采用犊牛7日龄开始补饲,然后比较各组间0—4月龄(4月龄断奶)、4—6月龄犊牛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5 kg和41 kg,四种培育方式对犊牛初生重影响不大;而试验Ⅳ组采用母牛舍饲,定时哺乳方式提高犊牛日增重明显,生长发育性能表现最好,料重比最低,4月龄断奶和6月龄体重都最高,公、母犊体重分别达217.19±52.27 kg和191.50±14.62 kg、296.11±26.51 kg和259.11±24.92 kg。3—4月龄采取过渡性断奶,定时哺乳和犊牛岛内补饲可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断奶应激,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了种牛的供种水平。【结论】母牛舍饲,分...  相似文献   

12.
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断奶犊牛饲喂不同脂肪含量代乳品,研究脂肪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饲料进食量的影响,为犊牛生长规律和脂肪需要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中犊牛早期断奶和培育提供技术指导。试验选取12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EE9、EE13、EE17 3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相同、脂肪含量为9%、13%及17%的3种代乳品。每日记录犊牛开食料的采食情况,并于犊牛10、20、30、40、50、60日龄清晨空腹测定犊牛体重及体尺指标,同时采集犊牛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犊牛哺乳期的饲料日进食量分别为706.9、666.9、569.3 g;10~6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98、544、488 g,EE13组犊牛日增重高于EE9、EE17组的犊牛;犊牛60日龄时,EE13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及管围均高于其它2组。血清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不受代乳品脂肪含量的影响,但日龄对哺乳期犊牛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日龄的增加,犊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进食量逐渐增加,低脂肪的代乳品(EE9)不能满足犊牛的能量需要,高脂肪的代乳品(EE17)抑制了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量,饲喂脂肪含量13%的代乳品(EE13)对犊牛生长发育优于其它2组。脂肪含量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探讨初乳饲喂次数对娟姗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初生重接近的健康娟姗犊牛20 头,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I组、II组和III组,每组5 头犊牛,试验期为60 天。4 组犊牛出生当日饲喂两次初乳,首次初乳量按照体重的10.0%进行灌服,第2次初乳于出生后6~8 h按照体重的5.0%进行饲喂。4 组犊牛出生当日在产房饲养,2日龄时均转为室外犊牛岛单栏饲养。2日龄后,对照组每天上午06:00和下午16:00时各饲喂常乳1次,2~6日龄每次饲喂1.50 L,7~20日龄每次饲喂1.80 L,21~35日龄每次饲喂2.50 L,36~60日龄每次饲喂3.00 L,自7日龄开始犊牛自由采食颗粒料。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继续饲喂初乳至犊牛2日龄、4日龄、6日龄后再饲喂常乳,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1)在饲喂初乳后48 h、72 h、96 h,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均差异显著(p<0.05),120 h、144 h、168 h,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犊牛血清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Ⅲ组血清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可有效降低犊牛20日龄内腹泻发生率,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较对照组比较犊牛腹泻发生率分别降低9.5%、22.5%、36.5%,治疗犊牛腹泻总成本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2.0 元、43.2 元、76.8 元,3 组试验组犊牛成活率为100.0%。(3)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使0~60日龄娟姗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增加16.7 g、33.3 g、80.0 g。试验Ⅱ组、Ⅲ组较试验Ⅰ组ADG差异也极显著(p<0.01)。综合考虑,建议娟姗犊牛饲喂初乳至6日龄,可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犊牛成活率及ADG。  相似文献   

14.
<正>1犊牛的选购与饲喂选购体质健壮、四肢发达、体重在40千克左右的奶公犊牛10~20头,必须在原养殖母牛户家喂3~5天初乳,然后买到家来。初乳日喂量6千克,第6日龄开始喂常乳。并训练采食精料和干草。先将精料往牛嘴抹,知道味道后,小牛就自由采食放在补料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以下简称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蒙荷杂交犊牛,按出生日期、初生重分为3组,即颗粒化开食料组(CON组)、口感化开食料组(Te组)和颗粒化开食料加苜蓿干草组(PeA组),每组10头牛。CON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Te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口感化开食料;PeA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并在15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8周断奶,试验期内每周跟踪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体重、体尺指标,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开食料采食量的影响呈差异趋势(P=0.068),以Te组最高,PeA组次之,CON组最低。2)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3)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体长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Te组体长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PeA组(P0.05)。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躯指数和管围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4)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3种饲喂模式下,断奶前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断奶后蒙荷杂交犊牛体长指数呈显著差异,开食料采食量呈差异趋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代乳料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黑安格斯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随母牛饲喂,A、B、C组分别饲喂以葡萄糖、乳清粉和熟化玉米粉为主要糖源的代乳粉,30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为45 d。分别在犊牛30、45、60、75日龄时进行空腹称重,测量体尺,每天观察记录犊牛的腹泻情况。在35~43和65~7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试验,采集样品,测定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试验前期不同糖源对各试验组犊牛影响明显,30~45日龄时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A、B组(P< 0.05),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P< 0.05);C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B组(P< 0.05);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P< 0.05),极显著低于B组(P< 0.01);犊牛腹泻率在这一时期也偏高。45日龄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小,A、B组犊牛日增重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C组犊牛生长速度也快速增加,到75日龄时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 0.05);第二期消化试验中各试验组犊牛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提高,犊牛腹泻率也开始降低,试验后期降至为0。而在整个试验期不同糖源对各组的体尺及体尺指数影响不大。综上,在试验中乳糖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熟化玉米粉则在前期效果不佳,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7.
1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生后第一次喂奶量为1~2千克,以后每天按体重的1/6喂给,日喂四次,奶温为35℃~38℃,每次喂奶1小时后,饮温开水,哺乳期一般为3~4个月。犊牛从第七天开始训练吃精料和优质干草,5日龄以后,在喂完奶、料和干草后饮水,这时  相似文献   

18.
乳肉兼用牛是指引进或培育的牛品种,其中母牛胎次产奶量可达3500千克以上,乳脂率平均在4%以上,乳蛋白平均在3.2%以上;公牛个体育肥期的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18月龄体重达450千克以上,屠宰率在55%以上。1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哺以其母亲的初乳,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3~5天后,喂给犊牛常乳。10~15日龄开始,逐渐由母乳改为喂给混合乳或代乳品,且哺乳量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至断乳。从1  相似文献   

19.
<正>乳肉兼用牛是指引进或培育的牛品种,其中母牛胎次产奶量可达3500千克以上,乳脂率平均在4%以上,乳蛋白平均在3.2%以上;公牛个体育肥期的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18月龄体重达450千克以上,屠宰率在55%以上。1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哺以其母亲的初乳,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3~5天后,喂给犊牛常乳。10~15日龄开始,逐渐由母乳改为喂给混合乳或代乳品,且哺乳量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至断乳。从1  相似文献   

20.
<正>当犊牛初生期(7日龄)结束后,就可以从护仔栏转入犊牛舍,进入初生期后的饲养阶段。在此阶段开始哺喂常乳、补饲草料,并逐渐过渡到断奶,而以固体性饲料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